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评论员 莫兰
500亿元“最大投入预期”的高调放话,10亿元注册资本的“零边界”牌子立起来,在业界几乎一边倒的质疑声中,“董小姐”的“造芯梦”启航了。虽有“格力做芯片,股票就跌了”的担忧,但为了“掌握核心科技”,再也“不能受制于人”,即使是“天塌下来,我自供”——董明珠颇有壮士断腕的悲壮。
被国际巨头把住“命门”,几乎是所有国内技术产业心头挥之不去的共同阴影。尤其芯片,目前中国空调高端芯片主要供货商来源于意法半导体、美国德州仪器、日本瑞萨等为代表的国际芯片巨头,而格力每年芯片进口量逾1亿颗,耗资达5亿美元之巨。比高额费用更难以忍受的,恐怕是时刻被钳制被掐住脖子的滋味——发货权、供货量、定价权全不在自己手里,只能“任人宰割”。格力此举,可谓是痛定思痛之后的“自救”。
芯片被称为现代社会的“工业粮食”,虽小却异常重要,芯片产业则是关乎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的战略型产业。研究机构数据显示,尽管我国装备自给率达85%,但主要集中在中低端领域,80%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装备仍依靠进口。5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在北京组织召开重大短板装备座谈会,集成电路被列入重要议题。集成电路已成为国家短板,尤其高端芯片。在8月24日的首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半导体产业高端论坛上,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丁文武也总结了中国集成电路与国外的三大差距:集成电路进口额巨大,核心技术依赖进口,产业规模差距大。资料显示,2017年进口集成电路达到2601.4亿美元,进出口逆差达到1932亿美元。在芯片国产化迫在眉睫的背景之下,继阿里巴巴集团4年投资5家半导体公司、腾讯CEO马化腾表态将考虑投资计算机芯片研发之后,格力执意一同扛起造“中国芯”的大旗,无论结果如何,都体现了一家民族企业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然而,芯片制造很特殊,它属于高投入却低产出甚至零产出的高精尖行业,就像一台张着嘴时刻等待喂食的碎钞机,谁也不知道要吞噬掉多少真金白银才能吐出一小块芯片来,搞不好就血本无归。这也是董明珠“造芯”不被业内看好的原因所在——一旦颗粒无收,该如何向股东和投资者交代?
事实上,任何投资都有风险,都不可能稳赚不赔,企业的目标固然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但“做正确的事”比“做有利的事”更重要。即使是在崇尚经济利益的商业社会,像20世纪70年代著名的“福特平托车案”和最近的“乐清女孩滴滴顺风车被害案”中的两家涉事企业般,信奉“赚钱才是一个公司最大的道德”,只有冷血的算计,枉顾人命价值,毫无道德血液,最终也会被公众所唾弃。而对于民族企业而言,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为国分忧就是正确的事。
诚然,这种努力也很有可能失败,但即便如此,谁又能说这种试错毫无意义呢?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时候,曾先后试用过上千种材料做灯丝,均未成功。面对他人的嘲笑,他却笑道:“我并没有失败,因为我已经知道很多种材料不适合做灯丝。”他没有气馁,而是像个傻瓜一样地坚持,终于获得了成功。科学之路“道阻且长”,没有捷径可走,需要踏着无数垫脚石、踩着前人的肩膀,才能攀上顶峰,为后来者提供镜鉴,虽败犹荣。
在被视为“女性禁区”的实业领域,董明珠一路拼杀闯出一片天着实不易。从最初的手机,到新能源汽车,再至如今的芯片,她主导下的格力多元化之路艰难多舛,但她这种“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追梦勇气令人钦佩。对于她的“造芯”梦,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支持与祝福。毕竟,“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就实现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