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梦南(左)在实验室和同学们一起开会讨论实验内容
她欣赏那些为了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的人,“心有目标脚踏实地,不必患得患失,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有风雨兼程。”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周韵曦
在即将进入大学开学季,有位特殊学子再次引发媒体关注。就在几个月前,吉林大学药学院研究生江梦南考入清华读博的消息一经传开,立刻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当得知这个笑起来甜美大方的圆脸姑娘,在半岁时便因耳毒性药物导致极重度神经性耳聋时,人们对她的求学经历更增添了不少敬意。
在很多人看来,聋儿说话犹如千年铁树开花。但江梦南和她的父母始终没有放弃为改变命运而拼搏。在父母之爱的包裹下,凭着自强与奋斗,历经万难的江梦南终如一朵梅花,自苦寒中吐露出郁郁芬芳。
上千次的重复学会如何说话
在江爸爸的心里,女儿的成长之路布满荆棘。
1992年,江梦南出生在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一个瑶族家庭。取名梦南,寓意梦里江南、岁月静好。
可一场病让她陷入了磨难。在6个月时,她高烧二十几天,后因耳毒性药物导致极重度神经性耳聋,此后的江梦南一直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由于住在穷山沟里,再加上身为教师的父母工作太忙,对她的听力怀疑一闪而过。
1993年夏天,父母带她走南闯北求医问药,得到的诊断结论无一不是:无听力(135分贝未引出反应波),系极重度神经性耳聋。
医生明确告知:现在的医学技术还无能为力。且助听器只适合听力损失小于95分贝的,而江梦南的耳朵135分贝都没有引出反应波,言语康复的希望也很渺茫。为了那渺茫中的一丝希望,父母仍固执地买了一副300元的国产盒式助听器回家一试。
艰难的康复之路在江梦南还没有记忆时便开始了。求医无望,父母又转而尝试民间疗法。那时,“气功”和“针灸”疗法被宣扬得神乎其神,结果无效却让受尽折磨的江梦南早早学会坚强。
“一次针灸,从头到脚就要扎30几针,她只是睁着眼睛定定地看着我们,一动不动,一声不吭,她的眼光分明在告诉我们‘爸爸、妈妈放心吧,我知道这是为我好,我能坚持。’全身大汗淋漓,直到把针全部取出也没有哭一声。”江爸爸回忆道,正是女儿的坚强,更坚定了父母要把女儿培养成人的信念。
偶然的一次机会,让江梦南的父母找到了训练女儿说话的诀窍。一次,因为玩具掉落,父母听到女儿发出了求助的声音。也正是有了这份希望,父母将江梦南的小手放到自己的脖子上,让她感受声带的振动,一遍又一遍引导,终于,她含混不清地喊出了“妈-妈”,“爸-爸”。
就是这样眼睛盯着嘴唇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地教、学,每个音节上千次的重复,两岁时,江梦南的言语能力已与同龄儿童相去不远,并在之后得到了全面康复。
“丑小鸭”立志要变白天鹅
在江梦南房间的墙上,贴着12张奖状,其中有9张是“三好学生”,另外还有“好儿童”“优秀少先队员”“作文比赛一等奖”等。虽然纸张泛黄,但仍能从中看到一个坚强的小小身影。
到了学龄,虽然语言能力康复了,但听不清老师讲课仍是大难题。为了像正常孩子一样读书学习,江梦南只有“笨鸟先飞”一条上策。入学前,她开始“读唇”训练——识别他人的口唇变化,并很快掌握了根据别人说话时的口唇变化分辨出对方在说什么的能力。
好强的江梦南,干什么都想要尽一切努力赶超别人。1998年,江梦南同龄的小伙伴都读一年级了,但考虑到实际情况,父母将她的入学时间延迟了一年。第二年,当父母带着已符合入学条件的女儿去报名时,老师却委婉地将她列为旁听生。
虽是旁听生,江梦南却一连三年稳坐年级第一。凭着优异的成绩,四年级下学期,江梦南终于“转正”,她却立刻提出一个大胆要求:跳到六年级,赶上原来的同学。
2003年,江梦南从四年级跨进六年级,但由于课本改版,她在暑假里的自学成了白费工夫。面对父母的担心,她安慰道:“爸爸,你知道丑小鸭的故事吗?我现在还是一只丑小鸭,总有一天我要变成一只白天鹅。”果然,期末考试时,她窜到年级第三名,门门优秀。
“感觉自己就像一把钝刀,做什么都比别人花的时间多,也因此任何时候都希望能‘笨鸟先飞早入林’。”就这样,江梦南一路闯关,小升初时以市内第二名的成绩考入郴州市六中(市重点中学),又拒绝市一中的免试录取、以七门功课全A的中考好成绩被郴州市几所重点中学同时录取,作为特优生进入郴州明星学校就读。2010年,高考成绩超出一本线2分的江梦南坚持复读,第二年以615分的成绩被吉林大学药学院录取。
在吉大时,江梦南多次获重磅奖学金,并于大三获得保研资格,但由于名额有限没去成北大,留校读研主攻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专业。2018年,她通过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博士研究生面试,得以在清华园继续逐梦。
虽然一路成绩斐然,江梦南却说,学习不是什么难事。“我很清楚自己与别人的不同之处,于是会尽可能地扬长避短。上课时,仅靠读唇效率太低,就养成了每天上课前会预习的习惯。由于听不见,课间我就靠着看黑板和书本自学,放学后,我会及时复习今天学习的新内容,多做课后练习题,长此以往,让我可以更熟练地掌握所学知识。碰见当堂听不明白的,一下课我会拖住老师再讲一遍。”她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不怕慢,就怕站,一直向前走才是生活的常态。”
将在生命科学领域发光发热
如果不是媒体采访,江梦南“都快忘了自己以前经历过什么困难了”。在她记忆里,那些艰辛的过去“就像普通日子一样,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但苦难也赠予了她乐观的美德。在朋友眼中,她是“乐观”的代名词,生活中也与其他女孩一般,爱漂亮、兴趣多。被记者问及为何坚持健身两年时间,她也直爽地回以“臭美”二字。
采访时,江梦南刚刚接受了右耳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她介绍道,人工耳蜗植入需通过全麻手术将耳蜗其中一部分植入大脑皮下,由于伤口还未完全恢复,尚不能开机。
一般来说,植入人工耳蜗要求孩子年龄不大于6岁,因为年纪越小学说话越容易。但由于已掌握了语言能力,江梦南得以在25岁“高龄”有机会通过现代科技重获聆听世界的能力。再过3个星期,她的人工耳蜗便能开机,带她重回有声世界。
一路走来,江梦南的荆棘之路充满了温暖与帮助,这让她心里埋下一个英雄梦,“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其他人做一些事情。”
采访中,25岁的江梦南显得淡然而成熟。提到自己的人生选择与发展,她说:“我们可以去过精致的生活,但不应该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一个人的兴趣也应该跟社会的需要相结合,所以,不要过分强调自己的兴趣,还得看看社会的‘兴趣’。”
对于她所选择的药学专业,起初,她并不了解,受自身经历影响,“只是觉得学医很崇高,可以治病救人。但受自身条件限制,我只能选择学药。”但现在,她开始“对生命科学领域的专业很有兴趣,希望能够继续从事科学研究,去寻找生命科学领域中有价值的发现,为这个社会贡献自己的光与热。”
在她看来,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谁都不会输在起跑线上,因为未来的路还很长。”她欣赏那些为了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的人,“心有目标脚踏实地,不必患得患失,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有风雨兼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