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坛良村妇女在阅读《中国妇女报》。 坛良村妇联供图
项目组成员、广西妇联干部和广西坛良村妇女在一起。
中国妇女报社社长黄海群在项目绩效评估座谈会上发言 雷新荣/摄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周俭 文/图
秋天,丰收的季节,最美的风景在乡村。
坛板坡,南宁良庆区坛良村的一个自然村落,村头一棵大榕树枝繁叶茂,山坡上柑橘满园,火龙果成排成片,蔚为壮观;与此相隔50公里的西乡塘区忠良村,一个名为“美丽南方”的田园综合体已经成形,村内花木繁盛,池塘清澈,农家乐各具特色……
车村,西安灞桥区的一个生态村,村道整洁,墙画优美,村民庭院内鲜花盛开;与城区近在咫尺的务东村,一座拥有2万余册图书、50种报刊的村级图书馆内,放学后的农家孩子在安静地看书、写作业……
这些村庄,不仅拥有宜人的环境,村里的文化广场、农家书屋、“妇女之家”、“留守儿童之家”,妇女们组建的舞蹈队、腰鼓队、山歌队等,更让村民们享有丰富的文化生活。其中,一张已经与村民们相伴了8年的报纸——中国妇女报,也已成为他们精神食粮的一部分。
9月中旬,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跟随《中国妇女报》进乡村项目组走进这些村庄,看到的不仅是今日乡村的美丽与动人,更感受到妇联干部和乡村妇女对于这份报纸、这个财政文化惠民项目的热情与厚爱。
“《中国妇女报》进乡村项目从2010年正式实施,已经成功运行8年,惠及西部12个省(区市)、中部和北部10省,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东部部分地区的广大农村妇女,深受广大基层妇女工作者和农村妇女群众的欢迎。”《中国妇女报》进乡村项目实施单位中国妇女报社社长黄海群说。
记者了解到,《中国妇女报》进乡村项目是全国妇联系统最大的中央财政文化惠民扶贫项目,实施8年来,每年都按照项目管理办法进行绩效检查评估,今年的检查评估座谈会,分南北片区分别在南宁和西安召开。参会的妇联干部来自各个项目实施省、自治区各级妇联。她们对这个惠民项目给予高度评价,认为项目的实施让基层妇女干部和农村妇女通过读报用报学报,及时学习领会中央精神和全国妇联的工作要求,提升了素质,项目也成为妇联组织联系和服务妇女群众的有力抓手。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结合项目实际落实,交流项目运行经验,发现问题寻找解决办法,也是此次绩效检查评估活动的主题,旨在进一步扩大项目的社会影响,发挥项目的积极作用,提升项目的社会效益,让《中国妇女报》进乡村这个文化惠民项目助力乡村振兴和扶贫攻坚中心工作,努力履行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责任和使命。
一张好报纸,一个好项目
“《中国妇女报》我们在工作中天天接触,是张好报纸,好在哪儿呢?三个字:正、全、实。正,就是作为中央一级的党报,有政治引领;全,就是内容全面;实,就是实用性强,对工作和生活都有指导性。在陕西,基层妇联干部和偏远地区的群众,能通过《中国妇女报》及时听到党的声音和妇联的关怀,特别是陕南地区山大沟深,群众看报纸不方便,项目的实施给他们带来了福音,汇聚了民心。所以《中国妇女报》进乡村项目是个好项目。”陕西省妇联宣传部部长孙万春在座谈会上说。
一张好报纸,一个好项目,是参与此次项目绩效评估活动的妇联干部们普遍的反映。广西壮族自治区妇联主席刘咏梅在座谈会致辞中说,《中国妇女报》进乡村项目的实施,极大地丰富了广西基层妇女组织、“妇女之家”建设的内涵,增强了基层妇女维权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在生产、生活、维权、创业、参政议政等方面,为广大妇女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和借鉴。妇联基层干部通过读报用报,进一步提升了素质,促进了妇女工作的开展和妇女发展,也在广西妇联工作的开展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受到全区妇联和广大基层妇女的热烈欢迎。
江西省妇联副主席吴艳玲刚从别的部门到妇联工作两个多月,她说:“《中国妇女报》是我了解妇女工作、熟悉妇联的第一位老师,通过这两个月的阅读,感受到《中国妇女报》作为国内唯一的女性主流日报,突出了女性的性别优势和特色,切实发挥了面向广大妇女群众、为党的事业凝心聚力的重要作用。在基层,在广大的妇联干部和群众中有很高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在介绍江西项目推进情况时,她表示:“8年来,3万多份《中国妇女报》送到了江西21个贫困县近万个贫困村,受益妇女群众近5万人。《中国妇女报》进乡村项目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文化惠民工程。”
