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8年9月10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女界报道 包容性别气质多样化  反对商业炒作恶俗化 乌兰察布妇联干部“组团”下旗县 “四新”领域妇女组织建设的创新实践与建议思考 第四届“一带一路”女性论坛举办 红基会公益心理辅导中心启动 接种宫颈癌疫苗勿迷信型别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1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包容性别气质多样化 反对商业炒作恶俗化

不以貌取人,包括不以性别气质的特点取人,是文明社会基本的常识与素养。因为无论一个人呈现何种性别气质,都可以向上向善。不管时代如何变迁,能够赢得人们尊重与认同的,永远是那些持久地打动人心、照亮社会的优秀品格与可贵精神,而不是会随着时间灭失的皮囊。一个社会应该有足够的包容能力,尊重和包容多元选择。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评论员 莫兰

连日来,舆论场上关于“男性气质”话题的探讨始终持续极高热度,从媒体到公众,各方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激辩,关于男性审美这一性别话题再度成为牵动民众强烈关注的公共议题。

尽管不同声音并存,各种观点纷呈甚至针锋相对,但交锋的舆论潮大多聚拢在理性的河床上流淌。这说明,作为亿万民众共同精神家园的网络空间,其舆论生态渐趋良性,为求取最大公约数、碰撞出共识提供了可能。

同时,我们也关注到,本报的相关评论《尊重多元审美 共塑阳光气质》引发了部分网友的热议。正所谓“理不辩不清,道不辩不明”,我们欢迎不同意见的争鸣,始终提倡本着严肃、客观、理性的态度探讨公共议题,因为情绪化的交锋和攻击并不能导向解决公共议题的切实路径,反而会造成讨论的表层化。为了避免解读偏差,有必要进一步阐明我们的立场与态度。

我们尊重审美多元,包容每个人不同的气质风格选择,但也旗帜鲜明地反对被一味逐利的文化娱乐资本和变味儿的“粉丝经济”所裹挟的恶俗商业炒作。

近年来,随着各路资本的争先介入,中国文化娱乐产业异军突起,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裂变”。依托“90后”“00后”的年轻人群对明星偶像的热烈追捧和强劲的购买力,“粉丝经济”在短短几年内从发端到崛起,而后火爆,显示出了巨大的能量。于是,广大粉丝的眼球、喜好和钱包成了商家的“必争之地”,有人戏称:“粉丝为王”时代,“得粉丝者得天下”。

在这种背景之下,为了迎合更青睐斯文秀气、干净清爽男性的新生代审美标准,文化娱乐产业有意识地批量生产出一大批这类风格的明星。嗅到了其中商机,不少本来并不走此路线的明星也主动投其所好调整“人设”,自我包装,制造卖点。

在此过程中,确有一些明星为了吸引眼球,搞噱头,恶俗炒作,过度整容,以为矫揉造作就是“美”,令公众极为反感。而满屏满网的爆款“锥子脸”、“千人一面”的“人设”轰炸也导致了持续的审美疲劳,促使反感升级。更有甚者,一些文化影视公司为了捆绑营销和炒话题,故意炒作各种“CP”,以求虹吸流量效应。

倘若任由此种功利浮躁、矫揉造作之风泛滥,必然严重影响社会的风清气正,对青少年造成不良误导,必须尽快激浊扬清,大力倡导真实、健康、积极、昂扬、向上之风。

与此同时,也应厘清一个概念,浮于表面的外形气质并不能作为评价一个人的标尺,只有深藏内里的品格和内涵才最能体现其价值。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记载:孔子因弟子宰予利口善辩而对其青睐有加,后发现他既无仁德又懒惰;而弟子子羽样貌丑陋,孔子据此认定他资质低下,必不会成才,不料他却成为声誉很高的大德。孔子得知后,惭愧自省:“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事实证明,以外在取人,流于肤浅,且谬以千里。

不以貌取人,包括不以性别气质的特点取人,是文明社会基本的常识与素养。因为无论一个人呈现何种性别气质,都可以向上向善。不管时代如何变迁,能够赢得人们尊重与认同的,永远是那些持久地打动人心、照亮社会的优秀品格与可贵精神,而不是会随着时间灭失的皮囊。一个社会应该有足够的包容能力,尊重和包容多元选择,不止是审美,正如哲学家罗素所言:“须知参差百态,乃是幸福本源。”

值得重视的是,此公共议题探讨过程中所呈现的巨大争议,也足证当前性别平等教育全面铺开的迫切与必要。

就在8月17日,广东省妇儿工委、省教育厅、省妇联联合下发通知,要求从9月起在全省中小学校、中职学校全面开展性别平等教育工作,目的是从小培育社会公众的性别平等意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平等、公正、法治理念,推进社会性别主流化,共同推动法治社会建设和社会文明进步。而此前该省在中山市和茂名市6年的试点探索成效显著,得到了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和教育部领导、专家的充分肯定。

此项“从源头着手”的创新举措很有在全国推行之必要。与其等到成型固化后再来费力修剪矫正错误的价值观,倒不如将关口尽量前移。中小学阶段正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萌芽发展的重要时期,此时在幼小的心灵中植入一颗性别平等的种子,看世界的方式将会截然不同,加以精心浇灌培育,将来有一天必然会长成参天大树,成为有力推动性别平等的有生力量。“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不只是一句口号,也不单指学科教育,性别平等教育亦当如此。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