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舟子
现在,自行车已经是一种常见的交通工具,人们也很难想到骑自行车这件事里的男女差异。不过,回顾历史,有时会发现,人的认识还真是螺旋式上升的,今天看来习以为常甚至习焉不察的一些事物在其诞生之初往往遭遇了一番喧哗和骚动。一个新生事物的出现,往往伴生着一种对于女性的旧规范或所谓“学说”的挑战,总要有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以自己的行动去打破这些不合时宜,证明这些“学”与“说”的荒诞与荒谬,然后一种新的范式得以登堂入室,深入庙堂和民间,一种新的风尚得以确立。
1869年,一种由大前轮和小后轮组成的自行车风靡欧洲。1888年,发明家对自行车的前后轮做了调整,大小一致的前后轮方便人们骑行。1892年,自行车骑行者数量接近40万,但并没有女性。 1893年11月,美国最大女性团体的领导者弗朗西斯·维尔德对自己进行了一周的训练之后,成为世界上第一位骑自行车的女性。她还写了一本书《骑车时思考》,号召更多女性骑自行车:“女性要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就需要做一些从未做过的事情,走向未知的更宽广的世界。骑自行车并不难,只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稳固的双手、有力的双腿,这项运动可以为我们带来健康的身体。”从那以后,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骑自行车,有的欧洲女性甚至骑车环球旅行。
“骑自行车并不难”,这现在已是一个普遍事实,没有人怀疑,但这位第一位骑自行车的女性当初的谆谆教诲与大力号召却有其现实的桎梏前提,那就是:骑自行车被视为一个高难度“动作”,只有男人才能驾驭。为了保持“骑自行车难”的假象,医学也给出了学科支持,有医生们提出,“骑车会引起抑郁症等疾病,还容易出现黑眼圈”。“有事找警察,有病看医生”,医生是值得信任的科学人士,当他们这么信誓旦旦之时,这一“科普知识”对当时女性心理的影响力可想而知,而在今天,这种论断又是多么的让人一看就想笑。今天的医生们还会这么说吗?以今天的常识看来,骑自行车过长可能会引起因坐姿所引起的其他疾病,尤其是男性有关疾病,但抑郁症和黑眼圈真的是哪跟哪?与此相反,骑自行车的人往往是快乐的,因为自行车让他们不必借助外力就可以如“神行太保”般风驰电掣,随心所欲地抵达目的地,有使命必达的小小满足感。唯一遗憾的是,现在的日常生活中,不少人改骑电动自行车了,“自行车”的内涵发生了改变,不再是真正的“自行”了,而是电力在助行,环保节能绿色出行的意义减弱了,更重要的是通过骑行顺带健身强体的作用减弱了。
当年的骑自行车还引发了服装变化,宽大的裙子成了骑车的阻碍,于是,女士们纷纷将裙子改短,衬裙也换成了灯笼裤。随后,服装设计师们设计出一种适合骑车的宽松的长裤,将裤装正式引入了女性时装领域。服装设计师们倒是很能与时俱进,服装的变革也受到了女性的欢迎,但遭到了男性的反对,他们认为,裤装是不妥当的着装行为,骑自行车也不适合女性。但毕竟潮流挡不住,这从今天自行车的身影已经遍及世界就可以看出来。
曾听过一则英语听力题:一个西方青年到非洲某地去做志愿者,他奇怪他的木匠邻居总是比别人能接到更多的木匠活。后来,他发现是因为只有他的邻居有一辆自行车,能骑到更远的地方去揽活。他由此获得灵感,发起了一个自行车捐赠国际公益活动,号召倡导发达国家的人们给该地捐助自行车——新的、旧的都可以,旧的可以重新利用其零部件,给该地的经济带来了很大的改善。
自行车可以助力人们走向更远的远方,带来更好的经济发展机会,也带来更多的自由,男女无异。1895年,英国作家露易丝·洁野感叹:“自由的轮子代表着新的曙光,女性能感受到自己真正的独立,她们开始专注于多骑车,多运动,多读书,充实自己的灵魂。”女权主义者苏珊·安东尼说:“自行车是一个‘自由的机器’,它比其他东西更能为女性带来解放,因为骑自行车让女性有自由和独立的感觉。”同年,美国国家妇女选举权协会成立,她们骑着自行车穿梭在城市间,通过四处游说来为女性争取选举权,协会创始人表示:“自行车将女性从原本固有的家庭生活中解放出来,我们要骑着自行车去打开女性选举权的大门!”
人类已经进入汽车时代,不过,自行车曾经带来的变革是难以忘记的,也会启迪我们看待以后的新生事物的眼光和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