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9年3月5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新女学周刊知·道 构建具有性别意识的精准扶贫福利支持体系  阿曼达·莱维特:创意十足的女建筑师 未成年人保护法修正的原则与思路 空间、地方与性别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构建具有性别意识的精准扶贫福利支持体系

编者按

脱贫攻坚是党中央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在今年两会上,脱贫再度成为聚焦的热点。妇女脱贫问题是落实精准扶贫的关键环节,本期《新女学周刊》特邀专家撰文,阐述如何建构贫困女性社会福利支持体系。专家认为,从社会性别视角审视,女性较之男性更易陷入贫困境地,应以性别平等为出发点构建贫困女性社会福利制度,推动妇联组织在脱贫攻坚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给贫困女性以选择的机会,建立城乡女性困难家庭求助网络。

■ 吴宏洛

消除贫困是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首要任务,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就脱贫攻坚做出一系列重大部署,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创造了我国减贫史上的奇迹。2019年3月2日,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介绍,8000多万人口稳定脱贫,每年减贫人口在1000万以上,成绩有目共睹。但目前脱贫攻坚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贫困女性脱贫面临的主要挑战

笔者认为,妇女脱贫问题是落实精准扶贫的关键环节。从社会性别视角审视,女性较之男性更易陷入贫困境地,目前贫困女性脱贫仍然面临挑战。

第一,多种致贫因素交织使女性脱贫艰难。调查发现,贫困女性家庭通常陷于多重困境,包括:子女教育费用居高不下、家庭成员患病(尤其是慢性病)、家庭劳动力缺乏尤其是可以外出务工的劳动力缺乏等问题常常交织并存。家庭中有年幼儿童、老人或病人需要照料,通常都由妇女承担,这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女性获取工作收入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家庭收入来源。

第二,社会变迁使贫困女性难以获得社会支持。受市场经济影响,贫困女性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无形中也减少了她们获取正式资源与非正式资源的可能性。社会转型使城市中熟人社会的互助机制逐渐弱化;农村高频率的人口流动弱化了亲缘关系,常见的帮工、换工被雇工等市场化行为所取代,在一些农村地区,拥有财富多寡成为衡量一个人社会地位的主要指标。在此情形下,贫困女性难以获得有效的社会支持。

第三,扶贫工作中缺少性别统计降低了女性脱贫效果。近年来,女性贫困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由于扶贫工作缺少性别统计和监测,扶贫政策的性别意识缺乏可操作性。即便是专门针对妇女创业的(全额贴息)免息小额担保贷款,各地实施的程序和担保要求还是提高了贫困女性的准入门槛,部分贫困女性仍然无法获得扶贫贷款。

构建贫困女性社会福利支持体系

既不强化传统的性别分工,又能够考虑到贫困女性肩负着照顾家庭的重任,并且为她们提供相应的社会资源,保障她们家庭内部进行的各项再生产行为不会受到财务上的制约,是贫困女性社会福利制度构建的基本要求。

第一,贫困女性社会福利制度建设应以性别平等为出发点。贫困女性社会福利制度建设要体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尤其是性别的公平性,这对纠正社会保障制度的性别偏差具有积极作用。做到性别平等要站在两性平等的角度,尊重并遵循两性生理差异、社会差异的客观现实,通过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尤其是女性社会福利制度改革,设计出考虑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社会再生产中男女差异的社会福利制度,激励男女两性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进行合理的性别分工,进而促进男女两性和谐相处,实现减轻女性贫困发生率,改善男女两性关系以及提升子孙后代幸福状况的终极目标。

第二,构建具有社会性别意识的精准扶贫福利支持体系。“精准扶贫”是中央解决贫困问题的大战略,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性步骤。当前,扶贫工作对于社会性别的关注将直接影响精准扶贫的效果。社会性别视角至少可以为精准扶贫贡献三个维度:一是有助于“精准”目标的真正落实;二是有助于实现减贫目标和性别平等目标的关联;三是有助于提高广大女性的自强意识。这就要求现行的扶贫工作更加关注女性的经济赋权和参与,更加关注女性社会转型中的多维贫困致因。

第三,推动妇联组织在脱贫攻坚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深入贯彻实施“巾帼脱贫行动”,着力开展七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宣传教育,注重励志脱贫。树立和宣传脱贫致富妇女典型,引导贫困女性坚定脱贫志向、弘扬“四自”精神,激发参与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二是加强技能培训,促进能力脱贫。面向贫困女性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组织贫困女性踊跃参与各种实用技能培训。三是用好小额贷款,助推创业脱贫。积极推动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向贫困地区倾斜,帮助建档立卡解决贫困女性创业资金困难问题。四是注重能人引领,带动互助脱贫。发展各种形式的女性互助组、合作社和巾帼脱贫示范基地,鼓励女能人与贫困女性结对帮扶、抱团发展。五是搞好“两癌”检查,推动健康脱贫。协调相关部门,加大对建档立卡适龄贫困女性“两癌”免费检查力度,加强对“两癌”患病贫困女性的救助,着力提高贫困女性健康水平。六是凝聚社会力量,爱心助力脱贫。充分发挥妇联组织所属慈善公益平台作用,依托“母亲健康快车”“母亲邮包”“春蕾计划”“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等品牌,动员社会组织和爱心人士为贫困妇女儿童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改善贫困女性的生活,增强贫困女性的自我发展能力。

第四,“就业”还是“回家”,给贫困女性以选择的机会。基于社会性别平等意识和贫困女性实际利益的需要,应该给予女性“工作”还是“回家”的选择权。如果辅以对家庭照顾工作的普遍认同和补偿以及劳动力市场公平机会的一系列改革,女性应当愿意,而且能够做出对自己,也对男性、对子女、对家庭乃至社会都有益的选择。

第五,建立城乡女性困难家庭求助网络。一是要完善社会救助性别政策,做到托底线、补缺漏、救急难、可持续、保尊严。从政府角度讲,最重要的是完善社会救助性别政策体系。就目前来看,重点在于按照《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落实社会救助托底线、补缺漏和救急难的要求。要重点完善医疗和教育救助,实现独立于低保身份的资格筛选,扩大女性非低保困难家庭医疗和教育救助的覆盖,提供支持性就业帮助,通过人力投资和增权提高个人自助能力。二是要大力培育和鼓励公益慈善组织发展,要制定和完善鼓励各类公益慈善类组织发展的相关政策,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公共服务和社会救助。政府应积极向公益慈善组织提供经费补贴和购买服务,引导其开展社会救助活动。三是重建包括家庭、邻里、朋友关系在内的非正式社会救助系统。重建非正式求助网络依然十分必要。有关非正式社会支持的重要作用,在不同特征的困难人群中均得到有力验证。其中,邻里关系以共同生活的地域为基础,邻里互助有时比亲戚帮扶更快捷。正因如此,要合理规划和开发社区公共生活空间,尽量方便邻里间的公共生活和交流,促进以邻里关系为核心的现代社区建设。

(作者为福建师范大学人口发展与社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