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樊树林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公开征求关于《未成年人节目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定》)意见的通知。《规定》提出,防止未成年人节目出现商业化、成人化和过度娱乐化倾向。未成年人节目不得宣扬童星效应或包装、炒作明星子女。(据8月26日《北京晨报》)
受到收视多元化的冲击,这几年电视节目整体收视率都在下降,然而《爸爸去哪儿》等明星亲子真人秀节目却逆势一路蹿红,“星二代”一夜之间被集结在了镁光灯中央。
从传播学角度上看,荧屏“亲子热”对很多家庭的亲子互动和教育的确有一定的正面影响,但在追求收视率和经济利益的蛊惑之下,儿童真人秀节目逐渐偏离“初心”:在节目中无底线地秀“童星”,把孩子的隐私当成卖点者有之;为了博取话题,而故意制造儿童间的冲突者有之;为了效果和流量,强行把儿童与异性大人组CP、无底线地打造“忘年恋”者有之;对明星子女奢侈的衣食住行过度展示与追捧者有之;将儿童行为进行成人化解读、违背儿童成长规律者亦有之……
尤其是一些“星爸星妈”笃信“出名要趁早”,对子女进行过度商业化包装,频繁接拍广告、影视作品等,这些不良的示范不仅给其成长增添了烦恼,更直接误导了一些家长和子女。在浮躁的追星热潮影响下,一些家长试图效仿成名路径,拉着孩子整日奔波在各类歌赛、舞赛、模特赛上,穿行在各种考级考证的考场里,忽略了孩子真正的兴趣、爱好,忽略了儿童的成长规律,让他们深受其累。
未成年人尤其是明星子女上真人秀节目诱发“拜金主义”思想和“一夜成名”的浮躁情绪不仅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也与当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悖。
正是基于此,2016年4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严格控制未成年人参与真人秀节目,防止包装造“星”,一夜成名。当时“限娃令”的出台,曾引发舆论关注,多数人表示支持。
两年后的今天,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公开征求关于《未成年人节目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的意见,这无疑是对“限娃令”的加码,既是对影视责任的重申,也是注重社会效益的强力举措,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一种特别关爱。
孩子在每个年龄阶段都有一个正确的价值排序,过早地接触成人世界只会带来童心的扭曲。还是让孩子们做回孩子吧。正如哲学家卢梭所言:“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