□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
评论员 佟吉清
近日,一篇由公众号“家住丰台”推出的《暖心!丰台失能老人享受免费照护,家属得“喘息”》一文刷爆朋友圈。这个在北京市丰台区试点近半年的“喘息服务”,让那些长年照顾失能失智老人的家属,也能“歇一歇脚、喘一口气”,为亲情和孝心“减负”,成为一个贴心、利民、多赢的举措。
“喘息服务”借用百姓生活用词习惯,非常形象且易于理解,是指通过政府购买,为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暂时的养老服务,或是请专业人员去家中照料,或者把老人接到养老机构照看,让长期照料病人的家属在“全年无休”中,获得短时间的喘息机会。对此,文中采访对象,无论是患者本人还是其家属,都不吝赞美之词。“护理员帮我翻身、洗澡、喂饭,还推我出去晒太阳,比闺女都亲。”说起“喘息服务”,王佐镇西庄店村村民高金苹老人笑得合不拢嘴。“我也患有高血压,心脏还安装了支架,但是我还要照顾失能的老伴,苦不堪言啊。”家住云岗云翔苑小区的安永富老人说,“‘喘息服务’帮了我的大忙了,护理员帮我照顾老伴,比我还有耐心,我可以睡个踏实觉啦。”
国人自古以来重视亲情,孝道作为品德的基础始终流淌在家庭文化的血脉之中。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养老矛盾日益突出,失能失智老人越来越多。统计显示,截至2018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2.49亿。其中,失能失智老人约4500万。这些需要24小时看护的老人,除了少数在医疗养老机构安度晚年外,大多数由配偶、子女或亲属照顾,他们虽竭尽全力,却仍有可能力所不逮,迫切需要发挥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市民善良之手“三双手”的协同作用,为有需要的对象提供周全的“为老服务”,让这样的家庭轻松一些,更有盼头。
诚然,赡养老人是子女的法定义务,夫妻间也要履行扶养义务,但无论是同样衰老的配偶,还是忙碌无助的独生子女,长年重复着洗衣、做饭、端水、送药等流程,由于得不到替换,得不到休息,很多照料者身心疲惫,心力交瘁,体力严重透支,精神上也会感到压抑,无论是体能还是心理,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所谓“久病床前无孝子”,说的就是长期坚持的不易。
一个社会对待老人的态度,堪称文明程度的晴雨表,“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也是国家的责任。丰台区的试点经验证明,“喘息服务”一举多得,是个温暖人心的民生之举。对家属而言,能在不增加额外经济支出的前提下,身心得到一定时间的放松,并在随后的生活中,以更充足的精力、更轻松的心态,更好地照料老人。在为家属提供关爱和支持的同时,“喘息服务”能够针对不同种类的疾病,提供专业的咨询、培训和社工服务,让老人康复得更好。此外,在这项举措的落实过程中,彰显出尊老爱老的中华传统文化,利于和睦邻里关系,促进社区和谐,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家家都有老人,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慢慢变老。老龄化不仅带来人口结构的变化,也促使照料方式发生改变。确保老人有尊严有质量的生活,要在总结丰台等地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从老年人及其家庭的实际需要出发,进一步完善制度设计及相关服务,既发挥家庭在养老中的作用,同时体现出政府的养老责任担当。
刚刚收官的热剧《都挺好》映照了社会普遍关注的“养老之困”,女主角苏明玉事业成功,年薪千万,前程大好,但当她得知父亲患有阿尔兹海默症之后,决定放弃总经理一职,离开对自己恩重如山的师傅,回家照顾“作爹”。很多网友对此困惑不解,因为这个父亲没有给予女儿应有的父爱,甚至父女两人坐在一起都显得很尴尬。但苏明玉依然义无反顾,足见家庭在人们心中的分量无可替代,亲情可以让原生家庭的恩怨烟消云散。
这的确是个温暖的结局,传递出浓浓的正能量。但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类似“喘息服务”的关爱老人举措更多些,推动力度更大,覆盖面更广,功能更齐全,并和“托老所”“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等托养服务相互衔接、相互补充,“为老服务”延伸至每一个细节,或许“苏明玉”们就无须在回归家庭和奋战职场当中进行“有你无我”的选择,那样的大团圆,一定比现在的结尾更配这个剧名——都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