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岁末年终,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生活,都进入了收尾、回顾和总结的时候。回想起年初的雄心壮志和目标计划,也许有人会捶胸顿足,反思自己虚度了时光,于是焦躁不安;也许有人会心满意足,收获满满……有个朋友的年终总结题目是:年终总结是干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
无论如何,年终都是一个容易产生焦虑的时刻。还有人戏言:如今年终焦虑已经变成了“终年焦虑”。据调查,在青年白领群体中,有34%的人经常焦虑,62.9%的人偶尔焦虑。那么我们该如何走出焦虑?有人提出打造女人的三大“不动产”;有人提出从焦虑情绪中突围的“6项纪律”,还有人通过做“减法”戒掉不健康生活方式来终结焦虑情绪……
作家素黑说:“真正幸福的女人,必须具备以下大部分条件:能不断地提升自我;情绪稳定;拥有独立的学习和思考能力,充实的精神世界;经济独立不依靠别人,觉知并适当地管理自己的欲望。”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完全不焦虑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有一点我们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放慢脚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过得更阳光、积极一点。就像作家蒋勋说的:“快不一定是美,有时候慢下来才是美。慢下来,你才能重新找回美,找回从容,找回自己……”
新年将至,愿我们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远离焦虑,用积极健康的心态来迎接万象更新。
作为情绪敏感的女性,如何告别焦虑或与焦虑和平共处?我的体会是,女人应该拥有情绪稳定、身体硬朗、经济独立这三大“不动产”,这样才可以在疾速变化的时代“风雨不动安如山”。一言以蔽之:“女人,你可以穿不起香奈儿,你也可以没有多少衣服供选择,但永远别忘了一件最主要的衣服,这件衣服叫自我实现。”
三大“不动产”,终结女性的“年终焦虑”
■ 胡杨
每逢年底,都是各种事务以及焦虑情绪缠身的时候。有人说,如今“年终焦虑”已成了终年焦虑了。作为情绪敏感的女性,如何告别焦虑或与焦虑和平共处?我想到了“女人的不动产”。
作家素黑说:“真正幸福的女人,必须具备以下大部分条件:能不断地提升自我;情绪稳定;拥有独立的学习和思考能力,充实的精神世界;经济独立不依靠别人,觉知并适当地管理自己的欲望。”而我的体会是,女人应该拥有3大“不动产”,这样才可以在疾速变化的时代“风雨不动安如山”。
情绪稳定:人生最重要的是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
近日,徐静蕾在微博上表白其男友黄立行,写道:“九年多以来,我时常有病,你永远有药。”看到这里的时候,我知道徐静蕾所说的“病”,大约是女人的情绪化。
人生过半,我发现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是多么重要,尤其对女人来说。前不久发生的重庆公交坠江事件更是提醒我们,情绪稳定有多重要。因为女乘客错过了下车地点,与司机发生争执,在两人对打中公交车失控……事件发生后大家纷纷谴责情绪失控的女乘客,而我在脑海里则开始“反省”自己的曾经。
大约40岁左右,我的脾气也特别暴躁,每每与人发生争吵。而关键问题是那段时间,自己就像一只好斗的公鸡,一点就着火,一副随时随地可以投入战斗的样子。
还好我知道自己出问题了,于是开始研读一系列情绪管理方面的书籍。让我受益最深的是罗伊·马丁纳的《改变,从心开始:学会情绪平衡的方法》,这本书我也爱推荐给女性朋友。因为我知道,对于女人来说,了解、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是头等大事。
记得心理学家武志红有篇文章《抚平你内心的钩子》。他的意思是:因为你内在有“钩子”,见到外面的东西就会勾住,从而发生争执。
不信你仔细观察,我们身边到处都是内心挂着钩子的人,所以走到哪里都可能发生“剐蹭”事件。我们要了解的是:那些内心的“钩子”就是我们内在的恐惧和焦虑。
那该怎样应对呢?认识到“钩子”的存在,就是开发自己觉知情绪的能力,即“无论遇到什么情形,你首先将注意力抽回到你自己身上”。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历练,我现在很少跟人发生争执了。当我们把内心的钩子掳平了,外面就无挂碍了。
虽然好的两性关系有助于我们缓解情绪问题,但是我们应该明白,最终的“药”一定不在对方手里,而在自己这里。
比如徐静蕾,在影视圈可以说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她除了演戏、导演、写剧本、写书之外,练书法、做手工等生活情趣、个人爱好也很丰富,这都是她善养情绪的生活方式。当有些事情着急或想不透的时候,有一个淡定平稳的男人在她身边说一句“没关系”,就能够让她安定下来。
有人说:成年人一生的运气,都藏在这四个字里——情绪稳定。的确,在这个变化越来越快、压力越来越大的时代,你的情绪底牌决定了你是人生赢家还是输家。
身体硬朗:为善不近名,为恶不近刑
前不久著名主持人李咏的突然离世让人唏嘘不已。那天我发微信:每个离开的人,都是温柔的提醒。好朋友P留言道:“当我们感叹生命无常要好好珍惜时,有多少人真的减少工作、放慢了脚步呢?”
