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9年3月15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新乡村新女性发展 让小农户拥抱现代农业 乡约云南芒市给“高冷”姑娘说媒 提升县域经济发展的三地样本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提升县域经济发展的三地样本

浙江磐安县践行“两山”理论,坚持绿色发展,走出了一条符合时代潮流、富有地方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江西横峰县以思路的创新引领乡村振兴,收到了一花引来百花开的蝴蝶效应;山东栖霞市探索以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模式,实现了支部有作为、党员起作用、群众得实惠、集体有增收、农村有奔头的多赢……

横峰县龙门畈乡钱家村葡萄基地

横峰县农村村景 雨途/摄

栖霞市苹果标准化种植基地 栖霞市委提供

磐安县的芍药基地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史玉根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如何在经济新常态下,挖掘本地优势,拓展思路,全面提升县域经济的发展质量,是一个值得探索的大问题。在近日由中华全国农民报协会、农民日报社联合主办的“宣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暨2019中国三农发展大会”上,来自浙江省磐安县、江西省横峰县和山东省栖霞市等市县的党政负责人介绍了他们在发展县域经济、推进乡村振兴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堪称提升县域经济发展质量的优秀样本。

浙江磐安县

坚持绿色发展,实现富民强县

磐安县地处浙江中部,是“浙中江河源头重点生态功能区”,也是全国首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2003年6月和2006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先后两次亲临磐安调研指导,并对磐安实施生态富县战略等工作做出了重要指示。15年来,磐安干部群众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坚持绿色发展,走出了一条符合时代潮流、富有地方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

作为“四江之源”,生态是磐安的最大优势和最大资源。发挥生态优势,充分利用生态资源,不断提升生态环境品质,是磐安“生态立县”的首要做法。“我们始终把生态保护作为第一责任,坚持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严守绿水青山底线,不符合重点生态功能区环境准入条件的项目,一律‘一票否决’。在全县实施了‘蓝天、碧水、净土、清废’四大生态修复行动,持续打好‘五水共治’‘四边三化’‘三改一拆’等系列组合拳,大力开展‘六大美丽提升工程’。” 磐安县副县长陈亚琳介绍说,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0.9%,出境水质100%达到了环境功能区要求,被评为国家生态县、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

提升生态环境品质的同时,磐安县积极创新,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我县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依托,将休闲养生旅游业确立为‘一号产业’,建成4条和美乡村精品线路,串联145公里,覆盖全县一半以上的村庄,创建A级景区村108个,发展农家乐旅游村(点)70个。”陈亚琳介绍说,2018年,全县农家乐接待游客362万多人次,收入达到2.65亿元,全县接待游客135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21.52亿元,提前三年实现了“千万游客、百亿收入”目标。

除了利用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产业,近年来,磐安县还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去年,我们重点推进了2个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和8个万亩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做大做强六大农业主导产业。”陈亚琳说:“我们还实施了农民增收六大工程、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三年行动计划,深化‘我的幸福计划’和低收入人群‘四个一批’行动,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4%以上。在全省首创了‘共享农屋·磐安山居’模式,推出‘小吃经济’‘庭院经济’‘月嫂经济’等多种业态,成为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新动能。”

据陈亚琳介绍,践行“两山”理论、坚持绿色发展,让磐安实现了富民强县,综合实力显著提升。2018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96.62亿元,农业增加值11.72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09元。

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陈晓华表示,磐安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色发展理念,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好典型、好样板。磐安走的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是一条农旅融合、城乡融合发展的道路和改革创新的道路。沿着这条道路久久为功,见到了明显的成效。

江西横峰县

创新思路,全域推进乡村振兴

横峰是赣东北一个小县,也曾是典型的穷县、老区县。2015年以来,该县积极探索乡村全域振兴路径,走出了乡村发展困境,改变了乡村面貌,在江西省率先实现了“四个100%”,即100%自然村干道和入户道硬化、100%农户饮上了干净水、100%农户住房安全、100%村庄通电通广播通网络。2018年,成功摘掉了31年的贫困县帽子,并获得“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江西省农村综合工作先进县等称号。

全域推进乡村振兴,需要顶层设计和全域规划。江西省横峰县委书记饶清华介绍说,近年来,横峰县实行“县乡村三级书记共抓,四套班子齐上”,组建了一支强有力的乡村振兴领导班子。“2016年我们与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院合作,编制了秀美乡村全域规划,将村庄、产业、土地、旅游、环境、公共设施配套等六规合一,把全县660个自然村分为普及村、亮点村、景点村等三类村庄来打造,并大力创建锦绣长廊和北部红色生态旅游示范区、南部乡村休闲康养旅游区、西部生态农业乡村体验区、东部市民休闲采摘游乐区等四大乡村振兴功能片区。”

确定了乡村振兴全域规划之后,横峰县坚持因地制宜和系统推进。“首先分步实施、先易后难、试点示范,再在面上有序推进。2016年,我们完成了13个中心村和100个示范村的试点建设,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系统推进精准脱贫、全域旅游、产业发展、民生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等工作。”饶清华介绍说。

将产业发展与“秀美乡村”建设深度融合,也是横峰县探索乡村全域振兴路径的重要举措。横峰县委宣传部部长戈竹武说:“我们全面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重点发展葛业、中药材、水稻制种、油茶、果业等高效特色农业;大力实施‘一片花草药、一片竹果林’,山上搞彩化、田里搞美化、村旁路旁搞绿化,新增果树11000多亩,2018年村集体收入过10万元,村均达15万元,实现了四季有花、有果、有景、有乐、有收益。举办荷花节、葡萄节、甘蔗节等系列节庆活动,推动了‘秀美乡村’创建成果向经营成果转化”。

