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8年11月19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健康周刊 养生 “酸碱体质”原是伪科学吃什么都改变不了酸碱平衡 养生新鲜报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酸碱体质”原是伪科学吃什么都改变不了酸碱平衡

编者按

近些年,“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酸性体质易患癌”“碱性饮食可以改变酸性体质”等所谓的养生理论风靡一时。有不少人表示,自家老人曾听信“酸性体质有害身体健康”的说法,花了不少钱购买相关保健品,但并没有取得任何效果。有的人甚至改变了饮食行为,追求“碱性食物”,规避“酸性食物”,结果造成了营养不平衡。近日,美国圣地亚哥高等法院陪审团裁定“酸碱体质理论大师”罗伯特·欧·杨向他曾经指导治疗的癌症患者道恩·卡利支付1.05亿美元赔偿金。专家指出,酸碱体质是伪科学,医学界根本没有酸碱体质的说法。人体体质没有酸性或碱性之别,人体血液的PH值是基本恒定的,正常范围为7.35-7.45,人食用任何食物都不会过多地影响血液的PH值。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都是平衡膳食的组成部分,都是合理营养必不可少的。“酸性条件易患癌症”等说法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从营养学角度来说,健康饮食主要还是提倡膳食金字塔,也就是谷物、蔬菜水果、肉蛋奶,逐级递减的饮食结构,与酸碱性毫无关系。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项丹平

曾几何时,“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酸性体质易患癌”“碱性饮食可以改变酸性体质”等所谓的养生理论风靡一时,记者身边也有不少朋友表示,家人曾听信保健品销售人员关于“酸性体质有害身体健康”的说法,花了不少钱购买相关保健品,但并没有取得任何效果。记者在网上也发现不少关于“酸碱体质”“碱性抗癌”的书籍和保健品,甚至还有商家称备孕时保持“碱性体质”有利于生男孩。那么,“酸碱体质理论”究竟是科学还是谎言呢?

近日,美国圣地亚哥高等法院的陪审团裁定“酸碱体质理论大师”罗伯特·欧·杨向他曾经指导治疗的癌症患者道恩·卡利支付1.05亿美元赔偿金,包括近9000万美元的损失性赔偿和1500万美元的惩罚性赔偿。

11月13日,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执行会长、高级营养师王旭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酸碱体质说法没有科学依据。虽然酸碱体质说法流传很多年,但是西医里没有酸碱体质概念,但有酸碱平衡理念,主要是说每个人体内电解质的情况。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于康也指出,酸碱体质是伪科学,医学界根本没有酸碱体质的说法。

“酸碱体质理论”始作俑者骗局被揭穿

2002年,罗伯特·欧·杨推出《酸碱奇迹:平衡饮食,重获健康》,首次提出酸碱体质理论后,便一发不可收拾,被翻译成18国文字,广受推崇,被很多人称为酸碱体质理论“大师”。在该理论体系里,酸性体质是万病之源,碱性饮食是保持健康的关键。只要保持酸碱平衡就能治愈疾病,碱性食物包括蔬菜、谷物和鲜鱼,酸性包括糖、红肉、鸡蛋、乳制品、酒、咖啡、巧克力等。

在书中,杨声称身体呈现酸性是大部分疾病甚至癌症的原因,食用碱性食物可以预防和治疗疾病。在他的“酸碱奇迹疗养中心”中的各种对癌症等疾病治疗都是基于这样的理论,包括为患者注射500美元一针的混合了小苏打的静脉注射液。这种理论与疗法直接影响了患者治疗,而这个疗养院中的治疗方式,被美国的一位法官评论为“从癌症患者那里偷走了时间”。

此次被判巨额罚金并非是罗伯特·欧·杨首次受审。有媒体梳理公开信息发现,早在1995年,杨就在美国犹他州因为无证行医等两项罪名指控被捕;2001年,杨再次受到指控;2014年,罗伯特·欧·杨在圣地亚哥被捕,并遭到无牌执业等18项重罪指控;为了避免重审,杨承认了两项无牌执业医生的罪名,并当庭宣布自己的博士学位是从“文聘工厂”购买的,自己并不是微生物学家、血液学家、医生、自然疗法医生或训练有素的科学家。2017年6月,罗伯特·欧·杨被判处3年8个月的监禁。

“酸碱体质理论”到底是科学还是谎言?