也是那天,我看到重庆的朋友凌晨五点发的一条朋友圈:“5点多醒了,翻朋友圈,还有这么多人没睡。我们即将进入一个比拼电池寿命、内存容量、有自我修复能力和设计兼容性的时代。但是,心,就可以丢失么?”
最近看电影《我不是药神》时,我突然想到庄子《养生主》里的:“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可是现实生活中,我们是不是为了名利财富而常常忘记了身体健康才是立足之本?“为恶无近刑”这里的“刑”不是司法方面的词汇,而是我们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恶果。
木心说,“健康是一种麻木”。我们很多人都是到了身体不堪重负的时候,才悔不当初,积重而返,还有些人——积重难返了。
那天去一个朋友策划的画展,见到了多年不见的她。朋友圈里她是最忙、最风光的那个,出书、参展、采访,直到现在还是每天早上5点起床写作,然后去上班。她说年初做了开腹手术,拿掉了拳头大的子宫肌瘤,医生说她至少要休息3个月,但是一个月后她就接拍广告了。她说起来很是自豪。但是我却在心里为她捏把汗。
这就是我们,好了伤疤忘了痛。而谁知道会不会更痛的就在不远处等着我们呢?
俗语道:爱拼才会赢。但前提是,你得有拼的资本——身体。“有一天,你辉煌了,一定要有个好身体,才能享受人生;有一天,当你落魄了,还是要有个好身体,才能东山再起。”
经济独立:做一棵大树,不要做盆栽
作家梁文道说:“一个女人一定要有自己过日子的能力,要有别人没法拿走的东西。这很重要。”
我们这一代也许是从小受教育使然,自强自立根本就是“不教之教”。在我看来,“女人”的“女”是修饰词,“人”才是主语。你首先是“人”,而后才是“女人”。但凡为人,就需要自己价值的实现,做大写的“人”。
而我的经验是,只有你做好“大写的人”,拐回来再做女人,才会更幸福。经济独立是真正的自我肯定与实现。
但凡人都有惰性,有些女人顺势就惰性下去了,而有的女人警醒地克服了自己的惰性。特别是男人的一句“我养你”,往往让女人掉进甜蜜的陷阱。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女人吃了这句话的亏。
女人,你可以暂时不赚钱,但一定要有赚钱的能力。就像作家龙应台说:“要做一棵大树,不要做盆栽。” 而且女性也应该建立自己的财富目标。著名主持人文茜说:“有两种女人不快乐,一种是管不住先生,但管住先生的钱;另外一种是一点经济权利都没有。管住先生钱的女性,她的独立实际上是一半或者说扭曲的,所以这两种女人实际上都不快乐。”
一言以蔽之:“女人,你可以穿不起香奈儿,你也可以没有多少衣服供选择,但永远别忘了一件最主要的衣服,这件衣服叫自我实现。”
有人说:如今焦虑无处不在,只不过深浅不一。是不是只要成功了、有钱了就不会焦虑了呢?答案显然是:不。现实是,普通人在为生计焦虑的同时,有钱人的焦虑可能并不比普通人少。那么,如何才能不焦虑?除了放宽心态,积极面对生活之外我们还应该做到:真诚地面对自己,接纳自己;找到目标,脚踏实地。慢下来,你才能重新找回美,找回从容,找回自己……
“年终焦虑”,你该怎样从中突围?