推进乡村振兴,必须解决“资金从哪里来”的难题。为此,横峰县实行了资金整合和多元投入。“2016年,我们与省农发行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争取省农发行5亿余元,后又争取国开行2.6亿融资。按照‘渠道不变,捆绑使用,各建其功’的原则,我们将财政、交通、水利、以工代赈、苏区建设等项目资金整合使用,共整合涉农资金2亿元。”饶清华介绍说,他们还抢抓了土地政策机遇,运用耕地占补平衡等政策,将收益全部用于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

坚持党建引领和全民发力,是横峰县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做法和经验。“2015年,我们建立了‘支部生活日’制度,发动党员参与‘秀美乡村’建设、脱贫攻坚等中心工作,大力发挥乡村基层组织的核心作用,让群众参与进来,实现了‘要我建’为‘我要建’的变化。”饶清华说,他们还以村党支部为核心,创立了理事会、促进会、监督委员会、互助会“四会”组织,把村里的事交给村民办,加强乡村治理,推进“秀美乡村”建设。

“横峰县以思路的创新来引领乡村振兴,收到了一花引来百花开的蝴蝶效应。”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会长尹成杰说,横峰把乡村振兴作为民生工程、脱贫攻坚工程、生态建设工程、产业发展工程来抓,在全面、全域推进的同时,又实现了村庄分类指导、特色发展,很好地把握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切入点和重点,点线面有机融合,在点上因地制宜,在线上串成面,在面上乡村融合,体现了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科学的方法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个经验弥足珍贵。

山东栖霞市

支部领办合作社,激活“一池春水”

栖霞以苹果驰名中外,全市苹果栽培面积128万亩,年产量22亿公斤,农民收入的80%来自果业,被誉为“中国苹果之都”“世界苹果之城”,但近年来,农村集体经济、基层组织建设、农民组织化程度相对薄弱以及人口老龄化、树龄老化、管理模式老旧等问题,制约了乡村发展。

“对栖霞而言,乡村振兴绕不开一场轰轰烈烈的‘苹果革命’;党管‘三农’工作,决定了组织振兴是栖霞乡村振兴的突破口。为此,我们确立了以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切入点,以组织振兴引领产业振兴,进而带动人才振兴,促进文化振兴,加快生态振兴为主路径。”栖霞市委书记陈兆宽说,作为“一线指挥部”,近年来,栖霞市委积极引导,有效调动和激发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带头人的积极性,充分释放了“头雁效应”。

据陈兆宽介绍,栖霞市大力发展党支部领办的“村社合一”“村社联建”各类型的农村复合型股份合作经济组织,主要通过三种形式来实现:

一是围绕解决“地谁来种”的问题,积极发展土地入股的合作社,把一家一户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成立合作社,通过托管或合作的方式与龙头企业合作,村集体、农户、企业按股分红,实现土地规模流转、果园成方连片、农民抱团发展。仅2018年,我们就成立这种类型的合作社122个,流转土地3.5万亩,其中村集体新增连片开发“四边地”近5000亩,这种模式有力助推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创建。

二是围绕解决“资金筹集难”的问题,积极发展劳动力入股的合作社。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和“空壳村”。党支部组织全民“大会战”,将劳动量化成股份,既可参与分红又可用于兑换生产资料、抵扣灌溉费用等,既充分调动了群众积极参与的能动性,又改善了农业和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凝聚了民心,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

三是围绕解决“资源资产资金集约利用”的问题,积极发展“三资”入股的合作社。镇街区牵头成立联合社,将各村“三资”等折价入股,统一经营管理,收益按股分配到村集体。如亭口镇通过发展水利联合社、经济开发区整合村级场所发展光伏项目,实现了整建制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

为解决合作社资金不足的问题,栖霞市每年要整合各级涉农资金2000多万元,专项扶持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积极引导金融机构等社会资本支持合作社发展,创新设立公积金制度,将惠农项目和部门帮扶的资金,以村集体名义折股入社、按股分红,分红的30%纳入镇街公积金账户,用于扶持更多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村党支部领办多种类型的合作社,让栖霞实现了支部有作为、党员起作用、群众得实惠、集体有增收、农村有奔头的多赢。“从目前实践看,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抓住了解决‘三农’问题的牛鼻子,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陈兆宽说。

他具体列出了栖霞由此发生的四个变化:一是村级组织由“弱”到“强”,党组织开展工作有了抓手,干部说话有了底气,真正把老百姓组织、发动起来,形成强大合力;二是推动群众由“散”到“聚”,合作社将群众利益与集体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真正把群众像“石榴籽”一样凝聚在党组织周围;三是促进果业生产由“分”到“合”,变传统的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为适度规模经营,实现了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四是强村富民由“怠速”到“提速”,实现了农民和集体双增收、精准脱贫、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

“目前,我们市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已发展323个,占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33.9%,我们将推动全市形成加速度,力争年内60%以上的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到2020年实现有条件的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全覆盖,加快乡村全面振兴。”陈兆宽表示。

中国合作经济学会会长孙中华认为,栖霞市在苹果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方面都有创新,尤其是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做法,是对农业经营体系的创新,值得宣传、总结和推广。

(本版未署名图片由中华全国农民报协会提供)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