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王永钦
在乳制品生产企业的眼中,地球上分布着一北一南两条黄金奶源带,拥有得天独厚的牧草生长和乳牛饲养条件,世界上绝大多数优质乳制品生产企业均分布于此。
飞鹤乳业所处的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正处于世界公认的北纬47°黄金奶源带,这里有优越的地理优势。在“得奶源者得天下”理念的指引下,飞鹤乳业最终确定了企业自身的发展方向——自采奶源。
在当时,飞鹤所选择的发展道路几乎是行业内一条“非主流”路线,可就是这样的选择,在10年后,让飞鹤得到了回报。在2008年发生的波及全国的三聚氰胺事件中,牢牢把握奶源安全阀门的飞鹤得以独善其身。飞鹤,让中国消费者在民族乳业面临空前危机之时看到了希望、赢得了信心。
飞鹤掌门人冷友斌认为,要提高乳制品的质量,必须从奶源上下功夫,企业可以少投钱打广告,但一定要去种地养牛。
目前,飞鹤专属牧场的鲜奶标准已远超欧盟标准,达到世界一流。2018年6月,飞鹤加拿大工厂在金斯顿投产运行。
这其实并非飞鹤第一次迈出国际步伐。早在2003年5月,飞鹤乳业就已经在美国纳斯达克正式挂牌上市,成为国内第一家在境外上市的乳品企业,飞鹤把募集来的资金全部投入到了扩大企业生产上。
随着民族乳制品企业的日益壮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在海外谋篇布局,不过飞鹤的海外之路却略显不同。
“飞鹤是向海外销售产品、推广中国乳制品技术。飞鹤的国际化,标志着中国民族乳制品企业真正‘引进来’变成了‘走出去’。”乳业资深分析师宋亮说。
始建于1962年的飞鹤乳业,是中国最早的奶粉企业之一。在56年的发展历程中,企业都把品质和安全视为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线。
“品质不能为任何事情让路!”冷友斌将这句话作为经营企业的第一铁律。为了筑牢安全底线,飞鹤不惜成本用了10年时间,在北纬47°世界黄金奶源带上,打造了中国婴幼儿奶粉行业第一条完整的全产业链,实现了从源头牧草种植、规模化奶牛饲养到生产加工、物流仓储、渠道管控乃至售后服务各个环节的全程可控,形成飞鹤乳业独有的全产业链模式。
董事长兼总经理冷友斌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飞鹤乳业从牧场挤下来的鲜奶,最快2个小时便可运至工厂加工成粉,最大限度保证乳品的安全和品质。每天早晨7点,第一批奶牛从牛舍走向挤奶厅,经过验奶、药浴、擦干、挤奶、药浴等步骤后,热乎乎的新鲜牛奶直接被采集进银色的真空管道,在10分钟内被降至4℃存进贮奶罐,紧接着,经严格消毒的全封闭低温安全运输车驶向奶粉加工车间,全程不超过2小时。
“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奶粉生产中出现污染的可能性,缩短产品制作周期,保证奶粉的新鲜。”原生态牧业副总经理孙连栋告诉记者。
在飞鹤牧场,奶牛脖子上都带着产自以色列的可穿戴设备,它们能实时精确监测奶牛的身体变化,将数据传递到电脑,工作人员就能了解每只牛的进食、反刍和运动情况。一旦体温或心跳异常,立马隔离做全身检查,进行治疗。
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工人在擦拭奶头时都是一牛一毛巾,用后的毛巾专门消毒处理。为了确保奶源品质,每头牛挤奶前都会挤掉头5把奶,防止它们因在乳头中存留时间最长影响品质,每日弃掉的奶量有2730公斤。
在黑龙江甘南县,飞鹤乳业有限公司甘南工厂厂长郭忠良拿起一罐奶粉说:“每一罐奶粉底部都有二维码,扫描后就可以查到奶源、加工厂、生产时间等诸多信息,保证每一罐奶粉可追溯。”
2小时,是鲜奶与生产线之间的时间距离,28天,是生产与消费者之间的时间距离。目前已经覆盖到全国34个省份的10万家终端门店,把最新鲜的奶粉更快地送到孩子的奶瓶里。
飞鹤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带动了上游牧草种植、奶源建设等产业发展,使得全省100多万亩耕地增值,拉动15万农民增收致富,创造15万个就业岗位,为贫困人口通过自己的双手解决吃饭问题提供了可能。对转移农村劳动力、调整产业结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克东去年7个亿的税收收入里,6个亿来自飞鹤,目前飞鹤在克东建成万头规模牧场3座,中小型牧场15座,存栏奶牛4.5万头。”克东县委书记李柏春说。
2017年,飞鹤乳业实现税金10.7亿元,比2001年刚成立时整整提高了10亿元。飞鹤荣登全球婴幼儿奶粉亚洲第一品牌,以其更适合中国地域特色的“飞鹤模式”引领着中国乳业从“站起来”迈向“强起来”,成为中国乳业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样本。
齐齐哈尔市委书记孙珅表示,飞鹤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在东北地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经成为民营企业在东北振兴中发挥效能的一个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