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周玉林
“小春(化名)年幼丧父,妈妈又患有精神疾病,无完全行为能力,孩子长期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就会行为习惯不良、生活能力低下。”5月29日,昆明市儿童福利院院长乔贞强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鉴于小春生活在一个亲情缺失、监护责任不到位的家庭中,已处于极度边缘化的困境,2016年昆明市民政局决定将孩子接到昆明市儿童福利院抚育。
和小春的家境类似,小花(化名)也是年幼丧父、 母亲患有疾病。父亲死后,母亲的病越发严重,并于2016年病故。从此,姑父便担起3个未成年孩子的监护责任,曲靖市师宗县民政局干部殷石林成了帮扶责任人。
为保护因家庭贫困、自身残疾、患有大病、监护缺失等情形的困境儿童,2016年12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云南将构建县市区儿童福利指导中心、乡镇(街道)儿童福利服务工作指导站、村(居)儿童之家三级儿童福利服务工作网络,加快形成家庭尽责、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困境儿童保障工作格局。
类家庭,让孤残儿童享受家的温暖
徐江艳给孩子们当“妈妈”快两年了。“最小的孩子,两个月后就叫我‘妈妈’了,大的不到半年叫的。”听到孩子叫自己妈妈时,徐江艳别提多高兴了。高兴的同时,她也感到责任更重了,“我一定要像带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好他们。”
为了让孤残儿童也能享受家的温暖,2014年,昆明市儿童福利院引入类家庭养育模式,招募爱心夫妇组成新的家庭,一个家庭养育3~4名孤残儿童。“这样,孩子们既能享受家庭的亲情关爱,也能享受机构内的各项专业资源支持和帮助。”乔贞强告诉记者,小春就是在类家庭中养育的一名困境儿童。
“进入类家庭初期,小春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较差,不爱洗澡、不爱换衣服,满身污垢也不以为然;生活物品随意堆放,对人冷漠,不能与院内同龄孩子正常沟通。”为了让孩子尽快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矫正不良生活习惯,昆明市儿童福利院及时安排小春到附近小学就读,与学校一同引导她积极向上,同时由社工介入实行个案跟踪管理,会同家长对孩子开展行为矫正、心理疏导,传授生活技能。
经过两年的养育,小春已经有了干净爱美的意识,养成了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具备了一定的生活能力;对抚育她的家庭也有了归属感,能够主动帮助家里做家务,与学校和院内的同龄孩子也能友好相处。
徐江艳和张桂珍两家各自都曾有一名一岁多的孩子,照顾好他们,让两位“妈妈”费了不少心思。
特别是晚上,一会儿就要起来看看,掖好的被子是否又松了,是不是要撒尿了?一年来,她俩几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
时常会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妈妈们就向管理老师李艳霞求助,李艳霞也随时跟踪各家的情况。
“迄今为止,福利院已养育了119名儿童。”乔贞强告诉记者,类家庭这一新型养育模式完美结合了传统机构养育和家庭寄养的优势,让困境儿童们重新找回家的温暖,得到爱的关怀,重构了儿童健康的人格。
县乡村三级网络,保障困境儿童健康成长
针对困境儿童生存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困难,《意见》要求通过完善落实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保障政策,为困境儿童提供基本的生活、医疗和教育保障。例如,对孤儿、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按照孤儿保障标准发放基本生活费;对困难的重病、重残儿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应给予适当倾斜;建立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增加随迁子女入公办学校数量及提高困境儿童九年教育巩固率等支持保障体系,确保困境适龄儿童有条件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等。
《意见》还提出,要落实困境儿童监护人的监护责任。对于儿童生父母或收养关系已成立的养父母不履行监护职责且经公安机关教育不改的,由民政部门设立的儿童福利机构、救助保护机构临时监护,并依法追究生父母、养父母法律责任等。
《意见》明确要求,各地要将儿童之家作为服务困境儿童的新平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或设置公益性岗位形式,实现每个村(居)民委员会至少选配1名村(居)民委员、大学生村官或专业社会工作者担任儿童福利督导员,依托儿童之家负责本区域内儿童的日常工作。
“《意见》中的要求,正在逐步落实。”云南省民政厅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争取各级资金建设儿童福利机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的基础上,全省正加快构建县、乡、村三级儿童福利体系,“织密关爱儿童服务保障网,做到儿童基本生活兜底;织牢关爱儿童安全防护网,做到儿童监护兜底;织紧关爱儿童健康成长网,做到儿童回归家庭。”
该负责人认为,通过构建县、乡、村三级儿童福利体系,发展壮大儿童福利服务队伍,将确保儿童服务机构正常运转,及时发现并帮助儿童解决养育监督、户籍登记、防止虐待、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问题。
在成为小花姐弟3人的帮扶责任人后,殷石林帮着办理了孤儿相关手续。2016年起,姐弟3人每人每月都有1000多元的孤儿基本生活费,当年还得到当地政府扶贫支持,在亲戚和邻居的帮助下,建盖了新房,获得了政府扶贫贷款和建房补助7.5万元,2017年得到民政临时救助3000元。
小花的姑父告诉记者,姐弟仨在学校享受了义务教育阶段的营养餐补助每年800元,困难学生生活补助每年1000元,得到学校爱德基金会资助1500元。
他还告诉记者,小花就读班级班主任和所有老师、同学对小花也是关爱有加,生活学习上给予关心,老师适时进行心理辅导和学习指导,小花现在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品学兼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