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婷(中)生前工作照。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周玉林
“车子滑过泥泞的地方,泥巴溅到车窗都看不见外面了,路上的岩石把车子的底盘刮得巨响,我的心也跟着这个响声揪紧了,车突然停了下来。‘前面车过不去,只有走路了’。”王秋婷在日记中写道,层峦叠嶂的山中雾气缭绕,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路面泥泞湿滑,在这条宽度不足一米的道路上,她小心谨慎、连走带爬地走着。
自从2017年10月26日进驻天星镇打瓦村,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纪委监委驻村工作队队员王秋婷和其他队员就经常遇到道路泥泞、车子过不去、徒步走进打瓦村的事。
然而,时间定格在11月19日,王秋婷再也回不到打瓦村,回不到父母和亲人身边,回不到她熟悉的工作岗位……
两个月,走坏两双运动鞋
顺着绵延的羊肠小道,王秋婷和队员们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原本5公里的山路走起来似乎有10公里那般遥远,尽管小心谨慎,但是走到一个崎岖的下坡路段时,我还是狠狠地跌了一跤”。
王秋婷喜欢写日记,每一天的事她都要记下来。“两个小时后终于到了打堡村民小组,这是到打瓦村后第一次到打堡村民小组走访群众,召开群众会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个就是我们驻村扶贫的地方,条件比较艰苦。但是既然领导相信我们,我们就要在那里用真心、真情为老百姓多做实事、做好事,帮助他们真正脱贫,改变贫穷落后的现状。”驻村工作队队长王跃阳指着半山腰隐约露出的几间小房子对王秋婷说。
村上的委员梁贵发告诉王秋婷:“打堡村民小组是距离村委会最远的,到现在还不通公路,只能走路去。”
第一次真正深入到乡村工作的王秋婷,见识了坑洼不平的泥土公路,“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啊,那里的群众是怎么生活的啊!”她在心里想。
“一个二十几岁的小姑娘工作不要太拼,要会照顾自己……”每次母亲打电话询问王秋婷的工作近况,她都用愉快的语气报着平安,让母亲放宽心。
但组织赋予她的任务,王秋婷一刻也不松懈。两个月的深入走访,使她一点一滴逐渐融入群众中。
“通过走访了解到,打瓦村下辖22个村民小组,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致贫因素多,经济发展层次低,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发展十分缓慢。”在驻村扶贫开始的两个月里,王秋婷走遍了22个村民小组,“每天平均走2万多步,每天徒步行走使我的双腿红肿疼痛,走烂了我从县城带来的两双运动鞋。”
经过两个月的走访,详细了解情况后,工作队召开了群众会。会上,一名村民说:“家里修房材料拉不来,只能靠人背马驮。材料运输费非常贵,修房成本太高了。家里买点肥料,家电只能用马驮回来,或者请邻居一起帮忙搬,但是现在年轻人多数出去打工了,在家的老人、妇女搬起来太吃力了。老人和娃娃生病了,也只能走路去看病,非常不方便,最大的愿望就是党和政府能够帮我们把路修通。”
一场群众会开下来,王秋婷的内心受到了震撼,“原来还有那么多群众的交通条件停留在人背马驮阶段,这样的交通条件给打堡、白岩群众的生产生活和脱贫致富带来了极大的阻碍,严重制约着两个村民小组的经济发展。”
结束村里“人背马驮”的历史
“我们一定要想办法尽最大的努力帮打堡和白岩的群众解决修路问题,我们多跑跑相关部门反映情况,也多跟领导汇报,想办法争取项目,不管多困难,我们都要帮他们把修路的问题解决了。”开完群众会回来的路上,王跃阳对王秋婷说。
之后,王跃阳带着王秋婷和另一名驻村干部吴恂多次翻山越岭挨家挨户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为了不打扰群众日常生产,他们晚上顶着夜色到户召开群众会议,开展土地协商工作,做好修路的前期准备工作,并积极向领导反映群众的愿望,最终上级批了修路项目。
“打堡、白岩两个村民小组的5.62公里公路终于开工,三个月的艰辛努力后,两个村民小组的群众终于结束了‘人背马驮’的历史。”王秋婷高兴地在日记里写道。
再次走访入户时,走在新修的平坦宽阔的公路上,看到汽车可以直接通到群众家门口,王秋婷很激动。路上遇到坐车回家的群众热情地跟他们打招呼,笑着说,那么多年了,终于结束了走路回家的日子了,可以坐车回家了。