■ 李思楠
年底将至,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都进入到了收尾回顾的时候,回想起年初的雄心壮志,也许有人会捶胸顿足,反思自己虚度时光,焦躁不安;也许有人会心满意足,收获满满……
这个世界,大多数人都活在一种说不出的不满当中,对别人,对生活,更是对自己。而这种不满,会在年终集体爆发,带来更多的不安,而不安则孕育着更多的焦虑。
有人说“如今焦虑无处不在,只不过深浅不一。”据调查,在青年白领群体中,有34%的人经常焦虑,62.9%的人偶尔焦虑,只有0.8%的人从来没有焦虑过。必要时的焦虑是正常且有益的,心理学家罗洛·梅等表示:“焦虑根本上是一种你想实现自己生命意义的迫切感”。
当一个人能以适当方式面对遇到的压力时,就处在良性压力之下。也就说明人对当下情况的分析合理、生物反应强度和持续时间适度,采取的行动适当。可是,长期的焦虑却会让我们的生活失序,陷入慌乱的状态。
翻开朋友圈或微博:世界、他人、事件、物质、滤镜和照片,就像催化剂一样,加速着这种惶惶的心情,让人无法直面真相,更无法面对自己。现在越来越多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因为焦虑开始大把地脱发,更有许多凌晨两三点发朋友圈诉苦失眠的人,因为焦虑而患上抑郁症等心理障碍甚至自杀的消息数不胜数……那么,是什么让我们如此焦虑?
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如果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适合什么,对未来没有清晰的认知和规划,而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那么你的焦虑只会越来越严重。如果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管多努力,最后都不能实现自己,让自己满意。
经常与身边的人比较。以前的同事、朋友摇身一变,成为上市公司的中高层,年薪上百万;而你还在同一家公司做着默默无闻的普通小职员,于是你焦虑了。父母在催你,亲戚也在不断“鞭策”你,人家小王跟你一样大,买了房、买了车,今年结婚了,你什么时候能…….
另外,那些碎片式的毒鸡汤,类似于“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稍不努力你就会被时代抛弃”“你以为的稳定正在毁掉你”之类的信息铺天盖地,你甚至想不看都不行……
你的才华还撑不起自己的梦想。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急于成功,而忽略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重要性。一位在北京打拼的外地女孩不止一次对朋友“诉苦”:“我才24岁,却如此焦虑,常常失眠,想做一番事业,却担心自己的才华始终撑不起自己的梦想……”
信息社会,成功人士的经历大量进入大众眼球,不断刺激着人们,让大众的成功欲强烈。另外,社会对于成功的衡量标准过于单一,似乎只有“年薪过百万”才是成功。
社会处于转型期还存在诸多不确定性。30岁左右的人,事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面临很大压力。同时,很多人对自己的期望很高,面临着买房、婚姻、育儿、赡养老人等压力,这些因素混杂在一起,让心理负担成倍增长。
焦虑似乎都是因为“没钱”,是不是只要成功了、有钱了就不会焦虑了呢?答案显然是:不。现实是,普通人在为生计焦虑的同时,有钱人的焦虑可能并不比普通人少。
那么,如何才能不焦虑?藏族有一句谚语:“能解决的事情,你不用担心;解决不了的事情,你担心也没用。”除了放宽心态,积极面对生活之外。想要真正摆脱焦虑,我们还应该做到:
真诚地面对自己,接纳自己。这世上不存在没有一点瑕疵的叶子,同理,没有十全十美的人生。我们要试着接纳自己,接受自己的完美和不完美。悦纳自己的身体、能力和性格等方面的正面价值,不因自身的优点、特长而骄傲,也不因存在的缺点和失误而盲目自卑。
