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8年7月11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女报视点 以大爱之名 预防高招诈骗不能止于提示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1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预防高招诈骗不能止于提示

□ 木须虫

2018高考结束,各地填报志愿也落下帷幕,录取工作紧锣密鼓进行,这期间也是涉高考招生类诈骗的高发期。花钱进名校、内部有指标、提前发奖学金等花式骗法已经在路上。教育部表示,随着技术发展,不法分子的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一些招生诈骗披上信息化外衣后又卷土重来,因此列举了诈骗分子常用的伎俩,并针对性地给出防范提示,希望考生和家长们认真查看,谨防被骗。(7月9日《新京报》)

相对于其他类型的诈骗,涉高考招生类诈骗具有更明显的针对性,在招生季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上,加大各种诈骗伎俩的披露和提示力度,帮助考生和家长树立警惕意识,对于避免其掉入诈骗陷阱蒙受经济损失乃至诱发悲剧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不过,涉高招诈骗近些年呈多发、频发的趋势,除了不法分子主观上利用了考生与家长求学心切的心理之外,也与高校招生工作信息披露滞后、欠透明、招生工作不够规范、涉招生相关服务欠缺有一定关系,这些因素在提示信息披露的诈骗伎俩中可以窥见一斑。如,利用助学金申领诈骗,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针对贫困大学生助学救济存在短板;以军校、艺校内部指标、提前录取等为诱饵诈骗,则击中了社会对高招走后门等不正之风习惯性认同的软肋;而一些“野鸡大学”以及假冒高校招生诈骗,则是典型的信息黑障。

所以,加大防骗宣传提示力度固然必要,但如何铲除诈骗寄生的土壤,提高社会对涉高招信息的识别度同样关键。毕竟,只要土壤存在,诈骗手段会通过技术化、信息化的改造而花样翻新,让人防不胜防。

透明是防骗最好的醒脑剂,要减少涉高招诈骗,包括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高校与招生相关信息的披露要更全面、更及时、更严谨,改变权威信息跑不过诈骗信息的尴尬。

公正则是防止侥幸上当受骗的去雾剂,要减少涉高招诈骗,需要进一步加大高校招生监管力度,督促阳光透明招生,规范招生程序,推动招生公开,对腐败和徇私舞弊“零容忍”,不断营造风清气正的招生环境,逐步提高招生的社会公信度,减少社会对招生后门等公正漏洞的偏听偏信。

此外,对录取考生上大学的服务亦当同步跟进,特别是针对贫困的大学新生,地方相关部门应当及时纳入资助、救济、救助的视野,视情况给予帮助,引导通过正规渠道享受政策,防止急切无助掉入陷阱。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