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8年6月6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时代女性 让自闭症不再是不治之症 谢全院:鉴别指纹 抓捕罪犯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4.0参与评分人数:4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闯自闭症“禁区”的博士吴晓丽:

让自闭症不再是不治之症

吴晓丽(右)和导师金锋

“肠道微生物研究是非常有前景的方向,加强系统性研究,开展针对‘菌-肠-脑轴’的病因探索和微生物干预研究,非常有意义,并且几乎每天都有很多积极的研究结论不断发表,这些证据都支持我们进一步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帮助更多家庭。”吴晓丽说,能够把人生定位到这样有益于人类健康和家庭社会稳定的事业上,本身充满了幸福感。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宋利彩

一直以来,自闭症被认为是“不治之症”。然而,几年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的吴晓丽却义无反顾地将自闭症作为自己的博士研究课题,成为国内首位在肠道微生物与自闭症研究中摘取硕果的博士。

“做这个研究非常有挑战性,原因很简单,如果研究只能表明自闭症的机理是什么,而不能解决自闭症问题,就不能算是创新,也不能成为博士论文。”吴晓丽的导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金锋研究员直白地对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说,实际上,在2013年吴晓丽选题的时候,英国自闭症协会会长还发表文章,表示自闭症是原因不明、无法治愈的疾病。

在项目开展前的立项和选题答辩中,心理研究所参与评估开题报告的博士生导师们,也几乎毫无例外地认为她的老师给了她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并且不无诙谐地描述这个状况,叫做“把学生推进火坑”。

然而,通过几年的研究,吴晓丽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用她的创新性的科学研究结果向人们证实:自闭症确实不是不治之症!参与论文评估和答辩的老师都不约而同地给她“优秀”的评价,并且认可这一课题对于科学研究的贡献。

勇敢跳进“火坑”

吴晓丽本科学习的专业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但是她在第一次听到共生微生物与身心健康研究内容时,被共生理念深深吸引,从此树立了人生理想,决心考取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金锋研究员的研究生。

经过2年艰苦地自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心理学等必备的知识,她终于考研成功,获得了在行为生物学研究室学习和研究的机会。金锋老师评价吴晓丽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因此,在正式开始科研前就引导她阅读一些相关文献,接触到了心理疾病和肠道菌群的知识,关注到自闭症的研究。

在以往的研究中,人们认为,自闭症是一种发育障碍类疾病,核心症状归结为社交障碍、沟通困难和有限的、重复和刻板的行为,病程可以持续一生,难以逆转。病因尚未完全明晰,缺少有效的治疗和干预方法……

但是,与那些研究和判断不同,老师金锋总是自信满满,爱轻描淡写地说:自闭症不是大不了的病,更不是不治之症。这些轻松的话题对于吴晓丽来说耳濡目染,也就慢慢没有压力感了。

之所以有这样的看法,是因为金锋早在2002年就已经认识到:人类的心理和行为,与人的第二基因组——人体共生微生物关系密切。而自闭症作为一种神经系统疾病,极有可能由于从胚胎到神经系统发育再到脑神经发育的不同阶段,受到共生微生物影响,从而导致了行为异常。不仅如此,早在10年前,经过多年的动物安全性试验,金锋就用提取到的不同的微生物研发成生物学制剂,作为人类益生菌的补充剂,用于人类抗病毒感染和消化道疾病治疗,进而用其干预心理疾病。

吴晓丽博士经过课程学习和初步实验,在导师的影响下,无所顾忌地接受了自闭症与肠道微生物的研究项目,即证实自闭症亦受人体共生微生物的影响,并通过补充益生菌对肠道微生物进行干预,辅之以饮食疗法,最终治愈自闭症。

“老师常对我们说,作为一名科研人员,如果不向这个领域的极端发起挑战,就像一个人喜欢爬山却从来不向珠穆朗玛峰挑战,有什么意思?”吴晓丽说,在老师的实验室,师兄、师姐们做的项目都是非常有挑战性的,有研究帕金森的,有研究老年痴呆的,也有研究抑郁症、焦虑症的,而自己觉得研究自闭症特别有意义。

几位被确诊为自闭症的孩子,现在已经正常上幼儿园了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吴晓丽发现,肠道微生物可以通过血液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影响大脑和行为,他们之间相互影响构成了“微生物-肠道-大脑轴(也称为菌-肠-脑轴)”链条。肠道微生物不仅影响人体的生理健康,并可通过神经化学物质的变化,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有研究发现,自闭症小鼠肠道通透性增大,肠道中微生物的代谢物质能够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并且可以改变宿主特定的行为。因而推论,自闭症也受“菌-肠-脑轴”的影响。

