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上公司》
《公鸡》
主持人:李黎阳(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
卡塔琳娜·弗里奇(Katharina Fritsch,1956-)是一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德国艺术家,她的那些融现实与想象为一体的、极具标识性的大型单色雕塑和装置,通过将具象抽象化,将熟稔陌生化,呈现出一种带有讽喻特征的超现实主义意象。弗里奇作品中的人物、动物和其他具体形象,分别源自基督教、艺术史、民间传说和日常生活,但她却以新的观念和新的表达方式,抽离了这些形象原来的意义,通过对伪造现实的“模仿”,干扰观众的惯性思维,从而改变他们对现实的看法。
生于德国西部城市埃森的弗里奇,先是在明斯特大学学习历史和艺术史,1977年转学至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在弗里茨·施韦格勒指导下深造,1984年完成学业。同年,在杜塞尔多夫举办的名为“从这里开始”的展览上,弗里奇开始受到艺术界关注。在其早期作品中,透露出源自杜尚的深刻影响,例如她于1985年创作的、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收藏的第一件作品《带餐具的黑色桌子》,在博物馆之外,它可以被视为日常物品,但置于博物馆中,则不但改变了其自身属性,也改变了观众与这些寻常之物的关系。1987年,弗里奇入选十年一届的明斯特雕塑大展,她在街上放置了一个真人大小的、艳俗的黄色圣母雕像(石膏复制品),端庄、尊贵的圣母被赋予了浓重的波普品位,这简直是对明斯特这座天主教城市的挑衅。人们对这件作品态度各异,有人打碎了圣母正在祈祷的双手,也有人给圣母雕像献花,观众的反应及行为也成为构成作品的一部分内容。
弗里奇经常通过操纵或明亮或晦暗的色彩,通过“集合”重复的雕塑,将日常场景幻化为新奇怪异之所。例如作于1988年的《桌上公司》。两排造型、着装、姿态完全相同的男子,在桌子的两侧相对而坐,但却完全无视彼此,冷漠、疏离的气氛强化了作品的荒诞感。再如1993年在迪亚艺术中心为其举办的大型个展上首次亮相的《鼠王》,“鼠王”是指多只老鼠因尾巴纠缠在一起而不得不共同生活的奇特现象,弗里奇以16只12英尺高的黑色啮齿动物面朝外围成一圈来表现这一主题,彼此牵制、无力挣脱的沉重与诡异,令人感到极度不安。1995年,弗里奇与托马斯·鲁夫和马丁·霍纳特代表德国参加了威尼斯双年展,从此奠定了她在国际艺坛的地位。
2013年7月25日至2015年2月17日在伦敦特拉法尔加广场第四基座上展出的《公鸡》是弗里奇最著名的作品之一。特拉法尔加广场建于1841年,是为纪念1805年的特拉法尔加战役而建。广场上有四个基座,三个基座上伫立着雕像,其中包括指挥此次战役的英军将领霍雷肖·纳尔逊——当年他率领皇家海军,击溃了法国和西班牙组成的联合舰队,迫使拿破仑放弃了海上进攻英国本土的计划,但他自己却不幸在战斗中阵亡。位于广场西北角的第四个基座当年因经费不足空置了一个半世纪,直到1999年,英国皇家艺术协会开启“第四基座计划”,面向世界各国艺术家征集并评选优秀当代雕塑作品,以18个月为期轮流更换,第四基座遂成为当代艺术的试金石和风向标,广受艺术家及其拥趸的瞩目。这件高达4.3米的蓝色大公鸡是弗里奇用两年半的时间创作出的,是艺术家在实地考察之后,以一种温和、幽默的方式,对“作为商业中心地位的男性主导文化”的嘲讽,与其他基座上的那些雕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弗里奇不仅是一位“女性主义者”,还是一位生命科学的思想者。2017年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的《男人与鼠》,便可看作是对“基因工程”的一种批判性思考。1989年,第一只被敲除基因的小鼠诞生,由于人类与小鼠共享基因达99%,这种被敲除基因的小鼠便广泛成为临床研究、新药研发等医学领域的实验物种。在这件装置中,一个与真人等大的男子躺在白色的病床上,一只巨大的黑色老鼠前爪抬起站在盖着被子的男人的身上。人与鼠之间、生物技术突破与道德伦理之间的纠结关系,在这一荒诞场景中得到了有力的呈现。
作为一位对艺术发展史了然于心的当代艺术家,弗里奇深谙艺术的意义与价值标准,在纷纷扰扰中,她选择用直接的吸引力网罗大众的想象力,并借此重置艺术家与公众之间以及艺术与展示之间模糊和困难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