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使用能否减小性别工资差距?》
作者:毛宇飞 曾湘泉 胡文馨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考察了互联网使用及偏好对性别工资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第一,使用互联网促进了性别工资的增长,并且对于不同婚姻状况、年龄和学历的就业者而言,这种影响作用存在差异;第二,上网时长与性别工资之间呈“倒U形”关系,并且男性无论在家还是在工作场所上网,均对工资有正向影响,而女性在工作场所上网对工资有显著影响;第三,利用网络收发邮件和信息获取能够提高男性工资,但娱乐游戏会减小男性工资,而上网专业学习能够提高女性工资;第四,使用互联网能够减小低收入层和中高收入层就业者的性别工资差距,但却加大了高收入层就业者的性别工资差距。
来源:《财经研究》2018年第7期
《贫困地区女性婚姻的减贫效应》
作者:柳建平 王璇旖
本文在分析农村女性婚姻模式演变的基础上,就农村女性普遍存在的“向上婚”现象进行经济学分析,并将其与农户家庭贫困相关联,利用2016年获得的甘肃14个贫困村的社会调查数据,就女性婚姻对其家庭贫困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女性婚姻对其家庭具有显著减贫效应,已婚使其家庭致贫的概率降低48.5%;就个体特征和家庭特征而言,女性离户口所在地(娘家)远、有一定技能、家庭拥有较高学历男性、务工人数越多的家庭不容易陷入贫困,而“大家庭”、家庭劳动力人数和家庭老人数对其家庭贫困呈显著正向影响。
来源:《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
《论晚明士人的“尊女”观》
作者:王雪萍
晚明士人“尊女”观集中体现为李贽“男女平等”说和士人“女胜于男”说。两者在其构建路径上都存在挖掘女强典范来对比男弱的思维取向。士人“女胜于男”说旨在彰显女性崇高的道德和行为,有从两性道德向日常生活层面拓展的过程,也是明代士人“尊女”观影响逐步加深的表现。李贽“男女平等”说是明代士人“尊女”观走向伦理纲常对立面的结果,亦反映出明代国家与社会思想领域动态统一被打破,社会思想独立性的凸显。对李贽“男女平等”说既不能脱离时代和历史发展去过誉和捧杀,也不能过于强调封建社会的本质而忽视其进步性。
来源:《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
《子女随迁对女性就业的影响研究》
作者:李勇辉 李小琴 陈华帅
从“单身外出”到“举家迁徙”的人口流动趋势转变,女性不仅参与到流动大军中且成为城市劳动供给的重要来源。随迁子女会增加女性的家务负担,进而造成流而不工和迁而再守现象。本文利用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在纠正内生性偏误后发现子女随迁对流动女性的就业确实会产生负向影响,而家庭化迁移能降低这种不利的影响。此外,在考虑不同家庭迁移模式、户籍状态分割以及个体特征等异质性差异后子女随迁对女性就业会产生负向影响的总体结论依然成立。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优化家庭迁移决策,降低子女随迁的隐形成本,防止女性由此而带来的“隐性失业”等问题。
来源:《经济科学》2018年第3期
《人工智能题材科幻电影的性别建构》
作者:李简瑷 李享
从人工智能学科尚未确立时的《大都会》,到《她》中让人类为爱痴狂的无实体程序,人工智能题材科幻电影凭借光怪陆离的想象,折射着人类对技术、环境、末日、战争等的恐惧以及对现实情感、未来命运等的疑虑。本文从“性别”角度切入,分析银幕上人工智能形象性别建构的流变以及其性别权力的变化,继而探寻人类如何将自身对所处困境的反思植入人工智能形象的性别建构之中。
来源:《电影文学》2018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