另外,可以试着做一些小的改变,比如:爱宅的你试着每天跑步30分钟;从来不记账的你试着记账并进行理财;周末不再整天躺在床上刷手机,出去爬山,或去画室画一幅画……千万别小瞧这些看似小小的改变,往往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找到目标,脚踏实地。找到自己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哪怕它看起来很不起眼。只要能做到这一点,就算最终没有收获世俗的成功,但也立于不败之地。最重要的一点,你的内心是平和、坚定的。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完全不焦虑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有一点我们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放慢脚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过得更阳光、积极一点。就像作家蒋勋说的:“快不一定是美,有时候慢下来才是美。一个人面对很多选择无从下手时,内心就会慌乱。慢下来,你才能重新找回美,找回从容,找回自己……”
在这个浮躁的年代,我们可以一起努力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最近一年来,我尝试着给自己的生活做了减法,发现生活和内心都轻松了不少。戒掉过多物欲,戒掉不健康生活方式,减少对他人的过度关注,不做无效的社交,把时间花在为数不多的真正在乎的人和事上面。
做减法,我拯救了焦虑的自己
■ 栗子
回到北京这几年,焦虑是最常伴随我的情绪。要应付应接不暇的人际关系,要努力经营事业和感情,留给自己内心的时间非常少,觉得整个社会都非常浮躁,自己也莫名受到了影响。有时候与其归咎于外部环境,不如从改变自身开始。最近一年来,我尝试着给自己的生活做了四个减法,发现生活和内心都轻松了不少。
戒掉朋友圈
我这两年关了很多账号,朋友圈也完全不用了。因为看不过来,也觉得那些并不是我需要的信息。以前朋友圈刷啊刷,一分一秒,积少成多,浪费了太多本可以被有效利用的碎片时间。另外,朋友圈的同辈压力也很容易打乱自己的内心节奏,心情非常容易受到别人发的朋友圈的影响。看到歌舞升平的朋友圈,好像每个人都过得比我好,焦虑油然而生。
其实这就是社交媒体的本质,大家总是避重就轻地报喜不报忧。但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痛苦和压力,不分享不代表不存在。
与其过于在意别人添加滤镜之后的光鲜亮丽,不如放平心态,把注意力从朋友圈,转移到自己真实的生活和自己在乎的人和事上。如果做不到,就先从关掉朋友圈这件小事开始吧。
戒掉过多物欲
欲望这个东西,在我过了25岁以后,真的变得很淡。我越来越感受到自己现在想要的东西不断变少,但同时也越来越难得到。尤其是忙起来时,完全不会有购物欲。
想起刚开始赚钱那会儿,我也狂爱买包包鞋子衣服化妆品。我曾买过几只贵包,都是背了两三回之后就被藏在柜子里积灰,绝大部分时候只要背个帆布袋子就觉得很舒服很开心。现在回想起来有点后悔,那些买包的钱本可以用来买很多自己真正会用的东西,然后经常用、用很多年,再不然用来理财也是好的。
物欲带来的快感,终究是短暂的。过多的外在物品,反而会成为负担。现在遇到自己很喜欢的东西,也还是会拿下,只是买之前会更加认真地思考清楚,这是我真正需要的东西,还是只是想要消费的物欲。除了刷卡下单和收包裹的快感外,我是否还会经常使用这件东西。多年胡乱消费的经验告诉我,打折买一堆衣服的快感,远远不如买一件贵但是质地上乘的衣服且经常穿着时的幸福感。
戒掉无效社交
这两年我的社交也减少了很多。社会很现实,大家在乎的都是资源整合、资源置换,如果你不能给别人带去资源,即使你去再多饭局、酒局,加再多微信,也没有人会记住你。提升了自己,做好了自己手上的事情,人脉自会到来。
朋友也是一样。学会更加珍惜身边的人,和你真正在乎的朋友。
戒掉不健康生活方式
我是一个懒人,不爱运动,能躺着就不坐着。年轻时还很爱熬夜,精力旺盛得不得了。一直到2015年检查出乳腺问题,做了手术,算是给我的身体敲响了警钟。这两年我基本很少熬夜,早睡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皮肤和气色的提升。
现在,上午对于我总是头脑最清醒的时候,做事效率高,多出来的时间能够处理不少事情;出门迎接早晨的阳光也是再惬意不过的事。也开始尝试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泰拳、游泳、瑜伽,动静结合,能很好释放平时生活中的压力和焦虑。
在这个浮躁的年代,我们可以一起努力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减少对他人的过度关注,不做无效的社交,把时间花在为数不多的真正在乎的人和事上面。这些,就是25岁以后我学会做的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