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剑飞
作为一位高中班主任,全国人大代表王家娟见过不少因痴迷于手机游戏而耽误学习、自毁前程的学生。对此,她建议尽快修订教育法,禁止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携带手机进入校园,守护未成年人成长。(8月14日《法制日报》)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使用手机容易影响健康和学业,这一点毋庸置疑,也是很多学校禁止学生携带手机的重要原因。禁止手机进入校园虽然可行,也有利于管理,却不能简单地一禁了之,还需要通过多种形式去补位。
孩子为什么喜欢携带手机进入校园?一方面是为了玩,玩游戏、看电影、听歌曲等等,这些都是常见行为。青少年自制力差,很容易因为玩手机而影响学习,扰乱教学秩序,增加学校管理负担,确实有弊病。但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方便与家长联系。一旦学生在学校出现什么问题,有什么需要,都可以及时通过手机与家长取得联系,这无疑十分必要。因此,如果禁止携带手机进入学校,首先应该考虑到孩子们的通联需要,要有替代渠道,比如学校可以在不同位置增设固定电话,或者开放办公电话等。
与此同时,还需要家长及时补位。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不能对此无动于衷,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接力教育和管理,对孩子使用手机进行严格控制和监管,养成健康的习惯,与学校管理步调一致,这样才能起到良好效果。比如,家长首先应该自觉减少使用手机,为孩子做好表率;其次,应该转移孩子的兴趣,可以增加户外活动,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等,通过这些来填补失去手机的空虚;再次,要自觉担负家庭教育的责任,做好家校联动。
防止学生沉迷手机游戏,游戏公司也不能缺位。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加强源头治理,加强对网络的净化,加大对手机游戏的审查和监管,强制游戏公司采取技术手段加强身份验证,实施时间限制等手段,遏制未成年人沉迷游戏。
电子信息时代,一味地将中小学生与手机、网络割裂,既不现实,也不人性,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强引导,适当控制。禁止手机进入校园,不能忽视学生的通联需求,不能粗暴地剥夺孩子的权利,在禁止的同时,还应该解决不玩手机该干什么的问题,采取积极措施,多补位,通过科技手段、责任意识和温情关爱来确保孩子们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