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明芳
8月1日,地球迎来了今年的“生态超载日”,比2017年提前了一天,意味着在8月1日这一天,人类用完了地球本年度的可再生资源,剩下的4个多月进入了生态超载阶段,人类将透支自然产品和生态服务。地球以“生态赤字”的方式向人类发出严肃警告,也带来了无情挑战。生态赤字带来的后果,就是环境恶化、灾害加重、发展不可持续。要根本扭转环境恶化趋势,必须下决心偿还这笔债务,不能让“透支”地球愈演愈烈。
“地球生态超载日”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合作伙伴、国际民间组织“全球足迹网络”发起,“地球生态超载日”是人类在一年之内生态资源开始入不敷出的时间指标。通过对时间和资源消耗走势的粗略估算,“地球生态超载日”以近科学的方法测算出人类对生态资源和生态服务的需求(支出)和地球的生态承载力(收入)两者之间的差值。根据测算,1993年的地球超载日为10月22日,而2013年的地球超载日是8月20日,足足比20年前提前了两个月有余。这种超载日年复一年提前的节奏,几乎一直持续到今天。
据了解,温室气体排放和粮食生产是“超载”的首要原因。其中温室气体排放是主要原因。目前在人类对自然的需求(又称“生态足迹”)中,温室气体排放已经占到60%。而此前世界资源研究所采集了全球186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统计表明,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从1990年的338亿吨增长至2014年的489亿吨,增长了45%。其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了52%,占温室气体排放增量的85%。
生态超载的一个主要影响是气候变化。由于化石燃料的过度使用,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已经超过了地球生态系统的吸收能力。而气候变化将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气候变化催生极端天气,极端天气又造成粮食安全问题等。以2018年为例,世界气象组织日前发表声明称,全球多地高温、干旱、灾难性降水等极端天气事件接连发生,欧洲遭遇高温干旱,北极圈气温达30℃。亚洲热浪来袭,日韩两国多人死于中暑。非洲和北美高温肆虐,部分地区超50℃。极端天气给人类健康、农业、生态系统等带来了巨大的不利影响。
世界卫生组织则预测,2030年到2050年间,气候变化所导致的极端高温将会导致全球每年死亡人数新增3.8万人。与此同时,生态超载也会导致森林萎缩、渔业资源衰退、土地退化、淡水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日益丧失。
因此,控制人类生态足迹,努力“还债”迫在眉睫。那么如何延迟每年“地球生态超载日”的到来呢?世界自然基金会提到,如果全球碳排放总量能在2030年前减少30%,超载日将有望被延后整整一个月。
世界资源研究所此前采集数据显示,1990~2014年间,能源消费贡献了84%的温室气体排放增量,而碳排放量占据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大部分。可见,能源清洁转型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关键。通过改用清洁、充足的可再生资源(如太阳能、风能等),能够战胜吞噬海洋与森林、污染空气的污染排放物,以缓解气候变化对地球的影响。
值得庆幸的是,自2015年《巴黎协定》正式通过后,国际社会与商业机构陆续承诺向100%可再生能源转型。有些国家已经在以积极的态度迎接挑战,如哥斯达黎加,2017年连续300天实现全国用电完全来自可再生能源。英国、德国以及葡萄牙也在努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中国也制定了相应的目标,到2030年,中国畜牧业碳排放量将会减少10亿吨碳当量。
偿还地球“生态欠债”,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每一个人的责任。我们在享受自然产品和生态服务的时候,不能无节制地、过度地消耗自然资源,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人人都应行动起来,寻求更加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今年六五环境日,我国五部门联合发布了《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规范》介绍了许多公民力所能及的行为,倡导多走楼梯,少乘电梯;按需点餐,光盘行动;减少一次性用品;外出自带购物袋和水杯;步行,骑行或公共交通……作为地球公民的一分子,只有始终坚持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与工作方式,自觉做生态环境保护的倡导者、行动者、示范者,才能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好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