山东省妇联副主席孙应琢对《中国妇女报》印象非常深刻,她说:“妇女报对妇联开展工作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而且内容接地气,非常鲜活,用妇女姐妹喜欢的形式来讲妇女的故事,深受基层广大姐妹的欢迎,可以说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她表示,山东目前还有20个深度贫困县,200个深度贫困乡镇,2000个深度贫困村,省妇联愿意承接《中国妇女报》进乡村这样的项目,一定会把项目做好。
河南商丘市妇联副主席李素英通过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比较,认为《中国妇女报》进乡村项目具有独到的优势。她说,新媒体传播快,也比较简洁,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编辑粗糙,准确性也不够,在政治引领性方面不如传统媒体,基层妇女干部从妇女报学到很多工作方法,妇女报对农村妇女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我们对这个项目非常认可。
全国妇联宣传部新闻宣传处处长陈卫华等代表全国妇联宣传部,参加了项目绩效评估座谈会,她们在会上也对《中国妇女报》和报纸进乡村项目给予高度肯定。陈卫华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重发挥妇女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独特作用,但是要让广大妇女群众真正认识和肯定自己的这两个独特作用,更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自信地面对生活,更科学地教育子女,离不开正确的思想、优秀的文化的引领和传播,因此,更需要《中国妇女报》这样负责任的媒体发挥应有的作用。
《中国妇女报》进乡村项目实施单位分管负责人、中国妇女报社副社长赵国鸿对2018年《中国妇女报》进乡村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总结,他说,今年全国赠报数为115572份,赠报省份为西部12个省区市(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部和北部10省(河北、河南、山西、吉林、黑龙江、辽宁、江西、安徽、湖南、湖北),以及东部一些农村流动妇女聚集、当地财政有政策性配套赠报的地区,目前赠报已全部实施到位。
读报用报,提升了妇女素质
“只要有空,我就会上‘妇女之家’去看书看报,喜欢看妇女报上怎样教育小孩和健康方面的文章。”坛板坡村妇女邓海利告诉记者。
邓海利今年30岁,在村里的一家土特产经营部打工,今年7月被选为村妇联执委。身为妇联干部和两个孩子的母亲,她关注的是妇联工作动向和家教问题,店里没客的时候,她也会在手机上翻开相关新闻。“你看,我关注了女性之声、中国妇女报、广西妇联的微信公众号。”她向记者展示手机上的微信关注。
在坛良村“妇女之家”,记者看到,报架上挂着两份报纸,一份是《人民日报》,另一份就是《中国妇女报》,桌子上还散放着几份妇女报。“村妇联组织妇女读报学报,开展读书活动,通过学习,妇女们的素质也在提高。”妇联主席黄梅娟对记者说。
和坛良村一样,组织妇女读报、用报,是各地基层妇联利用《中国妇女报》进乡村项目,持续提升农村妇女知识水平的有效手段。
“我们村11名妇联干部,时常坐在一起读《中国妇女报》,通常会选一篇,比如妇女维权方面的,美丽乡村建设方面的,家风家训方面的,然后讨论怎么去做。”忠良村妇联主席杨碗利对进村检查项目实施情况的项目组成员说。
利用《中国妇女报》进乡村项目实施的契机,组织妇女读报用报,学知识学文化学技能,将项目实施和“妇女之家”建设、妇女活动开展有机结合,是各地妇联的共同做法。
比如,安徽省妇联利用”妇女之家”平台,在开展“五好文明家庭”评比、好婆婆好媳妇表彰、寻找“最美家庭”、家风家训巡讲等活动中,在“三八”“六一”等时间节点,广泛组织开展用报、阅报、学报活动;西安市妇联则结合“读书月”全民阅读活动,以“书香女人”“书香妇女之家”为载体,把《中国妇女报》作为漂流读物在社区传阅推广,利用“妇女之家”和农家书屋、读报栏等阵地,组织妇女阅读报纸;贵州省妇联也将项目实施与“妇女之家”、“巾帼示范基地”建设、“最美家庭”创建和“锦绣计划”妇女特色手工产业等妇联重点工作有机结合;广西百色市妇联把学用《中国妇女报》与加强巾帼文艺体育队、法律维权服务队、预防艾滋病服务队等建设紧密结合;青海省各级妇联还采取送报上门的做法,深入村庄,在种养大棚、“妇女之家”,组织妇女读报、唱歌,讲解《中国妇女报》上刊登的法律知识、维权案例等,并带着各类培训班进村入户,同时开展读报用报活动。
在项目绩效评估座谈会上,许多妇联干部都表示,利用各种方式、时机和节点,开展读报用报活动,不但提升了基层妇女干部和农村妇女的能力素质,也促进了妇女工作的开展,使项目的作用得以有效发挥。
