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乡村妇女儿童之家”是建立在自然村的基层妇联组织实体形式,也是妇联参与农村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重要形式。在全国“会改联”的背景下,至2018年初,各地均建立了“乡村妇女儿童之家”。但“家”的活动内容和组织形式较单一,工作力量较薄弱,不能满足新时期农村妇女发展的需求。“乡村妇女儿童之家”需要从自身建设上狠下功夫,深化工作机制、深化服务队伍建设、深化服务阵地建设。
■ 谢小琴
当代妇女在新农村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当地农业生产的主力军,是主导家庭事务、进行家庭教育、促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力量,承担着多重角色。但与此同时,一些农村妇女家庭负担、经济负担沉重,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中亟待关注的弱势群体。
“乡村妇女儿童之家”是建立在自然村的基层妇联组织实体形式,也是妇联参与农村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重要形式。一般设立在乡村各类活动比较集中的场所,依托原有的村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并运行,为本村妇女儿童提供服务。在全国“会改联”的背景下,至2018年年初,各地均建立了“乡村妇女儿童之家”。但“家”的活动内容和组织形式较单一,工作力量较薄弱,不能满足新时期农村妇女发展的需求。
“乡村妇女儿童之家”功能的强化与拓展
“乡村妇女儿童之家”功能强化意味着采取植根乡村妇女生活的工作方式,为农村妇女儿童提供实质性、高效率的服务。在扶贫攻坚的背景下,帮助农村贫困妇女获得提高经济地位的思想与技能是“家”最紧迫的任务。这需要“家”落实政府创业就业各项优惠政策,提高农村妇女劳动力素质,利用原有的村公共场地,积极配合新农村指导员进村进行田间技术指导,联络本村的大学生、附近村庄创业就业代表进行知识技能培训,邀请高校科研人员进行相关课题研究,欢迎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争取社会慈善人士捐助,争取扶贫项目的支持,争取乡镇企业就业机会,培塑村庄典型,引领农村妇女自信、自立、自强。
保障妇女儿童权益是“家”的亲情体现,倾听妇女儿童倾诉,提供婚姻调和、邻里纠纷化解等方面的帮助,向村民和群众宣讲和传递有关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提供维权指导是“家”中的服务人员必做功课。开展一系列针对农村妇女的教育活动,如居家理屋、家庭教育、健康保健、读书交友等,营造互助温馨氛围,提供农村妇女相互交流的机会,释放情绪、放松心情,提高认知与交往水平,提高综合素质,将传统的农村妇女打造成有知识、有理想、有自信的新时代女性是“家”的重要目标。对儿童的照料和教育使得当代农村妇女在繁忙的农活后更加筋疲力尽。儿童乐园的开辟可以让妇女在参加各类活动时无后顾之忧,从而解放出一定时间来参与其他有意义活动,与此同时可以让儿童在较为安全的环境中快乐成长。儿童可以在这里交流谈心,在相互关照中成长。
“乡村妇女儿童之家”功能拓展意味着“家”的工作对象从妇女扩大到乡村社会文明建设。工作目标从妇女幸福生活,伸向乡村振兴。“家”植根于乡村社会,对村情妇意最了解,能够协助党和政府化解有农村妇女的各类矛盾,做好农村家庭的公共服务方面的工作,引导妇女参与乡村治理和依法自我管理,维护乡村生活的和谐,维护农村社会政治稳定。采取一系列措施激发农村妇女解放思想,从输血扶贫到造血致富,立足村级经济发展实际,深挖特色产业是最有效的乡村经济振兴途径。以特色活动吸引妇女儿童积极参与,增强学习意识,形成环保意识、道德意识,以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及良好行为促进新农村精神环境的建设,弘扬新时代文明风尚,营造和谐乡村社会生活是“家”的新使命。
促进“乡村妇女儿童之家”实现各项功能
“乡村妇女儿童之家”功能发挥需要从自身建设上狠下功夫,克服困难,完善组织与阵地建设,争取有效有力发挥各项功能。
——深化工作机制。在工作理念上,实现由行政管理向公共服务转变。首先,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影响,形成网络式管理的格局,形成各乡村妇女的真正联合。宣传工作可借助主流媒体宣传平台,建立微信公众号、本村妇女微信群、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为农村妇女搭建沟通平台、服务平台和提升平台。其次,注重建立健全“家”的各项管理制度,做到有专人负责、有计划总结、有活动记录、有档案资料,保证各项工作有序、有效开展。在建立全村妇女基本信息档案资料的基础上,建立全村女致富能手,贫困妇女,特困留守儿童及监护人、空巢老人等特殊妇女儿童档案信息,以备针对性开展工作。此外,还要完善相关活动和工作情况的文字记载、图片音像资料等,累积经验。
——深化“乡村妇女儿童之家”服务队伍建设。在建设初期,乡镇政府要选拔有见识,熟悉村情民意的妇女干部担任村妇联主席,带动“家”的工作,并进一步发现村中能干、有见识、有影响力的妇女,将她们扩充到“乡村妇女儿童之家”的服务队伍中来。打破用人瓶颈,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妇女可以进一步选拔到乡镇政府中进行工作,调动村庄中妇女的积极性。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村,可以尝试采取“妇工+社工+义工”的工作模式。提高服务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是“家”的服务优化的必要条件。将服务者的培训纳入乡镇干部培训整体规划,培训方式接地气,有人气,通俗易懂,培训内容丰富而实用,既包括党的方针政策、文化、科技、法律知识等,也包括妇女工作基础知识和农业生产实用技能,这是“家”的功能强化的重要措施。
——深化服务阵地建设。首先,依托村级文体活动室、党员活动室、党员远程教育以及村委会办公室、村小等场所,甚至是租用民房,按照一室多用、分区布局、分时使用、配套建设、资源共享的原则推进“家”的阵地建设,做到每个“家”都有固定室内活动场所和适当的室外活动空间,做到“亮牌子标识、亮组织机构、亮工作职责、亮干部身份、亮活动内容”,做到帮扶救助站、妇女维权站、妇女创业就业指导中心、妇女教育活动中心、儿童乐园等机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其次,积极争取各方力量的支持,打造“家”坚实的经济基础。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基层妇联应积极争取村集体经济支持。此外,还要积极争取乡村外社会各界的力量,例如争取社会组织、乡镇企业、热心人士提供就业培训和合作,积极联系乡镇党政办、民政、文化、工会、妇联、共青团、关工委等部门,共同努力把“家”创建成为民生工程。
(作者单位:昭通学院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