杨的理论在中国也一度流行非常广泛,如酸性体质是万病之源、碱性体质不会得癌症等。记者发现,在十多年前国内就有发表关于酸性体质对健康有害的文章。而在罗伯特·欧·杨发布《酸碱奇迹》一书后不久,相关的理论文章和书籍开始明显增多。2003年,有人以《谁是健康的大敌》为名,出版了一本介绍“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的书籍,此后类似主题的书、文章陆续在各类媒体上出现。

记者在某图书商城网站上输入“酸碱体质”,该网站显示共有19件商品,都直接指出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如《体质酸性变碱性的关键饮食》指出4周“碱回健康”, 85%的痛风、高血压、癌症、高脂血症患者都是酸性体质;《碱性体质不得病》第一章直接指出当人的体液pH值低于中性7时,就会产生重大疾病,下降到6.9时,就会变成植物人,如果只有6.8~6.7时,人就会死亡。

依赖着这些所谓的“酸碱体质理论”,线上线下都有不少商家打着“调和人体酸碱性”的旗号在推荐相关保健品,声称“碱性食物抗癌”“碱性水抗癌”等,不少人信以为真,相信酸性食物不好,“酸性体质”危险。有的人甚至改变了饮食行为,追求“碱性食物”,规避“酸性食物”。特别是有些癌症患者,盲目采用“抗癌食物”而忽视合理营养,结果造成了营养不平衡。专家表示对于消费者而言,这些产品更多的是心理作用,并没有什么实际作用。

王旭峰对记者表示,人体的酸碱性非常稳定,pH值不会受饮食而改变,但如果是病理状态,会出现酸碱失衡状态,需要就医。“临床上的确有很多酸中毒,这些都是由于服用了某种药,或者是患了某种疾病才出现的酸中毒,而不是所谓的“酸性体质会导致疾病”。而近年来关于“酸碱体质” 的养生保健谣言比较多的通常有以下两个:

谣言一:酸性体质更容易得癌症。

真相:出现恶性肿瘤后,肿瘤组织确实会让其周边的组织变成酸性。但是,是因为出现肿瘤以后,才会出现这样的变化,此时身体调节功能失效,体内局部的酸碱平衡丧失。而不是因为身体呈酸性导致肿瘤。“变酸”是癌变的结果而并非其原因。

谣言二:多吃碱性食物能够改变体质为碱性体质。

真相:这是偷换概念。食物的酸碱性区分,是看它们在燃烧后会剩下哪些元素。如果燃烧后会剩下磷、硫、氯元素等酸根成分,为酸性;如含较多的钾、钠、钙、镁元素,则为碱性。但这种分类主要用于区分食物的化学组成。而且,食物在体外可以有酸性和碱性划分,但一旦被摄入体内,其酸碱性将被体内环境所改变。如食物在胃里,和胃酸混合后呈现酸性,在小肠内和肠液混合后呈现碱性等,不能说酸性食物消化后就是酸性的,碱性食物消化后就是碱性的。而且,人体酸碱调节机制非常强大,单靠食物不可能起到调节的效果。

谣言三:“碱性体质多生男孩”不靠谱。记者发现,在多个网购平台上,很多打着“碱性”旗号的保健品甚至部分碱性饮用水的产品描述中,还都含有“备孕”这一关键词。在2018年4月之前,将“碱性”与“生男孩”作为产品噱头的商家不在少数,主打“碱孕宝”“益生碱”“佑生碱”等产品,甚至声称,“根据科学研究表明,在碱性液中Y精子的活动较为敏捷,因此碱性环境可以大大增加Y精子与卵子结合的概率,从而产下男孩”。

真相:北京一家三甲医院的妇科医生表示,虽然针对一些妇科炎症,医生会让患者使用医用小苏打进行清洗,但不会用其进行“阴道内洗”,这样的医用小苏打,200克的售价也仅为不到30元钱。至于改变身体酸碱环境能够改变生男孩女孩概率的情况,该医生表示,没听说过有相关的科学依据。

从营养学来讲人体酸碱性是“伪命题”

