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8年5月28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女报视点 我们在雄安:留住乡愁 放飞梦想 租金涨得快“公寓”尤其贵,“黑中介”横行收费猫腻多 别让“洋童书”成孩子的“主菜”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们在雄安:留住乡愁 放飞梦想

中外游客游览雄安新区

编者按:

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2018年4月,《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对外公布。一幅承载着伟大的历史使命、承载着万千人美好祈愿的新蓝图展现在世人面前。作为已然在这片土地上生长了几十年的“土著民”们,他们不仅激动、喜悦,更充满了内生的动力。尽管他们是普普通通的“小人物”,但他们也行动起来,为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典范城市” ,“涂抹”属于自己的“一笔色彩”。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周丽婷

为宣传推介“未来之城”做好功课

“五一”小长假后,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又见到了董建华。

“这个假期太累了!”见面后她向记者“吐槽”。

据媒体报道,“五一”小长假,雄安新区客流创历史新高。据容城、安新、雄县三县旅游局统计,自4月29日至5月1日,雄安新区共接待游客226895人次。其中安新县共接待游客138010人次,同比增长50.6%;实现旅游收入9732万元,同比增长17.94%。

董建华,白洋淀国际旅行社的“掌门人”。三天里她忙碌地参与其中,接待着一拨拨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我们自己的游客量是每天2000人左右。”

董建华说,按照过去的经验,5月才是白洋淀“开淀”的“正日子”;今年和去年一样,清明节就已经开始了。以前,游客主要是游览白洋淀、宋辽古战道,而今年全部加上雄安新区。

“这是雄安新区的新地标,游客们必须去的‘景点’。它是未来雄安缔造智慧城市、绿色城市的缩影,具有十分重要的样板意义。海绵城市、无人超市、装配式建筑、隐蔽的地下综合管廊等,每一项创新应用,都吸引人。许多游客表示,这样一座相当于14个足球场大小的绿色、智能、创新园区,能游上一整天。你能深深地感觉到,游客们在这里仿佛嗅到了雄安新区的味道,找到了雄安新区的感觉。”董建华讲起来很有感染力。

据记者了解,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对外开放三天有5万多人次参观。

“我们去年适时做了线路调整,及早储备相关知识。”董建华说,就这样时间“近到了跟前”,40多个专职的导游都不够用,又用了几个本土培养的兼职导游。“今年不仅团游多,自驾游的散客也多。有好多南方的游客依然抱着旅游、寻找商机两不误的心态。他们有需要,我会介绍他们到雄安新区负责招商的相关单位去。”

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在河北安新县经营旅行社近30年的董建华,见证了家乡一夜之间的“高烧效应”。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仅清明三天的假期,白洋淀的码头上人头攒动,一支支旅游团队从天南地北而来,一辆辆小轿车在码头外排了六七里长。”

作为这里的“土著”,她眼见着安新从“关到关,三里三”的老城区发展到了宽敞的新城区,眼见着白洋淀曾经窄小的老码头一步步扩建。而今,“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在这里。57岁的董建华,也开始思考自己家乡的未来,她说:“又将迎来一次翻天覆地的变化。”

董建华也仿佛回到了青春少女时代,畅想未来的家园:“荷叶连连、芦苇荡荡,鱼虾畅游、鸟语花香”, “绿色、生态、美丽,宜居宜游 ”。

时隔一年后,2018年的4月,新华社全文发布了《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看完《新闻联播》,我就上网搜索、下载。不仅仅是经营旅行社,业务需要,最根本的是它与你的生活息息相关,与你的未来人生相关,这是自己的新家呀,自然要了解。”董建华微笑着说。

规划纲要里提道:塑造中华风范、淀泊风光、创新风尚的城市风貌。城市空间格局秩序规整、灵动自然,体现中华风范;环境景观城景应和、蓝绿交织,凸显淀泊风光;建筑设计古今融合、中西合璧、多元包容,展示创新风尚。

规划纲要里提道:因地制宜设计丰富多样的环境景观。结合城市组团布局以及城市各级中心、重要公共空间和标志性建筑,打造城市空间景观廊道和景观节点体系;利用城市森林、组团隔离带,营造大尺度绿色空间;依托白洋淀、重要水系、湿地,塑造滨水活动空间,丰富亲水活动类型;保留有价值历史遗存,推广种植乡土植物,形成多层次、多季节、多色彩的植物群落配置,再现林淀环绕的华北水乡、城绿交融的中国画卷。

规划纲要里提道:起步区城市设计。融合城水林田淀等特色要素,深化“北城、中苑、南淀”的空间结构设计,形成“一方城、两轴线、五组团、十景苑、百花田、千年林、万顷波”的空间意象。

……

这林林总总的内容,董建华像学生做功课一样在下载的资料上“画重点”。“穷尽我们的想象,未来的新家太美了!”董建华感叹。

以前,董建华宣传的是白洋淀。现在,她要宣传的是整个雄安新区。

从去年开始,她一有空闲就带领团队学习,开展业务培训。“以前我们的导游主要是了解白洋淀的历史文化变迁、地理变迁,了解雁翎队、红色文化、淀上风土人情,现在必须加入雄安新区的内容。”因此,她主动找旅游部门了解相关知识,第一时间关注新闻报道,掌握新区的变化。旅行社里导游们的提升意识也很强烈,“拼命充电”,去年有七八个报考了国导证,全部通过。

