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星/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王江平 发自泽普 “2月份我俩工资一共11150元,5000元汇给父母和孩子,5000元我们自己存起来,剩下的1150元是我们这月的生活费。”4月29日,32岁的木塔力甫·买买提收到工资到账的短信后,兴奋地与妻子计划着当月生活开支。
木塔力甫·买买提家住新疆泽普县依克苏乡兰干村,2017年6月,他和妻子吐尼沙古丽·吾布力一同转移就业来到精河工业园区,由贫困农民变成了产业工人。一年间,通过他们的不懈努力,外出打工新生活让他们的年收入由以前的1万多元增加到现在的近10万元。
木塔力甫和妻子养育了一儿一女,家中还有4位老人。过去,木塔力甫全家仅靠种植10亩棉花维持生计,虽然夫妻俩农闲时在周边打零工,但始终无法改变家庭的贫困面貌。
“以前,日子过得总是紧巴巴的。父母一辈子没有出过远门,孩子的书包都要我和妻子省吃俭用好久才能买得来……”回忆起过去的生活,木塔力甫总是心存愧疚。
2017年5月,泽普县全面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程,木塔力甫和妻子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木塔力甫认为,这是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同年6月,木塔力甫和妻子及县里其他20余名务工人员来到精河工业园区,园区为他们免费提供食宿,还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岗前培训。
“刚开始因为普通话不好,老师讲课的内容很多我们都听不懂。”木塔力甫说,他和妻子暗下决心,不管多难,都要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好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有机会改变命运。别人休息的时候,夫妻俩就借来其他学员的笔记认真复习;下课了,主动向老师请教问题。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培训,夫妻俩一同进入了新疆顺和天亿纺织有限公司,成为纺织实习生。一个月的实习期,夫妻二人勤学好问,不仅向师傅请教技术问题,而且还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他们的努力好学和吃苦耐劳精神,得到了师傅和车间老员工的肯定,顺利转正成为纺织工人。
“实习期我和丈夫每人都领到了1200元的工资,厂里免费给我们提供食宿,还特意给我们分了夫妻房,每天24小时有热水;园区还有通往县城的公交车,出门逛街购物也非常方便。”每每向家人或村里人说起自己的工作,吐尼沙古丽总是很自豪。
转正后,夫妻二人每人每月能拿到3000多元。每到发工资的时候,夫妻俩都会第一时间将工资的一半汇给家里。“厂里吃住免费,每月能拿到工资,还给我们缴纳社保。”木塔力甫说,“父母知道我们在这里工作生活得很愉快,也为我们感到高兴。”
经过几个月的不懈努力,夫妻二人的纺织技术水平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突飞猛进。在熟练掌握了技术后,夫妻俩主动找到厂长,要求增加工作量,多劳多得。
2017年10月,夫妻二人的工作量增加了,现在夫妻俩一天能落纱1.6吨,月工资也增加至5000多元。收入越来越高,夫妻二人更是干劲十足。
“现在党的政策这么好,我必须努力工作,为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木塔力甫坚定地说。对于未来,夫妻二人很早就有了明确的计划。木塔力甫自信地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我要和妻子继续努力工作,在精河买房买车,将父母接过来定居,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