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8年9月19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时代女性 电网“女战士”宋海霞 90后女孩任晓媛:为农村水质发声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电网“女战士”宋海霞

“有人问我,这么高的电压,你不怕吗?怎么不怕啊,但越是怕越要有充分的准备,严格要求自己规范操作,一点儿小细节都不容忽视。”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姚建

■ 王丹青

初秋的威海渐渐凉爽起来,但中午时分的太阳依旧威力十足。对于穿着厚重的工作服,爬上几十米高的电线杆进行带电检修的宋海霞来说,更是酷热难耐。几个小时过去了,宋海霞完成任务,从绝缘斗臂车上下来时,工作服内的T恤衫已经浸满了汗水。

作为威海市首位取得配电带电作业资质的女员工,宋海霞并不符合我们平常所见到的爬杆架线的电力工人的形象。她个子不算高,体型也有些瘦弱,黝黑的皮肤大概是能把她与电力工人联系起来的唯一共同点。

2014年,山东大学研究生毕业的宋海霞参加工作,进入威海市供电公司带电作业班。从一个主要在舒适教室读书的学生,到现在成长为一个操作熟练的电力工人,这背后是宋海霞的努力与坚持。

“工作虽然辛苦,但看到客户满意的笑容,我便觉得自己所做的意义非凡。”宋海霞说。

第一个取得带电作业资格证的女员工

还在学校时,宋海霞的专业成绩一直不错,对于自己即将开始的工作生活,她也充满了信心。但没想到,第一次现场作业就给了宋海霞一个“下马威”。

“不光是看不懂师傅们的作业流程,好多电力设备我居然都不认识。”宋海霞告诉自己,只有下现场工作,才能更快地学习和积累经验。

从那以后,带电作业班的每个老员工身后都多了一个“小尾巴”。宋海霞每天都早早地来到班上,“我就守着要出门干活的老员工,跟上他们一起去现场。”

见宋海霞工作勤奋,又爱学习,老班长刘朴明建议宋海霞考一个带电作业资格证。要知道,在当时,放眼全山东,也没有几个取得带电作业资格证的女员工,威海市更是一个都没有。

但宋海霞不服输,她自信满满地答应了下来,却没想到遭到了父母的强烈反对。

“我爸妈一听,带电作业就是带着电干活啊?太危险了!”为了说服父母,宋海霞搬出了她的师傅刘朴明。她告诉父母,刘朴明参加工作34年以来,一直在一线工作,累计完成带电作业5600余次,减少停电用户38万户,多供电量3700万千瓦时,为社会创造经济效益2000多万元。

“师傅干了这么多年,不也安全地过来了?”宋海霞为了让父母放心,再三保证自己会规范操作,注意安全,这才获得了父母的许可。

在大多数电力工人的眼中,带电作业“向来是男人的天下”,看起来身体有些瘦弱的宋海霞能行吗?

虽然嘴上说着没问题,但在考前培训中,宋海霞还是遇到了困难。

“女性在体能上确实与男性有差距。”宋海霞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十几斤的单横担,在地面拎起来不算困难,但要站在电杆顶,单脚受力把横担拉上去,对她来说实在是个挑战。

“训练的时候,身上经常被碰得青一块紫一块。”宋海霞回忆说,但她没想过放弃。一有机会,宋海霞就拉上班组同事当安全监督员,在训练场反复操练,一点一滴总结归纳。

从安全规程、配电网检修理论知识到经纬仪测量、组装绝缘子、登杆、安装接地线,再到更换横担等内容,宋海霞顺利地通过了每一项技能考核项目,连教练也称她为“女中豪杰”,甚至还把她制作的拉线挂起来当作全班的范本。

2016年12月6日,宋海霞克服冬日寒冷、杆上带电作业体能消耗大、作业难度大等困难,一举完成绝缘杆带电作业和绝缘手套带电作业两项考核内容,顺利通过了配电带电作业资质考试,取得合格证书,成为威海首位取得配电带电作业资质的女员工。

“越是怕,越要规范操作”

宋海霞所在的带电作业班,担负着威海市2368公里配网线路的带电消缺、配网工程、用户工程、带电抢修等任务。她告诉记者,一般来说,人的安全电压是36伏,而他们带电作业工人每天接触的是10千伏、20千伏,一旦触电,后果不堪设想。

“也有人问我,这么高的电压,你不怕吗?”宋海霞笑着说,“怎么不怕啊,但越是怕越要有充分的准备,严格要求自己规范操作,一点儿小细节都不容忽视。”

令宋海霞印象深刻的是在今年1月6日,他们结束了一天带电消缺作业,刚回到办公室就接到运检一班的缺陷报告,位于华田工业园的一处线路受损,存在安全隐患,申请带电消缺。

经过分析,此线路受端有进出口贸易加工厂等众多重要客户,且当前负荷较大,当时的天气又存在降雪可能,线路设备受内、外恶劣因素重重考验,一旦发生故障,将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那天我们的班组抢修人员已经连续工作了一整天,如果再超负荷作业,也存在很大安全隐患。”宋海霞回忆说,因此,她主动请缨,“让我去吧。”

在得到许可后,宋海霞与小组成员立即赶赴现场,开展现场勘查,进行危险点分析,制定作业方案,严格遵守标准化作业流程,顺利排除了设备隐患。

“在高处作业,寒风吹得人关节痛,但是看到加工厂负责人安心的笑容,我心里还是觉得暖暖的。”宋海霞说,每到这种时刻,她便体会到自己工作的价值。

申请16项发明专利

除了高质量完成日常工作,宋海霞还把心思用在了创新上。这都源于2016年2月的一次安全日学习活动。

宋海霞告诉记者,当时他们对带电作业安全隐患进行了梳理学习,其中,绝缘防护用具的试验问题引起了她的注意。

“现有绝缘防护用具统一进行周期性一年的电气试验,但试验后的绝缘防护用具被击穿后无明显外伤,就无法及时发现、更换,这会给作业人员的安全带来安全隐患。”宋海霞暗下决心,不能让同事们因为装备不过关而流血流泪。

说干就干。宋海霞与几个同事成立了“攻坚小组”,工区图书角的电气设备试验原理相关书籍不知道被他们翻了多少遍,高压实验班工作人员也成了他们的“老师”。

原本在学校就对工程制图有着浓厚的兴趣,宋海霞便自告奋勇,一个人承担起设计图纸的绘制任务。她白天工作,晚上就加班绘图。半年多,绘制的图纸叠成了小山。

不断尝试、分析、总结,力求立足生产需求创新、创效,仅用了半年时间,宋海霞和她的小组成员就研制出了8套绝缘工器具电气试验平台,全面消除了常用装备的安全隐患。

从此以后,创新成了宋海霞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依托公司建立的“朴明创新工作室”,以技术革新、QC活动为载体,宋海霞和她的小组成员结合工作实际,探索创新方案。

如今,宋海霞已经进行了多种专业工器具的改进,作为主要参与人先后进行了16项发明专利申请。以带电作业用绝缘横担为例,通过创新改进,宋海霞将带电更换横担及绝缘子等作业效率提高了50%,年均减少经济损失40万元。

截至目前,在宋海霞等人的努力下,她所在的带电作业班共完成1480次带电工作,同比增长27%,抢修32次,不停电作业化率达到90%以上,减少停电时户数40648时户,多送电量550万千瓦时,其中业扩接火率保持100%,为供电可靠率的提高和线路的安全运行提供了保障。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