“现在路修通了,我们去看病也方便了,真是感谢党和政府,以前从来没有想过我们这条路还能修通。”颜坤吉老人朴实的话语,让王秋婷心里感慨万千,自己有幸参加这场伟大的脱贫攻坚战,见证了群众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没能等到婚礼的那一刻
王秋婷在日记中写道:“现在的打瓦村正处于‘攻坚拔寨’阶段,我将继续努力,以村为家,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年轻干部的优良作风,扎实苦干,努力为打瓦村全面脱贫奉献我的青春力量。”在王秋婷与其他驻村扶贫队成员的帮助下,打瓦村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了。然而,不幸却降临到王秋婷身上。
11月19日,王跃阳、王秋婷、高静例行回单位汇报工作情况。当天18时30分左右,大关县天星镇彝岔二级公路苦姜坪段发生轿车与货车交通事故,事故造成王秋婷、王跃阳、高静3人受伤。王跃阳、高静仍在救治中,而王秋婷却永远离开了,她青春的身影被定格在2018年11月19日23时37分。
王秋婷去世的消息传开后,人们为失去这样一位好姑娘感到惋惜和痛心。认识和不认识的人纷纷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哀悼。
王秋婷的未婚夫是大关县的一名公安干警,得知未婚妻去世的消息,这位年轻的公安干警几近崩溃。嫁给一名人民警察,这是王秋婷的梦想。按照计划,王秋婷和未婚夫即将拍摄婚纱照,婚房也已经布置完毕,过年后两人就要步入甜蜜的婚礼殿堂。然而,王秋婷却没能等到那一刻的到来。
向倒在扶贫路上的女干部致敬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评论员 佟吉清
近日,“云南26岁女干部扶贫路上遇难 警察未婚夫哭到让人心疼”的消息刷屏。11月19日18时30分左右,云南昭通大关县3名扶贫干部在工作途中遭遇车祸,大关县纪委监委派驻天星镇打瓦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王秋婷以身殉职,一个年轻的生命倒在了扶贫路上,她的猝然离去令人心痛不已,其奉献精神令人钦佩敬重,榜样的力量激励我们要有更大的担当和作为。
贫困被称为“无声的危机”,背后隐藏着无奈而又悲伤的故事。所谓“足寒伤心,民寒伤国”,一个“穷”字不仅是衣食之忧,物质匮乏,还牵涉到诸如健康、教育、机会、权利、尊严等人类生存与发展更深层次要素。正因如此,反贫困一直被纳入国家治理的重要范畴之中,成为必须打赢的“三大攻坚战”之一。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通过大规模的扶贫开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7亿多农村人口摆脱贫困。中国在快速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方面取得了史无前例的成就。在这张备受推崇的“脱贫答卷”中,重要的经验之一是发挥扶贫干部的优势和作用。
回望脱贫攻坚战场,无数个像王秋婷这样的扶贫干部,不辱使命,夙夜在公,深入峡谷高山,不顾酷暑严寒,走村入户,对农民嘘寒问暖;踏进田间地头,查看庄稼长势;倾心竭力,让乡亲们增产增收,用真心赢得村民的信任,用热血点燃贫困群众的希望,舍小家只为更多人的幸福,甚至为夺取脱贫攻坚战的最终胜利献出宝贵的生命……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正是有了这些扶贫干部的不懈努力,我们创造了脱贫攻坚的人间奇迹——宽阔的公路通向偏远的乡村,黄灿灿的果实成为秋天最美的颜色,丰收节上农民露出最美的笑脸。
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是我们党立下的军令状。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啃下这块“硬骨头”,当以超常之举,精准指向贫困靶心,尽锐出战,不胜不休。我们会记住这些身殒为民的扶贫干部的名字,更会踏着英雄的足迹,前赴后继、奋力拼搏,不让一个群众在脱贫路上掉队,让贫困彻底远离文明社会。
年轻的身体倒在她挚爱的这片热土上,英雄的精神在我们的心中高大而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