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世界博览会西班牙馆
圣卡特纳市场
主持人:秦红岭(北京建筑大学文法学院教授)
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有一幢占地达7600多平方米的“藤条大篮子”建筑,远远望去呈现出波浪般起伏的动感,格外引人注目,它就是世博会西班牙国家馆。它的设计者——贝娜蒂塔·塔格里亚布(Benedetta Tagliabue),由此步入中国公众的视野。
贝娜蒂塔·塔格里亚布1963年6月24日出生于意大利米兰。1989年毕业于意大利威尼斯大学建筑学院。1993年,贝娜蒂塔与西班牙天才建筑师恩里克·米拉莱斯结婚。1994年,贝娜蒂塔与丈夫共同创立了以他们的名字缩写为名的EMBT建筑事务所。在丈夫恩里克·米拉莱斯不幸于2000年英年早逝之后,贝娜蒂塔独立经营建筑事务所,使EMBT事务所逐步踏入国际舞台,赢得诸多国际奖项。她本人也获得国际建筑界肯定,被任命为201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会成员。
贝娜蒂塔的建筑设计因其对城市文脉的敏感性,以及颇具实验性的材料运用和技艺创新而闻名。这一点突出体现在她设计的上海世博会西班牙国家馆之中,该馆获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国际大奖。西班牙国家馆大胆使用东方国家乡土建筑中常用的传统材料——天然藤条,她将其视为西班牙与中国之间的一个重要的联系纽带。藤条是一种绿色环保且易于获得的材料,来自西班牙的能工巧匠们通过其传统的编制手工艺,编织出8524块色泽深浅交替的藤条板,再经过3D参数化技术设计与巧妙排列,利用长达25000米的钢骨管支撑起藤条板,使之呈现波浪起伏的流线型,远远望去,建筑的形态神似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飞檐结构和“日”“月”等汉字,呼应中国文脉。贝娜蒂塔希望将古老的材料和新技术融合在一起,把人文历史和钢筋混凝土有机结合起来。
对城市文脉的敏感性还体现在贝娜蒂塔在中国设计建成的另一幢建筑——四川内江市张大千博物馆,该博物馆曾获世界建筑节未来项目文化建筑奖。1956年张大千与毕加索会面时,毕加索将一幅《西班牙牧神像》赠给张大千,后来张大千画了一幅《墨竹》回赠毕加索。这段中西美术史上的佳话成为贝娜蒂塔的创作灵感,她希望通过博物馆的设计融合东西方文化。位于内江城区圆顶山上的博物馆钢结构展馆,从基地原来就有的一个茶亭建筑延伸出来,将亭子结构向外扩张,构成五个彼此连接又相互独立的庭院。建筑所具有的立体肋骨形式以张大千山石、仕女画为原型,剖面体现了有中国文化符号意味的葫芦形。而从远处看,整个博物馆在视觉上想要达到的效果是形似西班牙牧神像变形的脸孔。
善于运用拼贴性建筑语言,创造复杂精致而具有可识别性的建筑,是贝娜蒂塔建筑设计的又一个特质。她善于运用最基本的组合方法,如同搅拌一盘美味的沙拉一样,让各种基本元素以一种意想不到的规则组合在一起,创造出轻松愉悦的建筑风格。同时,从这种拼贴性设计中还衍生出她的建筑所具有的一种独特的装饰感。例如,在贝娜蒂塔的代表作巴塞罗那圣卡特纳菜市场的更新改造中,最具特色的就是色彩缤纷的波浪状屋顶,这些屋顶以20万块直径约15厘米的六角形瓷砖,拼贴成马赛克图案。瓷砖颜色多达67种,代表着不同的蔬果鱼肉生鲜食材。这一在当初颇有些冒险的设计,不但自然地融入巴塞罗那的整体城市形象之中,成为一幅独特的城市拼贴画,还出乎意料地受到当地民众的喜爱。
作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优秀女建筑师之一,贝娜蒂塔认为建筑师是一个极其需要耐心与客户打交道的职业,而女性的敏感与亲和力往往能准确把握使用者的需求,同时与客户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虽然做女建筑师不容易,但她更愿意将人生和事业当作一次有趣的旅行,并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