其实,从“酸碱体质理论”诞生的十几年以来,国内外众多科学家、医生和科普工作者,就陆续在强调它是一场骗局。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博士、王旭峰等多位营养专家在多年前就指出,体质没有酸性或碱性之别,在科学上并没有碱性度的说法,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都是平衡膳食的组成部分,都是合理营养必不可少的。“酸性条件容易罹患癌症”等说法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曾受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任高级营养官员的葛可佑表示,实际上,不管你喝什么水或吃什么食物,都不能改变身体的酸碱平衡状态。他举例说:“胃液PH值约为1.5,胃是人体酸度最强的器官,但并不是发生癌症最多的器官。研究发现,癌症的发生与很多因素有关,但至今还没有任何研究证明,癌症的发生与饮食的酸碱性或环境的酸碱度有关联。由此也说明,酸性条件容易罹患癌症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江苏省级机关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申志祥认为说,酸碱平衡在人体内确实存在,人体在生物进化中,体内都存在内环境稳态,这个稳态指的就是酸碱平衡,在正常的生理情况下,体温在37℃左右、血浆的pH值在7.35-7.45之间,但当pH值大于7.45或小于7.35时,人体就会发生碱中毒或酸中毒,这种中毒是一种病理状态,和酸碱体质无关。也就是说,人体存在酸碱平衡,但是没有酸碱体质之分。

“酸碱体质理论的核心说法是食物会影响体液酸碱度,这也是毫无根据的说法。”申志祥介绍,食物也存在酸碱度,如植物类偏酸性,肉类偏碱性,人体食用植物和肉类后并不会从外部调解人体酸碱平衡;比如某个人爱喝醋,但喝醋对人体的酸碱平衡毫无影响;在正常的生理环境下,酸碱平衡还是依靠人体内部自动调节。只有一种情况下可以从外部调解人体酸碱平衡,那就是病态下。如患尿毒症的病人,由于肾功能不全,调节体液酸碱的功能缺失,只有依靠服用药物来调。如高尿酸的病人和糖尿病引起酮症酸中毒的人,医生会开碳酸氢钠等碱性药物,这种碱性药物可以中和尿液和血液。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钟凯对记者强调,从营养学角度来讲所谓人体酸碱性是一个“伪命题”。“人食用任何食物都不会过多地影响血液的PH值,因为血液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缓冲系统,就是喝醋也不会让血液变成酸性。”

“从营养学角度来说,健康饮食主要还是提倡膳食金字塔,也就是谷物、蔬菜水果、肉蛋奶,逐级递减的饮食结构。”钟凯表示,膳食金字塔的设定是根据人体需要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元素来规划的,与酸碱性毫无关系。

相关链接

除了酸碱体质,饿死肿瘤、维生素C防百病,还有哪些是伪科学?

近日,美国“酸碱体质理论”之父罗伯特·欧·杨被判处赔偿1.05亿美元,并当庭承认“酸碱体质理论”是个骗局。事实上,长期以来各种养生保健的伪科学从来就没消停过,除了酸碱体质理论,比如辟谷、饿死肿瘤、维生素可防癌……要辟除人们心中的谣言则还有很长的科普之路要走。

谎言一;“辟谷”治百病还能“饿死”肿瘤

不仅是“酸碱体质理论”,不吃饭自虐式的“辟谷”前些年也是非常流行的一种养生方式。“辟谷”是我国古代道家的一种养生方法,指一段时间内禁食的养生方式。尤其是一些养生“大师”们说辟谷可以减肥,还可以帮助人体排毒,促进体内淤积毒素的排除,能预防疾病,延年益寿,还能“饿死”肿瘤,等等。

江苏省肿瘤医院临床营养科专家王卉博士说,“我们要科学辩证地看待辟谷。盲目辟谷对于身体的危害远远大于它所带来的益处。”王卉说,虽然短期辟谷可以帮助肥胖人群减重,但通过不吃饭减肥,人体骨骼肌的丢失远远大于体脂肪的减少,对健康无益。尤其是患病人群自行辟谷,没有安全防护措施,不但不能够起到所谓包治百病的效果,反而会加重身体各个器官的损害,健康风险极大。

此外,在民间也一直流行“饿死肿瘤”说法——因为肿瘤细胞较正常细胞代谢旺盛,对营养物质需求自然也就多,肿瘤组织血管丛生,供血丰富,对营养物质消耗大。所以不少肿瘤病人希望通过所谓的断食“辟谷”疗法“饿死”肿瘤。因轻信“养生大师”盲目“辟谷”而断送性命的报道近年来屡见不鲜。

