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程程
李静曾两次踩对了趋势和节点,在民营电视节目制作的黄金时期,她离开央视创办东方风行传媒,亲手打造了《超级访问》《非常静距离》和《美丽俏佳人》国民影响力级别的节目,个人品牌开始彰显;在中国创投处于爆发前夜时,孵化出“独角兽”公司乐蜂网,成为当时国内有名的美妆电商品牌。
2015年,创业者李静开始做投资。两年后,结识了在投资事业上最重要的伙伴——与对于时尚与投资都堪称专业的贾轶薇一拍即合,正式成立了星创投基金。星创投定位在连接艺人、投资者和创业者的桥梁,更在2017年因“连咖啡”这样的明星项目而被一级市场所认知。
拉明星们来当LP是一种什么体验
当热钱开始烧到了文娱行业,最直接的反馈就是明星身价的暴涨。这些生性浪漫、事业追求艺术表达的群体,运作所赚资金的方式,无外乎就是“存钱、买房、开火锅店”这三种。
李静也陆陆续续投资过一些餐厅,但到最后都颗粒无收,她意识到这可能不是一种适合明星的投资路径。娱乐圈虽一直暴露在舞台聚光灯和大众视野内,但实际上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圈子。明星们往往不太相信陌生人,圈外人与他们要钱肯定吃闭门羹。
多年来一步一脚印在圈内外摸爬滚打,李静的圈内好友非常信赖她。“沟通成本很低”是李静总结出的另一个圈层特质。
2014年,李静从电商大战撤退,把乐蜂的大部分股票卖给了唯品会。但之后她一度非常失落,“生怕自己离所热爱的事业要渐行渐远了”。一次饭局把她从失落中拉回,“你人缘好,又蛮有号召力的,不如带着我们做一个基金,你投的项目我们都跟。”朋友提醒她。
于是,2015年下半年,李静拉来那英、蒋雯丽、梁静、戴军等娱乐圈明星好友,注册成立了“星创投”。同时吸引了来自创投圈最为给力的支持者,包括周航(易到用车创始人、现投资人)、连长(即王江,航班管家创始人、天使投资人)等互联网大佬,红杉资本和钟鼎基金等知名投资机构也作为重要出资人加入进来。
星创投低调运转的两年,李静通过找项目、发掘项目盘活了娱乐圈资源。星创投于她的意义是“找回了从前的自己”。
李静的老搭档戴军是连咖啡的天使投资人。星创投在2014年10月以A轮数千万人民币进入,2018年3月,连咖啡宣布完成了1.58亿元的B+轮融资,投资方启明创投、高榕资本。
如今李静只要有机会见到老友,就会打开“连咖啡”服务号,叫两杯外卖来的“冷萃美式”或“莫吉托”,一起分享。但她知道凡事有界限。“我不会说,因为你是 LP(有限合伙人)、你就给我端着这杯咖啡。LP 就只是给你钱的(那一个)。”
“所以我要把这个局攒成一个乘法。”李静将投资心得总结为这样一句话。
一支“小而美”基金的自我修养
投资人大概是这世界上最勤奋的物种,中国二十多万基金从业者每天在飞机线上抢时间、拼速度,李静表示有同感,“但这不是我追求的。”李静很清醒,她知道追求大规模需要超出能力的付出。“基金是不是也可以小而美呢?”
李静所谓的“小”不是指的体量小,而是要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
定位在早期投资的星创投,目前的项目以跟投为主,主要投资方向为新消费、新媒体、母婴及早教内容类。在已经披露的投资成果中,除了连咖啡,罐头视频、miss candy 指甲油、LOOK app等都属于小体量的项目。
其中的逻辑也很简单。
“星创投的LP是明星,这些是明星和女性天生比较敏感的领域;相对于其他类目,与消费相关他们比较容易看得懂。”此外,明星们的“带货”能力,可以直接影响到他们周围的人。
“美”则指的是“要能赚钱”,形成自己独特的口碑。
李静多年的访谈节目主持人和制片人的经验,“看人够准”,因此,相对于大多基于数据和模型的投资方法论而言,李静在投资这件事上,把她更为感性的一面发挥到了极致;同时,李静自己曾连续两次创业,在商业逻辑上有足够深的洞见。
在做投资这件事上,“我的直觉和我的资源”是她的两件法宝。
好奇心和学习力,让她从中摸到了“门道”,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打法。做艺人、做主持人,再到做投资,都像模像样,凭什么?
“因为我特别好奇,我能够快速用我的方法论去了解这个行业。我特别喜欢做决定,这点特别不像大多数女的,磨磨唧唧,我胆儿非常大。”
善用竞争,不怕对手
风口轮转的投资圈,李静也要快速学习。在决定投一个项目之前,李静会花很长的时间与创始人聊天,聊他们的成长经历,并关注他们的人格特质。基于人的了解,去判断他与他所从事的行业是否匹配,最终推算成功的可能性。
每天见大量的创业者,李静表示,“最不喜欢晒创业、表演型的创业者。我认为创业是一件特别孤独的事情,老子是要去干的,不是要表演自己的!”
李静跨入投资的时间,同十年前的创投环境已经大变样。作为“曾踩上风口”的人(创办“乐蜂网”),李静却总是笑笑回复说,“我们那拨(创始人)的智商只有你们的 70%,但是我们的成功可能性比你们高50%,因为我们的对手少。”
所有人都把连咖啡和瑞幸放在一起做对比的时候,李静却认为,“这可能是一件好事情”。李静在行业舆论当中保持了冷静。她把这一次小范围的作战看作是“品牌之间的竞争”,品牌打仗靠什么赢?“谁活得最久,就能活到最后。”
星创投的眼中,连咖啡“还是一个小学生”,还没有到非要打掉谁的阶段。目前的这个生长中的小学生,“应该向国际公司学习品牌经验,同时,向中国公司去学习怎么做一个社会人。”
星创投的团队们也为此焦虑过。“但我们焦虑的不是‘补贴大战’,而是怎样才能让团队保持连续不断的研发和创新能力。”投资总监贾轶薇在评价竞争时说。
而李静眼中,这个新品牌“不想只成为一个简单的饮料公司,而是期望成长为依靠算法去研发新产品的咖啡品牌。”
善用竞争,不怕对手,对于“大姐大”李静和“小而美”的星创投,这一切才刚刚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