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岸村秀丽的山水文化令中外游客陶醉
□ 徐平 杨德华 文/图
眼下正是旅游旺季,游客们一批又一批地涌进位于浙江省天台县西部的后岸村。这个曾经靠采石板生存的小山村,得益于浙江省实施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如今已跻身于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庄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行列。
后岸村的发展,是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缩影,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
关停石矿,戮力斩“病根”
如今,若闲来无事,58岁的陈齐根有时会开着电瓶车到村后的石矿旧址去转悠。
自打15岁走进石矿,他一干就是30来年。在一二百号矿工中,陈齐根是个好把式,赚了不少钱,但身体状况却每况愈下。
“我卖的是力气活,干得特别辛苦,一辈子的辛苦钱除了养活一家子,就是送给了医院。”陈齐根微微有些气喘地说,数十年的矿工生涯让他患上了石肺病,“在村里,我这病还算是轻的,病重的都已经走掉了。”
采矿业不仅牺牲了村民的健康,还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和居住环境。那些年,全村整天石粉飞扬,白茫茫一片。有了余钱的村民告别村内老宅,陆续在村庄四周建起了新房。而村内不少老房子,因年久失修,濒临倒塌,每次台风或暴雨来袭,就成为一颗“定时炸弹”,威胁着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003年,浙江省开始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此为契机,后岸村向绿色发展转型。2007年,在县城发展且事业有成的村民陈文云,高票当选村委会主任,后又被推选为村支部书记。这位37岁的干部上任头件事,就是争取党员、干部的支持,痛下决心关停了石矿。
在县国土局的支持下,后岸村实施了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一间间破旧的老房子被拆除,按照节约和集约原则建造的“一户一宅”竖起来了。村里尊重人文历史,对有保护价值的旧建筑进行“穿衣戴帽”,通过植入文化元素,亮出江南民居的风貌特色。饮用水、电气化、道路硬化、卫生改厕、污水集中处理等改造项目相继完成。
品质和颜值提升后,后岸村面貌一新,焕发了新生机,一个“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新后岸展现在人们面前。
绿色发展,实现“同创共富”
石矿关停了,环境好转了,村民的生计怎么办?当时,农家乐刚刚兴起,头脑活络的陈文云看到了乡村休闲旅游的巨大市场前景:“我们村山好水好,又有文化气息,在家‘卖风景’,不愁没饭吃。”2011年国庆节,第一批13户农家乐开业。从此,后岸的大门真正开启。
后岸村注册了浙江天台寒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创新推出“村+公司+农户”“统分结合、公私共赢”的“四统一”经营管理模式,实行统一宣传营销、统一分配客源、统一服务标准、统一内部管理,引入的旅游团由村办公司统一接待,轮流分配到各农家乐户。
公司董事长林晓静介绍道,农家乐基本以自家房屋、自家员工、自家原料作为运行模式,坚持融农村、农民、农味元素于一体,同时充分调动留守妇女等闲置劳动力充当厨师、服务员,将优惠让利于游客,把财富充实给村民。
“我们村管理很规范,从来没有发生过为争抢客源而闹出的不愉快,大家各自经营,热情服务。”后岸村80号楼的“寒山居”农家乐老板陈红军说。
村民陈永发原来在大城市里开宾馆,村里环境变好后,他回到家乡,将自家的房屋装修一新,改建成精品民宿。如今,他在家接接电话,发发微信,生意做得越来越红火,小日子也过得分外滋润。“一年能赚个40万元左右吧。”
如今,后岸村农家乐已经发展到了第五批,每年来村里的游客多达百万人次。村民人均收入由2011年时的6000多元,增至了现在的4万多元;村级集体经济也从2010年时的零收入,增至了现在的370万元,后岸人的“旅游饭”越吃越香甜。
农家乐的发展,带动了村里蔬菜种植、畜禽养殖、馒头加工、年糕加工、黄酒等产业的发展。村民陈梦梦开了个糕黏摊,节假日能卖出上千个糕黏。
眼下,后岸村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引,联动周边10个村,建设田园综合体、农旅集聚区,重点发展生态体验游、休闲养生游、宗教游和文化寻根游,打造集精品民宿、创意农业、文化体验、休闲娱乐、养生养心为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区。
“农民最讲实在,你带着他们致富,他们就跟你走。”陈文云说,“说天说地,发展最有说服力。后岸面貌的变迁也再次证明,靠山吃山,也要换种吃法,生态致富、绿色发展才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康庄大道。”
从一个靠采石板生存的小山村到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后岸村的蝶变,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再度证明生态致富、绿色发展才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