王卉说,国际权威营养指南指出:无任何证据表明营养支持促进肿瘤生长,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根本不必考虑这个理论问题。机体营养得不到充足的补充,正常细胞得不到足够的“粮食”就不能发挥生理功能,人体免疫力会大幅下降,而肿瘤细胞仍然会掠夺正常细胞的营养,反而生长、繁殖得更快。结果饿死的只能是病人本人,而不是肿瘤细胞。研究发现营养不良的人群会导致免疫功能低下,更加容易发生肿瘤,且营养不良的肿瘤病人并发症更多、生活质量更低、临床预后更差、生存时间更短。

临床上所谓“饿死肿瘤”是一种通俗形象的说法,即根据肿瘤组织血管生长快、供血丰富这个特点,通过介入方法或注入化学药物等,让肿瘤组织周围的血管发生堵塞,从而让肿块中心缺血、缺营养物质而逐渐坏死。对于一些瘤体比较大的患者来说,这种方法可以让瘤体缩小,有利于手术切除。

谎言二:常吃维生素C防百病

“平时多吃点维生素C片,不会得癌症”“感冒啦?用不着吃药,用Vc泡腾片冲水喝就行了”……不知从何时起维生素C竟成为治疗、预防百病的灵丹妙药。

专家表示,维生素C是人体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之一,它可以防止人们得坏血病、有利于伤口痊愈、强健血管和骨骼等作用。但说维生素C治百病完全毫无根据,反而研究发现,维生素C吃多了会导致黑色素合成减少,易患皮肤白化病,还会引起头痛、红细胞破裂等多种副作用。

像这样的民间传说还有不少。王卉说,比如,“可乐+曼妥思,同食撑死人”,可乐作为碳酸饮料,的确会产生大量气体,但在喝进胃之前,气体就会以打嗝等方式排出体外,剩下那点碰到曼妥思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撑破胃之说纯属无稽之谈。

谎言三:“螃蟹+柿子”会相克中毒

时下正是螃蟹上市的大好季节,许多人又提起了“螃蟹+柿子”“相克”,两者同吃会中毒的“老经验”。专家说,柿子和螃蟹上市的季节比较接近,吃很多柿子可能导致柿结石,螃蟹不新鲜或未蒸透则可能导致食物中毒,两个加一起,中招的概率确实更大一些,或许这就是古人的“经验之谈”。但现代医学认为,这些都是没有科学根据的说法。

谎言四:扁桃体与阑尾等都是多余的吗

扁桃体这个小东西有时会引起大麻烦,特别是寒冬季节,一旦受凉或疲劳它就会发炎。对于扁桃体经常发炎的少年儿童来说,多年前医生通常的做法是“一切了之”。许多人也通常认为扁桃体是人体无用的器官,切除也没什么关系。

事实上,扁桃体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防止致病微生物入侵呼吸系统和消化道的第一道天然“屏障”,它不仅可以直接杀死入侵口腔的细菌,还能分泌抗体物质来抵抗病源微生物。如果切除了扁桃体,则会降低人体免疫力,相当于为致病微生物入侵口腔和呼吸道打开了方便之门。

同样通常被人们认为是无用器官的还有“阑尾”。专家说它能发挥淋巴器官的功能,促进B淋巴细胞的成熟和免疫球蛋白类抗体的生成,阑尾还能帮助抑制具有潜在破坏作用的体液性抗体反应,同时能够提供局部的免疫作用。切除阑尾的人,得肠癌的概率要比没切除者高。同样的研究还发现,切除胆囊的人,其患大肠癌的比例也比较高。

所以,专家指出,人类经过几百万年物竞天择、自然进化后,已经形成了一个十分精密的有机体,机体内是没有“无用”“多余”的东西的,器官存在就是合理或必须的,只是科学研究还未发现它的功能而已。

除了上述这些外,专家提醒养生保健上还存在其他认识误区,比如前些年流行的磁化水、磁化被、磁疗仪等,事实上都只是商家的噱头而已。再比如现在流行的减肥茶,相当多的是加了西药成分;还有一些降糖奶粉声称可以调节血糖,其实是奶粉中添加了降糖药,我们还是要擦亮眼睛,不要盲目相信人云亦云的伪养生,多了解一些科学的健康知识。 (梅青)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