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9年2月26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新女学周刊 行范 主宰与自为:大女主剧中男性形象探析 印度女性: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徘徊 《论当代中国家庭政策的基本价值取向》 《组织视角下的工程师职业形象及其社会性别阐释》 《城市居民出境旅游决策的性别差异研究》 《社会性别的建构与形塑——对一个布朗村寨的田野观察》 《历史·族裔·性别——当代华裔美国文学的生存空间书写》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印度女性: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徘徊

阅读提示

近日,尼赫鲁大学中国及东南亚国研究中心和语言文学与文化学院联合举办“语言与性别”国际学术研讨会,本文作者受邀参会,并以性别研究者的角度,写下对印度女性发展问题的一些思考。整体而言,在印度,女性走出家庭,获得独立的社会身份,仍然是非常困难的。在宗教文化发达的印度,要想打破既有的框架和结构,必然会遇到更多的阻力。不过,历史终归向前发展,文明也在不断进步,印度女性的生存状态已经在发生变化。

■ 焦杰

近日,尼赫鲁大学的中国及东南亚国研究中心和语言文学与文化学院联合举办了“语言与性别”国际学术研讨会,我有幸作为受邀学者赴印度参加会议。在去印度之前,对印度的了解大多是基于网络,印象最深的是黑公交强奸案。印象较深的还有印度女性组织的一个反家暴的项目。这个项目将家庭主妇组织起来,一旦有女性遭受家暴,她们便手持棍棒集体去帮助受虐女性,据说效果不错。尽管会期很短,难以对印度有真正的了解,但以一个性别学者的观察,我还是感受到了印度女性所面临的问题。

印度的女人哪去了?

印度目前的人口已达13亿,人口密度比中国还大。在新德里,狭窄的街道上都是人,人群之密集相比中国大城市的闹市区并不逊色。但明显不同的是新德里的街道似乎是男人的天下,熙熙攘攘,摩肩接踵,来来往往的多是男人,很难见到一个女人。在新德里的白天,我们外出过三次,见到的女人极其有限,只见过一个女人出嫁,见过两个女人带着个孩子并肩而行。到了晚上,街道上就更是难以看到女人的身影。

景区的印度女人稍多一些,但多是与丈夫或家人同行,此行我几乎没有见到一个孤身的女子独行。见到印度女人最多的是在泰姬陵景区,除了外国的游客外,也有印度的游客。除了结伴而来的年轻学生外,已婚女人都是随丈夫而来的。有一家三口想在泰姬陵前合影,男人往中间一站,目不斜视,表情严肃。他的妻子似乎不想站在旁边,跟丈夫很小声地说了一句什么,他丈夫没有理她,也没有表示反对,于是她小心地从丈夫身后挤到他的男人和儿子中间,高兴地照了一张像。对这个女人来说,出游并站在一家人中间拍照的机会应该是很少的。在泰姬陵还见到一个抱孩子的印度女人,她在向外国来的游客乞讨。

除了来来往往的人群中少见女人之外,在从业者中也很少见到女性的身影。发展中的新德里,小商铺和小商小贩很多,不论是卖水果的、卖花的,还是卖生活用品的,98%以上都是男人,偶尔看到两个年纪不小的女人,合伙经管一个水果摊。至于开出租车、蹦蹦车拉游客的100%是男人。景区卖旅游纪念品的店辅也很多,但笔者所见,店铺外招揽顾客的,店内接待顾客的,清一色的是男人。

印度的女人都在干什么?在印度,即便是中国文化中认为非常适合于女性的行业,也是男人的天下。在笔者入住的印度饭店,管理人员、侍者都是男性。因为服务生是服务人的,让女性干太丢人。我觉得这只是个借口,因为印度的很多工作也是服务性质,但服务的对象是女性,便会有女服务人员,比如机场和高速公路休息站的女卫生间的保洁员、服装商店的售货员、机场女性安检通道的安检员。饭店没有女服务生,或是因为饭店是男人的天地,夜晚是男人的世界。

传统与现代交织中的印度女性

不过,在尼赫鲁大学,我们却看到另外一番景象。我们会议的主题是“语言与性别”。除了来自中国的学者外,参会的学者主要是尼赫鲁大学的老师,有男性教师,也有女性教师。来听会的学生有男有女,有本科生,也有研究生,而且女生似乎并不比男生少。他(她)们大都是语言文学与文化学院的学生,也有附近大学语言学系的学生。我在会上便认识一个来自新德里附近德拉顿大学二年级的女研究生,她在学校学汉语,她很想以交换生的身份到中国来学习,向我咨询了很多问题。这些女学生与我在外面观察到的印度女人并不一样,不论穿的是带有民族特色的服装,还是穿着比较西化的服装,无论是在会议中的提问,还是茶歇中的休息,她们都积极与老师互动交流,自信而有朝气。学知识、开眼界、参与工作对她们来说很重要。当然,结婚对她们也很重要,女研究生们都有心仪的男朋友,关系貌似不错,流露出毕业后就会结婚的想法。

会议的主持者是位中年女性,尼赫鲁大学的教授。她的丈夫是外交官,她曾经随丈夫在中国生活过五年,讲一口非常流利的汉语。她是一位女性主义学者,对印度的女性权益问题非常关心,她牵头举办这次会议是为了在印度学术界推动对女性问题的关注。作为主办方负责人,她请了两个女演员为我们表演了两个舞蹈:一个是传统的印度舞,一个是批判印度家暴的舞蹈,叫做“站起来”。印度家暴的严重程度在世界上是非常有名的。这个舞蹈通过肢体语言把印度家暴发生的情境表现得淋漓尽致:女人小心地侍奉丈夫,拿拖鞋、递毛巾、拿报纸、递茶水,乘丈夫脸色稍好,她表示自己想出去学习,丈夫不同意,因为她出去了,做饭、洗衣、带孩子、拿拖鞋、递毛巾这些活就没人干了。为此,她被丈夫打耳光,被按在地上打。舞蹈的最后,受虐的女性勇敢地站起来,走了出去。

受女性主义运动的影响,印度本土出现性别平等的呼声,比如几年前的“黑公交强奸案”曾在印度掀起了很大的抗议浪潮,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女性受压迫的问题。在这次会议上,一些年轻的学者就性别问题发表论文,其中还有一些年轻的男性学者。他们以敏锐的眼光和犀利的笔触分析和批判了印度语言与文化中的性别歧视问题。这些年轻的学者和那些年轻的大学生、研究生们或许就是印度女性未来发展的希望。在印度,我还听到了一个年轻女子参加竞选的新闻,她富有而开明的家庭也非常支持她的行动。

发展中的印度处在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时期,落后野蛮与文明进步同时作用于印度社会,加之印度历史文化的多元性与复杂性,呈现在世界眼前的印度也具有复杂的社会文化现实。但与所有的父权制国家一样,女性走出家庭,获得独立的社会身份,是非常困难的,而在宗教文化发达的印度,要想打破既有的框架和结构,必然会遇到更多的阻力。不过,历史终归向前发展,文明也在不断进步,与从前相比,印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尽管目前活动在公共空间的女人很少,但学校、机场、商店和景区,这些公共空间已经有了不少女性的身影。这些变化看起来并不起眼,却也弥足珍贵!

(作者为陕西师范大学女性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