然而,如何让自闭症患儿家长接受这样一种理念,并愿意接受肠道微生物干预疗法,进而证实这一推论,是吴晓丽的研究中遇到的最大困难。

目前,国内很多自闭症干预机构大多采用行为干预法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治疗,即,使用高度结构化和密集的技巧训练来帮助发展社会和语言技能。此外,还有一些尚有争议的治疗和干预方法,其中包括抗生素、抗真菌等生物相关疗法。据统计,约有50%~70%的自闭症患者会采用生物相关疗法,但大多缺乏完整有效的安全性和有效评估。而这些疗法让自闭症儿童的家长在精力和财力上耗费都很大,却没有能够最终解决孩子的问题。因而主流观点仍然认为自闭症是不治之症。

吴晓丽感慨地说,“我们不排斥行为训练,但是行为训练更多的是从简单的重复到一些复杂的重复,而并不是思想和认知的改善。自闭症孩子需要培养的是正常的表达和思想方式,而正常的表达和思想的基础是正常的脑神经发育,正常的脑神经的支持物质,正是由人体共生微生物编码成的人类第二基因组。”

2012年吴晓丽和导师慕名找到了北医六院的自闭症专家贾美香医生,讲述了自闭症可能是胃肠道感染症以及肠道微生物是如何通过“菌-肠-脑轴”对认知和行为产生影响的。贾美香医生根据自己多年的从业经验,兴奋地认为,胃肠道异常确实是困扰自闭症孩子的普遍问题,但实际上却往往可能被忽略掉了。

于是,在贾美香医生的推荐下,十几名自闭症患者家长在吴晓丽和导师连续七八个小时的报告之后——从自闭症的根源到孩子出生前后的情况,从国内外文献到孩子胃肠道异常和行为异常的关联——终于接受了“肠脑”这一全新的理论,并愿意让孩子接受通过肠道微生物干预的方法改善自闭症的生物疗法。

按照吴晓丽的要求,家长们在配合益生菌干预的同时,还要配合多带孩子到户外玩耍,发挥孩子玩的天性,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注意孩子饮食,戒掉零食,禁用药物,多食用相对安全的羊肉、菜花、胡萝卜、洋葱等。

“特别感谢这些家长的支持和配合,通过几年的干预,几位被确诊为自闭症的孩子,现在已经正常上幼儿园了,并且从老师的反馈来看,没有发现孩子有行为异常,语言方面的表达也没有问题,跟小朋友玩得也很好,有很多好朋友。”吴晓丽说,经过医生的诊断,成功干预的孩子中个别目前只存在轻度的发育迟缓问题,经过进一步的努力,可以彻底摘掉自闭症的帽子。

吴晓丽的实验得到了完全正向和积极的肯定,但她在为这些孩子和家长感到高兴的同时,并不感到惊喜,“因为我们有这么多年的研究和积淀,结果完全在我们的预料之中”,倒是开始忧虑:这些年来,很少有人关注到肠道微生物和自闭症的关系,不接受甚至排斥安全、有效的益生菌干预疗法,致使那么多孩子和家长走了弯路,甚至错过了最佳干预期,让原本可以改善甚至根治的自闭症真的成了“不治之症”。

让所有自闭症患者都有机会接受有效的干预和治疗

几年的摸底实验和挑战之后,于2016年年底,为了撰写博士论文,吴晓丽开始正式招收愿意纳入益生菌干预计划的“被试者”,共有26名自闭症患儿家长志愿报名。吴晓丽在对孩子们的肠道菌群指标进行评估之后,开始了为期3个月的干预。对照结果表明,这些孩子的自闭症症状有显著改善,语言能力、社交能力、身体健康指数等各个方面显著改善和提高,尤其是血液指标,接近正常发育儿童的水平。

有了先期扎实的实验做基础,吴晓丽的博士论文撰写和答辩都完成得非常顺利。

在与自闭症患儿家长接触的过程中,吴晓丽也更深刻地认识到:一个患病的孩子往往牵扯到几个家庭的幸福,而自闭症的发病率近年来还在呈上升趋势。

“我们干预的患者越多,越觉得家长特别可怜,他们的孩子一旦被确诊为自闭症,很多家长特别是妈妈就辞职专门照料孩子,但他们大多数没有机会接受正确的观念和引导,也没有好的方法,盲目地到处求医,实践了好多方法,花了钱,孩子的症状不仅没有改善,可能还有副作用。”吴晓丽说,父母们眼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却没有任何改善,真的很可怜。

“肠道微生物研究是非常有前景的方向,加强系统性研究,开展针对‘菌-肠-脑轴’的病因探索和微生物干预研究,非常有意义,并且几乎每天都有很多积极的研究结论不断发表,这些证据都支持我们进一步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帮助更多家庭。”吴晓丽说,能够把人生定位到这样有益于人类健康和家庭社会稳定的事业上,本身充满了幸福感。

“下一步将集中精力研究自闭症更深层次的发生机制,进一步解释肠道微生物和自闭症的因果关系,从不得已的治疗转向积极预防才是真正的目标,而这些都需要很长的路要走。”吴晓丽说,希望把正确的治疗和干预自闭症的理念传递出去,让所有自闭症患者都有机会接受有效的干预和治疗。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