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8年8月22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新闻天下 “山海牵手”22年,铸就东西扶贫协作“闽宁模式” 支持港澳台同胞共享国家发展机遇的重要举措 刘湘改写女子五十米仰泳世界纪录 作业时间不是越长越好、盲目刷题不可取 中越“友谊生命线”跨境救助机制建立 内蒙古第十四届运动会在乌兰察布市开幕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昔日“干沙滩” 今日“金沙滩”

“山海牵手”22年,铸就东西扶贫协作“闽宁模式”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田珊檑

在宁夏西吉县闽宁产业园“泽艾堂”生产车间内,几十名妇女正在各自的岗位上有条不紊地负责艾叶的烘干、加工、包装等工作。今年34岁的代巧红便是其中的一名,在这里,她主要负责艾叶足浴包的加工、包装。刚工作4个月,她已能熟练掌握所有工作流程。

“主要都是靠机器操作,很简单,很快就能学会。”代巧红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没来产业园前,她在外打工,辛苦却赚不了多少钱,因为离家远,难以照顾家中的孩子,现在上班离家近,方便照顾家人,一年工资有近3万元。

代巧红所在的西吉县闽宁产业园,正是闽宁协作的一大成果。自2011年8月建设以来,园区先后引进16家企业,解决了600余人的就业问题。

何为闽宁协作?六盘山下,黄河岸边,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从福建到宁夏,跨越2000多公里,结对帮扶22年。福建省30多个县(市、区)先后轮流结对帮扶宁夏9个贫困县(区),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5600多家福建企业(商户)落户宁夏,为宁夏提供就业岗位近10万个,其中建档立卡贫困群众近2万名。此外,长期稳定在福建就业的宁夏籍人员已超过4万人,月均收入超过3000元。

闽江畔是家,黄河畔也是家

1996年5月31日,对福建与宁夏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国务院召开扶贫协作会议,部署经济较为发达的9个省(市)和4个计划单列市分别帮扶经济欠发达的10个省(自治区)。其中,确定由福建对口宁夏,闽宁两省区建立了对口扶贫协作关系。

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担任对口帮扶宁夏领导小组组长。两省区建立了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每年轮流举办一次,确保对口扶贫协作年年有新举措,年年有新成效。

这个联席会议,开了22次,横跨了22年。

22年来,福建先后选派10批161名干部、17批1056人次支教教师和348名医疗专家来宁帮助工作,宁夏也先后选派17批286名干部到福建挂职。

“山海若比邻,闽宁一家亲。”对于援宁干部而言,闽江畔是家,黄河畔也是家;牵挂在武夷山,也在六盘山。

福建省妇联副主席陆菁便是其中的一名援宁干部,也是22年来少有的援宁女干部。2016年11月,福建省第10批援宁工作队正式开始为期两年的援宁工作。

“我们刚来那会儿,从低海拔一下子到高海拔,有高原反应,几乎整夜都睡不着。”陆菁说,福建的援宁干部刚到宁夏挂职时,需要克服气候、海拔、语言、饮食等很多困难。一些干部不适应,出现了血压升高等状况,但都坚持工作。还有一些年轻的干部挂职期间正逢妻子生产,他们放弃陪伴家人的机会,几乎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援宁工作中。

助力宁夏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六盘山的烈烈西风和鹭岛的大海潮音“合奏”了22年。如今,昔日“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区正发生着巨变。

记者了解到,22年来,闽宁两省区牢牢抓住增强贫困地区自身“造血”能力这一关键,通过共建扶贫产业园等方式,引进5600多家福建企业入驻宁夏,促进贫困地区优势资源开发,带动贫困人口长期稳定脱贫。2017年,两省区产业协作引进企业签订的项目有24个,总投资额超过125亿元,实际落地的资金已达85亿元。

宁夏国圣食品有限公司是响应闽宁协作的号召入驻宁夏的企业之一。2011年,该公司入驻西吉县闽宁产业园,利用当地盛产马铃薯等资源优势,年加工马铃薯4万吨,稳定带动就业170多人,共带动周边农户增收1300万元,成为福建企业扎根宁夏南部贫困地区、带动农村增产增收的样板。

“闽宁协作对助力宁夏当地贫困群众脱贫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陆菁说,闽宁协作通过产业扶贫,带动当地发展特色产业,通过劳务协作,直接增加了当地贫困群众的劳务收入。更根本的是,闽宁协作将福建先进的理念、技术、人才、资金引进宁夏,更新了当地群众的理念,提升了他们的素质,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把当地的人力资源培养成了人才,这是当地经济发展最核心的动力和最根本的支撑。

翻天覆地的改变

“剁开一粒黄土,半粒在喊渴,半粒在喊饿。”曾经的西海固,干旱缺水,农民靠天吃饭,农作物产量低,即使高产的玉米,亩产也不过200余斤,村民年均收入只有几百元,“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

“30年前,水土流失非常严重,人口稀少,当时的森林覆盖率不到5%,老百姓乱垦乱牧,植被破坏严重。”固原市林业局局长陈胜远回忆说。

1997年,闽宁协作的第二个年头,为了让群众搬迁到适宜生产生活的地方,福建和宁夏两省区在银川共同建设了闽宁村。经过20多年的发展,当年不到8000人的闽宁村已发展为下辖6个行政村、常住居民超过6万人的闽宁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从不足500元跃升至2017年的12341元,增长了近24.7倍。昔日“天上不飞雀,地上不长草,风吹砂砾满地跑”的“干沙滩”变成了“金沙滩”。

如今,像这样的闽宁示范村镇在宁夏有160多个。

“我们已经从荒山秃岭发展成绿水青山,把造林跟花卉、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走出一条生态美和百姓富的新路子。”陈胜永告诉记者,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宁夏生态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固原的森林覆盖率达25.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水土流失得到控制,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如今闽宁协作也已从单方面的福建对宁夏援助,转变为宁夏和福建的共赢。”陆菁说,目前,宁夏一些企业已经在福建落户,这是一个新的发展方向,说明宁夏企业的实力越来越强。

22年,从东海之滨到西部旱塬,相隔千里,却近在咫尺!深情依旧,手足情深,闽宁一家亲的精彩故事还在继续……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