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两国警方11日在老挝首都万象瓦岱国际机场举行签字移交仪式,老方将191名中国籍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移交中方押解回国。 新华社发(杜大鹏/摄)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田珊檑
前不久,191名利用网络刷单实施诈骗的犯罪嫌疑人被公安机关从老挝押解回国,涉及国内多个省区市的800余起案件成功告破,涉案金额6000余万元,新一轮打击跨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实现2019年首战告捷。
近年来,电信网络新型犯罪多发,且诈骗手段层出不穷,人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
针对电信网络违法犯罪新形势新特点,国务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决定从2018年12月起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为期一年的新一轮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
查控追踪难度变大
“我的银行卡里明明没有钱,怎么还会被骗子骗走钱呢?”马先生点击了某低价商品的购买链接,为了方便联系,加了客服的QQ号,却被对方远程控制电脑并打开了支付宝登录页面,屏幕还弹出一个输入验证码的窗口,客服劝说他登录并输入验证码。马先生心想支付宝和银行卡里反正没有钱,就按对方要求输入了验证码,没想到,没多久就收到他借贷近万元的短信通知。马先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网贷,而钱款却被转至不法分子手上。
近年来,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持续多发,不法分子不断翻新作案手法,使得公众防不胜防。
“刷单有酬劳是骗人的!”张先生在一个有较多陌生人的微信群里看到有刷单返酬劳的信息。看到有其他群友刷单后得到了300元的报酬,张先生也试了试,向指定的支付链接及微信二维码多次扫码付款,扫码付款成功后却迟迟没收到之前约定的报酬。张先生随即与群里发起人联系,对方以支付宝账号出现问题无法退款为由,让张先生往银行卡里转账,张先生抱着侥幸的心态按对方要求多次进行转账操作,期间还被骗取了支付宝密码和身份证等个人信息。等银行卡内的钱款被划扣后,张先生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随即报了警。
相关专家分析,在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中,犯罪分子往往利用民众趋利避害等心理特征,抓住受害者的利益诉求,以及受害者对相关知识的空白、缺乏经验处置不力等特点,步步诱导,伺机行骗。目前新型电信网络诈骗具有网络化、科技化、隐蔽化等特点,诈骗方式从过去人工打电话、发短信诈骗发展到现在架设网站、设立虚拟平台、制作病毒程序等,资金转移方式从过去的网银转账、ATM机取现向第三方支付平台、POS机套现、充值卡回收、地下钱庄洗钱等方式演变,使得查控追踪难度变大。
谨防个人信息泄露
“我收到女儿老师的短信,说孩子参加冬令营要交钱,让我尽快往一个银行卡里打钱。”今年初,李女士收到短信,一个自称孩子老师的人说经过学校选拔,孩子可以到美国参加冬令营,活动需要交6万元的费用,名额有限,让她尽快将钱款打到提供的银行卡内。李女士起初有点怀疑,不过前段时间的确给孩子咨询过冬令营的事情,且孩子姓名、学校、年级等信息都正确。正准备打钱时,李女士突然想到以前有同事被骗的经历,就打电话给学校咨询,得知学校并未有相关冬令营活动时,李女士才意识到这是一个骗局,而孩子个人信息被泄露的事实也让她特别气愤。
相当一部分网民在网上吐槽自己曾经历过个人信息泄露。而正是因为个人信息的泄露,让不法分子有了行骗的“砝码”。
据中国消费者协会2018年发布的《App个人信息泄露情况调查报告》,遇到过个人信息泄露情况的人数占比为85.2%。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后,约86.5%的受访者曾收到推销电话或短信的骚扰,约75.0%的受访者接到诈骗电话。个人信息的泄露,使得公众在互联网世界里形同“裸奔”。
据公安机关统计,目前生活中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段有:伪装成领导、亲友、机构单位等身份实行欺诈;以各种虚假优惠信息、客服退款、虚假网店实施欺诈;以各种诱惑性的中奖信息、奖励、高额薪资吸引用户实行诈骗;通过捏造各种意外不测、让用户惊吓不安的消息实施欺诈;针对日常生活各种缴费、消费实施欺诈骗局;通过伪装成银行、电子商务等网站窃取用户账号密码等隐私……
民警提示,消费者在日常购物、上网、消费等活动中,不要轻易泄漏自己的姓名、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防止被不法分子窃取;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信息,不要轻易点击网络链接,对于可疑的信息,可向身边的亲戚、朋友、正规的公司、单位、企业咨询;不轻易向陌生人汇款、转账,在汇款、转账前,要与对方电话或当面核实。必要时,可直接拨打110向警方求助。
合力打击战果丰硕
2018年,北京市公安局破获本市及全国案件近1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000余名,冻结涉案资金21亿余元。
2018年,江苏省反通讯网络诈骗中心成功拦截诈骗电话79万个,止付冻结诈骗资金31.4亿元,阻止近2000起诈骗案件发生,破获诈骗案件9005起。
2018年,四川省公安机关共破获电信诈骗案件3108起,止付涉案金额6.14元亿,冻结涉案金额4.49亿元,预警劝阻12万条,返还资金2000多万元。
……
福建警察学院侦查系讲师林伟认为,要从落实金融、通信行业社会安全责任入手,加强警银、警通协作配合,形成有效合力,联合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要立足警银大数据,完善金融机构内部业务与风险控制,建立警银风控信息化合作新机制。同时要提供安全咨询服务,帮助群众提高防范意识。
近年来,针对频发的电信网络诈骗,全国各地公安部门坚定不移严打,组织开展了重点案件集中攻坚、规模打击,战果丰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15年6月,国务院批准建立了由公安部等23个部门和单位组成的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提供了跨部门合作的长效机制。 三年多来,全国共破获电信诈骗案件超过31.5万起,打掉犯罪团伙1.6万个,捣毁犯罪窝点1.7万个;查处电信诈骗违法犯罪人员14.6万人;缴获涉案银行卡28.7万张、手机卡32.2万张,缴获赃款赃物折合人民币47.4亿元,有力打击了犯罪分子嚣张气焰。
同时,公安部还会同人民银行,建立了涉案银行账户在线紧急止付和快速冻结机制,成功止付被骗资金300多亿元;公安部会同银保监会,制定出台了电信诈骗犯罪冻结资金返还规定及实施细则,组织各地公安机关陆续返还受害人被骗资金。工信部和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建设完成了国际和省际出入口诈骗电话防范拦截系统,拦截诈骗电话8.7亿次,关停诈骗电话80.4万个,联合公安机关劝阻客户45.2万人,直接挽回经济损失20.3亿元。
据悉, 为了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各部门全面推进防范治理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整体格局。中央政法委牵头出台《关于进一步防范和打击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的若干意见》;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联合出台了《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公安部在阿里巴巴、腾讯、蚂蚁金服等公司设立了打击治理防控中心,联合研发了全网拦截等技术防范系统和一批打击防范工具;国家反诈骗中心运行,初步构建了国家、省、市三级整体联动的打击治理体系……
公安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公安机关始终保持对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持续开展打击行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同时,希望广大群众增强防骗意识,不要轻信“网络刷单返利”等虚假宣传,避免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