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头山村民晒家训家规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姚鹏
在位于湖北省西南部的宜都市五眼泉镇,有一件事让人们津津乐道,那就是镇里先后有两个村上榜“全国文明村”。一个是鸡头山村, 2011年首次入选“全国文明村”,2017年又再度蝉联这个称号;另一个是响水洞村,2015年获评“全国文明村”。
一个普普通通的镇为何短短几年就出了两个“全国文明村”?日前,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走进五眼泉镇,寻找答案。
“五美”成就好品德
“勤、孝、净、诚、和”……在位于国道旁边的响水洞村,“五美”文化广场的花坛中,一个个石刻格外醒目。
“这‘五美’是提炼自清代宜都学者王永彬所著的《围炉夜话》一书。”宜都市文明办副主任向培林告诉记者,《围炉夜话》被誉为中国古代“处世三大奇书”,在宜都人心中有很高的地位,书中倡导的敬德修身、读书教子、忠孝勤俭、清正廉洁等教化育人的传统道德文化,也一直被宜都人传承。
为推进乡村文明建设,2013年,眼泉镇党委政府按照接地气、符合自身发展的要求,将农村传统道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提炼出以“勤、孝、净、诚、和”为主题的“五美文化”,并制定了“五美标准二十条”,首先在响水洞村开展“五美之星”评选试点。对评选出的“五美之星”,镇村两级采取多项措施进行“奖励”:镇农技中心定期对“五美之星”户开展一对一农技指导,为他们赠送化肥等生产资料;获评“五美之星”的村民可以在镇卫生院诊疗免挂号费并优惠就医,其子女幼儿园学费也可以免除,还能享受农商行评级授信,免抵押获得5~10万元的低息产业扶持贷款。
如今,“五美之星”评选创建活动已在全镇铺开,镇里每年开展“五美”宣传月,邀请“五星”农户走进“道德讲堂”,向各级新闻媒体推介“五美之星”先进事迹。近5年,全镇共召开“五美之星”评选会300余场,共评出镇级“五美之星”65名,村级“五美之星”300余名,群众参与率达到100%。
“四福”育出好家风
鸡头山村绿树成荫,白鹭翔集,村口的一面白墙上,一个大大的“福”字四周整整齐齐地写着四句话:“家谱传福,念祖考创家基,为子孙计长久;家训积福,教子弟正大光明;家规惜福,待子弟严厉者易至成德;家颜亮福,茅舍竹篱,自饶清趣。”
“这‘四福’也是提炼自《围炉夜话》一书。”向培林介绍说。2017年年初,宜都市文明委在全市推出“围炉夜话新家风”主题活动,眼泉镇抓住这一契机,以鸡头山村为试点,开展“立百家训、传百家谱、晒百家福、美百家颜”的“四福”新家风文化主题活动。
“立百家训就是帮村民们把自家家训总结出来;传百家谱就是把我们全村119个姓氏的家谱传承下来;晒百家福则是让大家晒出能体现幸福指数的照片;美百家颜就是晒出自家的美化、亮化成果。”鸡头山村党总支书记彭晓柏说,为了更好地开展“四福”活动,鸡头山村建设了一个“家风家训”主题公园,开辟了家规廊、家谱墙、家颜区。
记者看到,在百家福照片墙上,村民们晒出了全家人最美好的福照,每一幅照片,每一张笑脸都透出浓浓的幸福感。在立百家训的家训墙上,村民们总结的家训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细品起来饱含哲理:“不经冬寒,不知春暖;多锉出快锯,多做长知识”“耳不闻人之非,目不视人之短,口不言人之过”“勤俭持家时时宣,礼孝在前代相传”……
彭晓柏介绍,照片墙上的照片都是向村民们征集而来,家训的整理则邀请了村里的老教师帮忙,目前,全村七成以上的家庭都有了自己的家训家规。
记者还注意到,鸡头山村的许多农户,都在自家门口立了一块“家训牌”,上面写有自家的家训家谱。村民黄昌财告诉记者,他们家的家规是爷爷辈传下来的,家训是自己总结的,家训牌则是村里出钱立的。“村里先是号召全体党员干部率先晒家训,然后带动全村人都在自家醒目位置上立家训牌,让每个家庭成员都能熟记自家的家训家规。”
好家风带动好民风
“乡村振兴的主体是人,因此乡风文明格外重要,而文明建设要接地气,让老百姓能够接受,不能太高大上。”向培林这样总结五眼泉镇这些年来开展“五美四福”活动的经验。。
目前,“五美四福”活动已在五眼泉全镇铺开,通过开展这一活动,普通人当中的道德楷模得到礼遇和尊重,村民追“星”有“面子”、获“星”有“位子”、生活有“样子”、致富有“票子”,践行“五美”已成为农民群众相互之间比致富本领、比道德风尚、比知识技能、比孝心爱心、比庭院整治的一场道德马拉松,“五美”也成为全镇人共同的价值认同和行为标准。而“四福”家风活动,以农户熟悉而敬重的人,用农户听得懂的语言、熟知的话题,引导群众传承传统文化,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形成了见贤思齐、祟道尚德的良好氛围,成就了家庭和睦、邻里和谐的文明乡风。
“现在我们这里人文环境好、民风好。老百姓受益之后,也更加愿意奉献自己的力量,做文明建设的践行者和传承者,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彭晓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