“以前,我们国旅社在安新县是行业老大,多次出去参加行业比赛,屡获大奖。但现在这种接待水平和能力远远不够了,雄安新区是面向世界的舞台,一方面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外游客到这里游览,一方面国内外的高端旅行社也会入驻进来。”董建华坦陈,“我们现在很有危机感,必须早动手做好功课。如果不做功课,势必跟不上雄安新区的发展步伐。因此,在畅享美好家园的同时,也要向全世界宣传好雄安,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董建华说:“我对雄安新区,充满信心。同时也坚信,随着雄安新区的发展,公司的平台会越来越大,甚至迈向国际市场。”

用芦苇画,“画” 出水乡的美好明天

冯红芳熟练地、专注地把一枝一叶拼粘在绒布上,她正在“组版”的芦苇画是一幅梅兰竹菊图。

42岁的她是白洋淀畔的端村人,以前在家做家务、带孩子,侍弄水田、旱田,一年也就收入四五千元。4年前,她来到村里人刘永乐创办的河北白洋淀工艺品有限公司,成为一名苇画制作工人。

“在这儿上班,绿色、无污染,再说挣得也不少,最高一个月拿到3000元,守家守地的挺好!”冯红芳满足地说。

坐在她相邻工位的是她的女儿刘雅静,正在烙烫苇子皮,初中毕业后就来到这里上班。相隔不远的包装工位,她的爱人也在闷声地忙碌着, “以前爱人夏天捕鱼,冬天到外省打工,去年回来到了这里做工。”冯红芳说。

为什么一家三口都“集聚”在了家门口的企业?冯红芳不无自豪,“我们是雄安新区了,未来家乡的发展会越来越好。我们现在就是从农民变成技术工人,早学本领,安居乐业。”

冯红芳土生土长在白洋淀,儿时的记忆中,秋天的景象是诗是画。就如《荷花淀》里描写的一样: “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著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

渐渐地,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白洋淀席日益萎缩,现在已经几乎没人再编织苇席了。但柔滑修长的苇眉子在白洋淀人的手中又开辟出新的用途——芦苇画。

刘永乐就是白洋淀畔开发、传承、创新苇画的一员。说起芦苇画,他滔滔不绝。

《诗经》里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其中“葭”即指芦苇。白洋淀芦苇作为大自然“恩赐”的植物,芦苇画是白洋淀特色民间艺术,也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素有“一淀水,一淀银,一寸芦苇,一寸金”之美誉。

刘永乐介绍,芦苇画的发展,大概经历了渔民爱好—工艺品—旅游纪念品—艺术品等阶段。在芦苇画企业的创办中,刘永乐也不断到大学进修,在探索钻研和创新实践中,把中华文化传统和精湛的手工技巧完美结合,赋予芦苇艺术之魂。他创作的作品,屡屡斩获大奖,并两次随国家艺术团到美国进行文化艺术交流。

以自己的父亲为原型创作的《淀上小憩》是刘永乐的一部得意之作。画面中坐在船头的老汉抽着旱烟袋,船头的几只鱼鹰相伴,周围是芦苇、淀水,船儿在水中自由漂荡,天人合一,悠然自得。刘永乐告诉记者: “用熟悉的苇皮子作画,有种水乳交融的感觉。”

2017年中国花卉博览会上,刘永乐的芦苇画作品《中国梦 畅想雄安》获展品类大奖。画面上宽阔的水域、飘荡的芦苇、田田的荷叶、盛开的荷花、翔集的百鸟、跃动的大鱼……天水一色,苇淀相连。“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风貌和民俗特色,是汲取不完的艺术滋养,是永不枯竭的创作源泉。”

刘永乐的河北白洋淀工艺品有限公司,到目前为止已经培训了近1000名学员,带动了六七百名妇女参与其中制作芦苇画。 “在我这里工作十七八年的工人,个个站出来都不次于美院的学生,都是艺术大师。因为他们每天都在艺术的氛围中接受熏陶。”

刘永乐为芦苇画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近年来,他把书法、陶瓷、活性炭等和芦苇艺术画巧妙结合,创制了芦苇艺术画、芦苇艺术瓷瓶、芦苇活性炭盘、红木芦苇艺术屏风……曾经因造型单一、工艺粗糙而难以打开销路的白洋淀芦苇画,市场不仅扩大到全国,还销往美国、德国、法国、韩国等地。

2017年4月,雄安新区的“横空出世”让刘永乐心潮澎湃;时隔一年后,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的《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让刘永乐更是激情难抑,“纲要里专门写了‘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以雁翎队为代表的红色革命文化,加强圈头村音乐会、安新芦苇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多么利好的消息,我们的芦苇画发展更加前景广阔了!”

无文化传承,无雄安未来。刘永乐信心满满地表示,“今年我将创作更多雄安本地红色文化和水乡人文题材的作品,让更多的人知道雄安、了解雄安、热爱雄安。”

曾有人赞叹,“白洋淀的广阔空间,似乎就是为展示时间的流动……四季更迭,铺陈特有的颜色。”

初夏时节的白洋淀,青青苇叶,开始映照水面,摇曳生姿。冯红芳、刘永乐们在期待,也在亲历,乡愁里的“荷花淀”“芦苇荡”,正在“蝶变”成“充满中华风范、淀泊风光、创新风尚的未来新城”。

刘永乐创作的芦苇画作品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