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评论员 韩亚聪
暑期在孩子们的期待中姗姗而至,然而,伴随这美好时光而来的,还有接踵而至的儿童安全问题。正因如此,全国妇联家庭和儿童工作部日前印发了《关于积极配合做好暑期儿童安全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级妇联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并积极配合有关方面做好暑期儿童安全工作。
《通知》中的要求有点有面,既有宣传教育又有实践指导,可谓为预防儿童意外伤害和安全事故的发生“操碎了心”。但显然,增强家长和儿童的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做到儿童安全“不放假”,还需社会多方努力。
每年6至8月间,是各类儿童安全事故多发时段。据报道,仅今年6月到7月初,安徽、河南、广西、江西、浙江和上海等地,已发生多起孩子溺亡事故。长长的假期,意味着孩子们有了长长的自由,各类伤害隐患也有了更多“侵袭”时间和空间。如何在合理自由的层面上管好孩子、教会孩子自我保护,是决定能否消弭儿童安全问题的主要两方面。
近年来,儿童暑期安全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各级部门和组织举办的各类宣教和实践活动越来越多,让儿童了解了安全知识、增强了自救本领。但是,不断出现的学生暑期溺水、坠落等事故,也说明宣教之外,安全保障措施仍需改进。
多数儿童暑期在家庭之外并无固定活动场所,随心所欲、缺乏危险预知的活动不仅给他们埋下了安全隐患,也让宝贵的童年时光在虚度中流逝。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既没有家长看管,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更没有固定安全的活动场所,导致这一群体成为暑期儿童安全事故高发人群。
全国妇联充分利用“儿童之家”、儿童快乐家园、“四点半学校”等基层社区儿童活动场所的做法,既让孩子们有安全场所可去,也让他们在珍贵的暑期时光中有所收获。尤其是对农村留守儿童、特殊困境儿童的关注、干预和帮扶,对于降低这些事故高发群体的安全风险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时,暑期安全问题不能仅仅停留在纸面上和口号里。首先,家长应对宣教和实践活动入脑入心,通过言传身教让孩子们提高自防自护自救能力,不能存在丝毫侥幸心理;其次,各级部门应加强对暑期的安全隐患排查与监管,以非常之力保障非常之时,为儿童营造安全的暑期环境;此外,还要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让儿童安全能够落在身边、落到实处,如在村和社区内设置假期临时机构或组织,将家长无暇看管的孩子集中看管。
花朵需要精心浇灌才能盛开,儿童的暑期安全也需要整个社会的全力保障。但愿那些过早凋谢的生命能让所有人在扼腕痛惜之后,做一个行动者,让“保护好我们孩子的安全”尽快落实到行动中,并成为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