“我们把实施《中国妇女报》进乡村项目作为引领农村妇女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建功立业的宣传推手,提高项目实施的社会效益,让妇女在读报学报用报过程中能力素质得到提升。”孙万春说。
安徽省妇联副主席李丹云也在发言中表示:“基层妇女干部通过阅读进一步提高了能力素质,促进了妇女工作的开展和妇女发展,项目的实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贵州省妇联宣传部副部长杜蓉认为,读报用报活动产生了诸多良好效果。她说:“越来越多的农村基层妇女以妇女报为引领扩大了信息量,增强了法制和维权意识,利用报纸上的科技、市场信息,解决相关农产品的销售问题,从而促进创业增收;从事妇女工作的基层干部通过阅读提高了素质,通过借鉴其他地方妇女工作和生产生活中好的经验做法,促进新时代妇女工作的创新开展。”
对各地妇联将读报用报活动纳入“妇女之家”总体活动的做法,陈卫华在发言中予以充分肯定。她说,读报、用报能为贫困地区的农村妇女提供相当可靠的文化服务和信息服务,财政部预算评审中心所作问卷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妇女报》进乡村项目实施对基层妇女知识水平可持续性提升效果显著度为81%,可见,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项目实施完全可以成为妇联组织联系和服务妇女群众的有力抓手,成为贫困妇女提高素质的有效载体。
提升项目效益,各方将持续努力
《中国妇女报》进乡村项目实施8年来,每年的绩效评估都会检查项目运行中的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办法,此次活动也不例外。
座谈会上,不少妇联干部反映,一些地区,尤其是偏远乡村,报纸投递不够及时,近年一些地方撤村并村,名址改变,导致报纸不能准确送达。
对此,中国邮政集团总公司报刊发行局项目负责人表示,对如何畅通邮路,让报纸更快、更精准地到达受赠村庄,中国邮政今年在发挥好600个投递监测点作用的同时,还要将管理直接下沉到地市,建立一个针对《中国妇女报》进乡村项目的全国通联机制,切实将集订分送的投递服务质量问题纳入日常投递工作的重点监控范围。
不少与会妇联干部也建议,建立邮局和妇联的沟通机制,加强和邮政部门的沟通,以提高报纸送达率。
针对赠报送达时效问题,全国妇联宣传部领导希望邮政部门继续给予支持,优化邮路,解决个别地区的投递滞后问题;同时也希望基层妇女干部加强责任心,树立问题导向,确保农村妇女能够及时看到报纸,真正解决送报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记者了解到,邮政系统和报社双方将合力抓好名址处理前、中、后三个阶段的工作,减少无着名址,实现精准投递;并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建立一套比较好的沟通机制,尽可能地把工作的每一个细节落实到位。
对如何扩大项目的影响力,提升项目效益,座谈会上,妇联干部们也提出了许多建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妇联宣传部部长宋雨建议全国妇联、中国妇女报社继续争取中央财政大力支持,增加《中国妇女报》进乡村项目的报纸赠送量,同时在报纸内容上增加更多针对农村基层的实用资讯,更好地满足基层妇女的需求。湖北省妇联宣传部部长詹河焰也建议进一步扩大赠报范围,希望《中国妇女报》在项目推广上下功夫,在报纸上刊登各地妇联实施项目的经验;同时建议报社把网端和手机APP做得更好,以适应新媒体时代的需求。西安市妇联副主席阎红梅则建议报社加强宣传推广手机APP,让纸媒和新媒体更好地结合。
对此,赵国鸿表示,感谢各级妇联领导和基层女性读者对项目和报社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报社拟在《中国妇女报》新农村新女性周刊上不定期开设进乡村项目专栏,分享各地妇联推进项目实施的经验,同时加大对中国妇女报手机APP的宣传推广力度,更好实现纸媒和新媒体的联动,扩大项目的覆盖范围、提高项目的社会效益,满足广大妇女群众和妇联干部的需要,更好地完成财政部和全国妇联赋予项目的目标任务。
对此次项目绩效评估座谈会上,各地妇联和邮政部门介绍的项目实施经验和宣传推广举措,以及进一步实施好项目、提升项目效益的建议,黄海群表示,作为项目的主要实施单位,我们有信心,也有责任把《中国妇女报》办得更好,把《中国妇女报》进乡村项目推动好、实施好,不辜负大家对我们的信任、鼓励和支持。
广西忠良村服务中心内摆放的《中国妇女报》
广西坛良村妇女之家报架上的《中国妇女报》
西安车村农家书屋内摆放的《中国妇女报》
中国妇女报社副社长赵国鸿(左二)在西安务东村妇女儿童之家向孩子们赠送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