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刚刚过去的2018年,对中国农业农村来说,是又一个不平常之年。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展开顶层布局;年底,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召开,明确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政策导向,提出未来两年“三农”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中国乡村,吹响振兴的号角,步入新的发展时期,也给农业生产经营者带来新的机遇。
2019年已经到来,春天的脚步也清晰可闻。乡村振兴,需要上下合力,更需要一线农业生产经营者的奋力拼搏,新年伊始,让我们走近他们,感受他们奋进中的豪迈与付出,倾听他们的期待与心声,共同展望新的一年。
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近几年家庭农场快速发展,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一,许多家庭农场担当起种粮大任,他们的种粮效益如何?有什么难处和期盼?安徽省天长市几个规模较大的家庭农场主们表达了他们的心声。
■ 宣金祥 范正磊
近日,笔者来到安徽省天长市农村,走访了当地几个规模较大的家庭农场,在与农场主们的交流中,了解到了新农人们在发展家庭农场以及生产经营中的喜悦、困惑与期盼。
喜:种粮还是有赚头
“现在正是小麦越冬期,咱得抓紧给小麦施肥,为今年粮食丰收打好基础。”笔者来到冶山镇草洲村家庭农场主张献国家采访时,他刚从小麦地里追越冬肥回来。老张向笔者讲述了他家农场的发展过程和2018年的收获。
张献国今年58岁,原是冶山镇采石场的老板。2010年,当许多农民认为种粮效益低,把眼睛紧盯着赚大钱的瓜果蔬菜等高效设施农业时,他却反其道而行之,流转了2000多亩耕地种起了粮食。
为了减少成本,他拿出自己多年经营采矿场的积蓄,添置60多台(套)农机具,从种到收实现了机械化。2011年秋种时,他又流转了1000亩,将种植规模扩大到了3000亩,并带动了村里4户种植规模达二三百亩的承包户从事粮食生产,每年一季麦、一季稻,张献国一年至少能赚400多万元。
“2018年收成不错,虽然粮食价格又降了一点,但我们不但没有亏,还比上年多赚了60万元。咱还要扩大种植规模,让村里更多的庄稼人从土地里解放出来,安心外出务工增收致富。”张献国说,如今,国家正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他感到种粮食、干农业,还是有前途。
仁和集镇芦龙社区家庭农场主李明文今年56岁,多年前,他来到高邮湖西大滩子上开荒种地,把昔日“十年九淹”的湖滩变成了米粮仓。“目前,咱已开荒滩地2200亩,另外,还有500亩左右滩地即将成熟,儿女们都跟着咱‘修地球’,每年有近50万元进账呢。”老刘开心地说。
忧:成本飙升、承包期短、假冒农资多
在为种粮致富感到欣喜之余,张献国也还有些忧虑。他说,周边村庄还有很多农户想把土地流转给他集中经营,但他有两个担心:“一是土地租金、工人工资、农资价格等种植成本持续攀升,咱没那么多的资金;二是土地承包期限短而且不稳定,投入过大,总归心里不踏实。”
近几年,在国家的政策鼓励下,家庭农场快速发展、成长起来,许多家庭农场主都面临着是否扩大规模的抉择,张献国道出的其实是家庭农场主们共同的困惑。
“现在劳动力成本、农资价格涨得太快、太高,家庭农场的盈利空间也随之大幅缩减。”天长市永丰镇桥湾社区家庭农场主宣有林给笔者算了一笔成本账:现在请一个农民种地,一天至少要110元,到了春耕大忙没有130元是请不来的;再说农资,每亩田仅种子、化肥、农药,一季投入高达600~620元;产出每亩一季只有1200~1500元,到了夏秋种植季节农资价格还得大幅上涨,根本赚不了多少钱。
此外,农资质量缺保障也是种植大户们所担忧的,宣有林就吃过不少假冒农资的亏。李明文也告诉笔者,近两年农资价格一路飙升,质量还没保障,假冒农资无孔不入。
种植大户们因此希望工商、农业和质监等市场监管部门要积极作为,为种植大户们保驾护航。“农资市场监管部门要负起责任,加大打假力度,严查假化肥、假种子坑农害农事件,严管经营销售者哄抬物价,乱涨价行为,让农民买到放心、安全、价实的化肥农药。”宣有林说。
盼:多点贷款扶持,“垦荒田”也有粮补
在谈到期望的时候,一些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道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
“我期盼国家对家庭农场再多一些贷款方面的扶持,希望金融机构加大信贷资金投入力度,尤其在贷款数量、方式等方面打破常规,向家庭农场倾斜。”张献国说,虽然现在他家农场一年的收入有200余万元,但除去各项成本和投资,以及工人工资、农民地租和银行利息,所剩利润只有60万元左右,现在仅建标准化排灌渠和粮仓,至少需要400多万元投资,在贷款比较难的情况下,只能用采石场赚的钱补贴农场。
张献国早就想修建排灌渠和一个大粮仓,但由于资金紧张,一直没有实现。他希望金融机构拉他一把,早日让他梦想成真。
一些家庭农场主还期盼能享受到国家更多的优惠政策。刘明文告诉笔者说,他家虽有2300亩土地,但真正享受种粮补贴的只有200来亩地(从村集体承包),而过去靠双手开垦的湖滩一分钱补贴都没有。“粮补政策如果落实了,咱就可以用这部分钱来应用物联网等农业新技术,提高种植水平。”
据了解,在天长市像刘明文这样的情况还不少,天长市农委主任叶恒田说:“国家在制定惠农政策时,应该充分考虑到这类‘垦荒型’的家庭农场主们的实际情况,尽早解决他们的粮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