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8年11月7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法治权益 观察 消除偏见 需家庭社会共同发力 家长对孩子表达爱应有身体界限 互动体验学习消防知识 一封信 写给未来的自己 “平安宝贝”儿童安全校园行成都开课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消除偏见 需家庭社会共同发力

——促进女性公平就业系列专家访谈之三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富东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女性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女性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女性在劳动力市场受歧视的现象依然屡见不鲜,“全面二孩”政策更有可能加剧女性在就业中受歧视的风险。

政府、企业、社会在促进女性公平就业中承担着不同的角色。政府是主体责任;企业是直接责任;而社会文化和社会舆论,作为一把无形的手,潜移默化地左右着女性在劳动力市场的参与和发展。原因何在?如何破解?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对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传统的劳动性别分工是首因

“女性在劳动力市场受歧视,归根结底的原因在于传统的社会劳动性别分工。”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副研究员马冬玲明确表示,社会上普遍的观念认为,女性作为生育者、养育者、照顾者的身份和价值被列为首要,而女性劳动者的身份被看做次要的。

马冬玲说,社会上会觉得一个女性不管是什么样的人力资本,她都会结婚生育。怀孕、生育、哺乳等人类再生产活动会影响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在之后养育子女的过程中女性往往也会付出很多,所以会普遍认为女性用于工作上的时间精力和意愿,相比男性劳动者或者理想的劳动者来说,会差很多。

“只要劳动性别分工不变,社会对性别角色的期待就不会变,那么,劳动力市场对女性的歧视还是会长期存在的。”马冬玲对此表示。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副研究员钟晓慧对此则表示,女性在劳动力市场受歧视的现象由多种原因造成,从社会层面上看,是传统文化和观念滞后于现代性别分工的实际变化。

钟晓慧指出,由于东亚地区现代化的发展模式呈现出时间短、变化剧烈等特点,导致其社会行为和观念间的变化出现了较大的不同步。具体到女性劳动力市场的参与情况,她表示,东亚地区传统上对女性的定位仍然是照顾者的角色,照顾孩子、照顾老人和照料家务,男性则负责养家。这种性别分工的文化根深蒂固,以至于影响了社会对女性的认知和期待。但是,随着经济腾飞,女性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女性对自身的期待发生变化,她们希望能够更多地获得经济独立、事业成功。同时,女性的收入也越来越成为家庭的重要收入来源。

“社会经济的发展极大促使了性别分工的调整,但是人们的传统观念还没有同步发生变化。无论是家庭成员、企业,甚至女性自身,都认为女性应该更多地照顾家庭,女性的工作表现肯定不如男性等等。这种对女性的刻板看法或者说偏见,会加剧女性在工作机会和晋升机会中受歧视的情况。”钟晓慧分析说。

专家们普遍认为,正是在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下,才导致女性在劳动力市场受到了种种不平等“待遇”。

女性参与劳动的社会环境不断改善

尽管有传统观念、传统的劳动性别分工作祟,但近年来,女性在劳动力市场的表现仍然可圈可点。越来越多的女性代表在各自领域做出了骄人的业绩,不仅证明了自己,也为女性同伴做出了榜样,更为传统观念中对女性的偏见正名。

“首先,肯定是缘于女性个人的努力。”马冬玲说,女性个人参与劳动市场、在工作中成就自己的意愿不断增加。“她们希望自己不仅仅是一个照顾者,更愿意成为一个劳动者,一个社会参与者、贡献者和受益者。”

马冬玲表示,从家庭的角度看,女性工作的收入,对于每个家庭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起到了关键作用。从国家层面看,党中央对于妇女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给予了极大肯定,对于女性更广泛更深入地参与社会生产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国家还将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女性参与生产,建功立业,成就梦想,人生出彩。

在上述因素的影响下,女性参与劳动的社会环境正在不断改善。

钟晓慧对此也有着很深的感受。她表示,最明显的一点是,性别平等的议题开始进入到社会舆论的议程。“如果在10年前,很少人关注性别平等的相关内容,甚至不太知道性别平等是什么意思,因为那时候,这是一个边缘话题。但是现在,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钟晓慧说,现在,性别议题经常会引发讨论和关注,研究这个议题的专家和学者也越来越多。“性别平等,尤其是就业、教育和儿童照顾等领域,都进入了社会舆论的视野,从隐性话题变成了显性话题。”

亟待更多男性参与家庭建设

北京师范大学劳动力市场中心发布的《2016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报告》指出,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远高于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2016年,全国女性就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的比重为43.1%,超过《中国妇女发展纲要》中规定的40%的目标。

最高法今年3月发布了离婚纠纷大数据,发现“73%的离婚案件原告为女性”。探讨其背后原因,多位专家学者分析认为,这与女性经济地位提高,且越来越具有独立性有一定关系。

进步赫然,但离我们期待中的男女平等,仍然有一定的距离。同时,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女性在就业中受歧视情况有加剧的风险,促进女性平等就业的声音需要更加坚定。

如何从社会层面塑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消除社会对性别角色的传统期待?马冬玲认为,一方面,要更多地树立职场中正面的、有成就的女性典型,让更多人认可女性在建功立业方面的能力和意愿。“全国妇联每年都会评选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等典型人物代表,并呼吁大家学习她们的事迹和精神。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这样的宣传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另一方面,马冬玲说,要更多地鼓励男性参与到家庭建设中,消除传统性别分工中的刻板印象,营造共同参与家庭照顾的氛围。

韩国有一个女性抗议活动的标语是“我不是你未来的老婆,我是你未来的老板”。马冬玲认为这样的标语和口号非常有激励作用,可以在宣传上借鉴类似的方式。同时,避免刻板化地再现事业成功的女性,“不要把女性塑造成要么就是蓬头垢面的家庭主妇,要么就是不近人情的女强人。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都发挥相应的作用。”

钟晓慧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了男性在推动性别平等中的作用。虽然性别平等的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舆论关注,但是大部分关于性别平等的议题,比如就业、教育和照顾等方面,大部分是女性在讨论,男性自发参与的很少。“如果说有个议题,有一半人是不关心、不参与的,那肯定不可能获得突破性的进展。真正要营造有助于性别平等的舆论环境、改变对女性的偏见,女性必须与男性联盟,而且要建立可以持续的联盟机制。”钟晓慧强调。

她进一步解释说,这种联盟机制意味着以女性诉求和家庭幸福为角度,男性与女性共同关心、一起努力,将性别平等议题推进到政策议程,也将性别平等角度带入政策制定过程。但是促成两性合作的力量还需要观察。“目前涉及女性和家庭等议题分散在卫健委、教育部、民政、妇联等政府部门和组织,也许可以往这个方向做些工作。”

“总之,我们要倡导一个理念,影响女性就业的生育、照顾家庭等相关因素,并不是女性一个人的事,而是需要家庭内部共同承担,更需要整个社会共同承担。只有这样,消除传统的性别分工观念才能指日可待。”马冬玲总结道。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