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王蓓
人物档案
王自莲,1961年生,1996年3月起担任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清溪镇太平村妇代会主任,现任村党总支副书记、村委会主任、妇联主席。曾荣获全国妇联系统先进工作者、中国好人等荣誉,当选中国妇女十一大、十二大代表。
2018年9月,王自莲在安徽马鞍山市含山县清溪镇太平村两委换届中再次高票当选为村党总支副书记、村委会主任,已经58岁的她没有丝毫犹豫,又把重任扛在肩上。
“这是村民们的信任,可不能辜负”,王自莲对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说:“去年10月召开的中国妇女十二大上,全国妇联领导还特地叮嘱我,‘把基层各项工作做实,把农村妇女事业做得更好’。我们这些村干部站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又在乡村振兴最前沿,不能有一丝一毫懈怠”。
这几年,对王自莲来说,每天四五点钟起床是常态,做完家务,就开始一天的工作。“过去当妇代会主任,想得最多的是怎么带着村里的留守姐妹把日子过好。当了村干部之后,就要把全村人的衣食冷暖放在心上。”有着一副热心肠、遇事总爱想办法的王自莲,曾是全村留守妇女姐妹的“主心骨”。
“留守妇女互助小组”应运而生
距离含山县城20多公里的太平村是个传统的农业村,663户2580人。岗坡地多,种粮收益少,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全村60岁以下的男劳力几乎都外出务工。
1996年,当上村妇代会主任的王自莲,开始琢磨怎么帮更多姐妹走出留守困境。2002年秋收,王自莲到小贾自然村“派任务”。来到村民张秀芳家,张秀芳正愁容满面。“男人长年在外,一到农忙,一天连半亩稻子都割不完,关键是顾了田里,就顾不上两个年幼的孩子”。
听完张秀芳诉苦,王自莲灵机一动:“如果把村里的留守姐妹团结起来,留一个人照顾孩子,其他人协作收割,岂不一举两得。”当天下午,6名留守妇女走到一起,第一支“留守妇女互助小组”顺势诞生。之后,越来越多的同村、邻村妇女开始在劳作中效法——以村民组为单位,按照自愿的原则,每组吸纳5~8名志趣相投的妇女参加,推选一名热心能干、有文化的妇女作为组长,就能组成一支“互助组”。
“没想到,这样的做法迅速在留守妇女之间传播开。后来经过媒体的报道,引起了全国各级妇联的关注”,2009年之后,伴随着“留守妇女互助组”在全国范围内以“星火燎原”之势蔓延开来,这一做法在实践中成为“缓解留守妇女‘劳动强度大、精神负担重、缺乏安全感’三大压力的法宝”,2012年,以王自莲为原型的电影《留守五姐妹》在全国上映,王自莲也成了基层女干部中的“明星”。
“互助组”在新时期仍具强大生命力
“组建互助组,是为了让留守姐妹的日子好过些,要想让老人们、姐妹们、孩子们不再留守,归根结底是要发展产业,带领妇女姐妹创业致富,吸引出去的男人们回来”,2014年,当选村党总支副书记、村委会主任的王自莲,不再局限于老“课题”。
拉上养鸽女能手王福莲,成立“养鸽互助组”;动员张代村民组互助小组长凌梅梅干起了生猪饲养,带动周边妇女学习养殖技术;鼓励汤自燕夫妻俩养羊,帮助他们申请10万元无息贷款扩大养殖规模……
汤自燕的爱人李永飞在外面开大货车,看到妻子从10头羊开始养起,“村里支持,还挺能挣钱”,就决定回村。如今,家里一年能出栏500多只羊,计划今年再扩建2个羊棚。今年,村委会准备帮他们申请成立农业合作社,“如果成功,我们就能享受更多扶持政策。”汤自燕兴奋地说。
近年来,“留守妇女互助组”的做法在全国推广的同时,太平村的“互助组”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王自莲告诉记者,如今,互助的内容早已由原来农忙时栽秧、打油菜、收割,扩大到帮扶孤寡老人、病虫害防治、各家的红白喜事。同时,太平村开展科技培训、计划生育、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作,也把一部分任务分解交给各个互助小组,由各个小组长带队完成。
在王自莲看来,发端于农村妇女实际需求的“留守妇女互助组”,过去解决了留守妇女在生产、生活、情感慰藉等多方面的问题,在新时期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广大农村,妇女姐妹是‘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生动典范,引领着乡风文明,凭借勤劳、智慧激发身边人不断追求美好生活的梦想,成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之路上的一支巾帼‘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