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苏建军
走进河南信阳市明港镇新集村,只见乡村小路四通八达,路面整洁干净,竹园与池塘相映成趣,清新自然。
以前,新集村可是另一番景象:村庄破败,垃圾遍地,河沟淤塞。青壮年大多出去打工了,留下了老人和孩子,很多院子和耕地都荒了,蒿草长到一人多高。
新集村的新生,得益于美丽乡村建设中大力推动人居环境的改善和产业发展,环境美了,产业旺了,人气高了,村庄也活了。
好环境让村庄有了人气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在新集村看到,村头有一处垃圾处理站,名字很洋气,叫“新集村资源分类中心”。村道两旁设置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箱,每户农户都配发了两个竹编垃圾桶。
记者了解到,新集村从2014年春开始引导村民进行垃圾分类,村民们不仅学会了如何给垃圾分类,还将此变成自觉行动。资源分类中心和4个可堆肥垃圾池是当地政府投资30多万元建设的,村里还聘请4名环卫工人每天收集村内垃圾和废弃物,统一在分类中心进行分类处理,回收的垃圾用于村庄建设和农业施肥。
村委会负责人告诉记者,如今,在村民们看来,垃圾其实就是资源,干垃圾可以卖钱,湿垃圾可以沤肥;不论干垃圾还是湿垃圾,循环之后就成了资源,不循环才是垃圾。
垃圾分类很成功,村庄干净了,也唤醒了新集村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全村又开始改水、改厕、改厨;废弃的院落因陋就简,修缮之后成了孩子们的绘本馆和精致的茶社;垃圾堆化身村中心的活动广场,旧猪圈成了街角的雅座;村庄中的老房屋、老院落、老供销社等原有建筑,树木山林、池塘河流都得到保护。
据介绍,新集村的村庄改造和美丽乡村建设,以“不改变原始风貌,通过改造原有住房,改善农民居住环境”为理念,尊重自然环境、尊重村庄历史、尊重群众意愿,采取政府免费提供图纸、规划引导、政策扶持、群众自愿、自行筹资的方式,循序渐进地推进民居改造。目前已改造特色房屋10余户,新建房屋5户,修缮各式公共建筑30多处,并启动了安全饮水和沼气入户等工程,改建村供销社、卫生室、警务室、图书馆和小卖部等,硬化农村道路,建设桥梁,方便村民出行。
村里环境美了,新集村又向周边拓展,油菜花带、荷花带、向日葵带环绕叠加。干净美丽的村庄吸引了大批游客,油菜花盛开之时,游客数量多达万人。
好环境留住了村里人,也引来了外面的人,大家都说新集村活了,成了一个蓬勃生长的村庄。
好产业让村庄有了底气
村庄美了,产业也得跟上。近年,新集村按照“发展现代农业,打造休闲旅游”的思路,发挥本村土地多、水源足的优势,精心编制横跨全年的乡村旅游活动规划,重点发展观光农业,将近6000亩土地集中流转,在村北面建设林果园、果蔬采摘园,围绕村庄周边打造高产油菜观光带、荷塘花田观光带,油菜花、荷花、向日葵、油牡丹、蜡梅花等多个花期叠加,形成了“四季有花,换季有果”的特色。
随着休闲农业的发展,前来新集村观光的游客越来越多,村里农户先后开设了6家农家乐、5家垂钓园,既吸引周边城镇居民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也带动了当地交通运输、农家餐饮、旅游纪念品、特色农产品交易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有了好产业,村民就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村庄有了活水,也就有了底气。
留住孩子也留住了大人
在新集村,记者看到,一所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格外显眼:1600平方米的新教学楼、1100平方米的学生宿舍、850平方米的教师安居房、380平方米的学生餐厅,还有改造后的老教学楼、新操场、环保公厕等。这所设施完备的寄宿制学校,不仅为村里孩子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也成为安定村庄人心的特殊力量。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随着外出务工人员增加,新集村出现大量留守儿童,约占新集小学生总数的70%。在美丽乡村建设初期,新集村以恢复乡村教育为突破口,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农村寄宿制小学发展的路子。除了完善校容校貌,学校统一招聘了14名专职文化课教师,并聘请了10名生活教师,专门负责学生的饮食、起居。目前,新集小学在校生从2011年的17名发展到现在的365名,寄宿生达到200名,教师由2011年的7人增加到现在的24人,许多附近村庄的学子也慕名前来求学。
“留得住孩子的村庄,才留得住大人,现在,一些在外打工多年的人也回来了。”新集村委会负责人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