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8年5月22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新女学周刊 知道 让性别红利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新潜能 男女同工同酬:国际社会的共同目标 扎哈·哈迪德:“建筑界女魔头” 社会支持与女性人才成长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9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性别红利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新潜能

编者按

“性别红利”是劳动力与劳动能力的统一,强调女性劳动能力的有效利用,具有可持续性、稳定性和不间断性,可激发经济效益和发展效益等多重效益。本文作者认为,推进劳动力市场的性别平等,将带来“性别红利”,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经济发展的引擎。激发“性别红利”,要真正认识到女性人力资源的重要性,落实保障妇女平等就业的法律法规,推动公共服务领域的供给侧改革,提升女性自身发展内力。

■ 杨菊华

由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7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显示:近10年,性别平等状况首次出现倒退。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国家的女性在经济和其他公共领域完全获得了与男性平等的待遇。尽管在平均意义上,中国人力资本的性别差距基本消失,但女性的劳动力价值依旧被低估,在就业起点、过程和结果等各环节,高门槛、难晋升、低收入的特点依然存在。

何谓“性别红利”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在社会普遍认为劳动力资源萎缩时,却存在大量现存、优质的女性人力资源的浪费。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变迁,以劳动力数量为基础的人口红利终将消失,以性别结构为基础的发展优势将会更为突显。

“性别红利”一词较早见于2010年出版的《性别红利:利用妇女的工作》一书,此后,联合国机构沿用了这一概念。与人口红利一样,性别红利也与人有关,是指基于“人”这个主体和属性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人口红利的“人”是包括女性在内的劳动年龄人口,而性别红利的“人”仅指女性人口。

“性别红利”是指通过对既有的女性人口劳动能力和劳动技能的利用、特别是对其潜能的充分开发,挖掘有效的人力资本,补充劳动力资源和劳动生产力,形成有利于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资源库,进而增进人民群众的经济和社会福祉,提升人民的幸福水平。

性别红利的特点

“性别红利”是因性别平等带来的经济增长和人类社会发展,可用于衡量一个国家因性别平等而获得的人类发展的收益。

第一,性别红利的基础是性别结构,强调女性劳动能力的有效利用。当基于年龄结构的人口红利消失后,性别平等的优势可带来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女性人口几乎占到全部人口的一半,但其劳动参与率却较低;2017年,全球15岁及以上女性劳动参与率仅为48.67%,而也门仅为6%。女性稳定且普遍的社会劳动参与是激发性别红利的最基本前提。

第二,性别红利具有可持续性、稳定性和不间断性。因性别红利主要通过推动性别平等、改变劳动力市场的性别结构而产生,而女性人口又具有稳定性,由此保证了其人力资源的可靠性。因此,性别红利不是周期性和临时性的,而是持续和不间断的。随着教育水平的改善,女性的劳动技能和竞争力更强,一旦为其创造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工作待遇,就会激发出更大的经济潜力与活力,成为国民经济增长源源不断的宝贵资源。

第三,性别红利是劳动力与劳动能力的统一。在经济结构以农业、重工业或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为主时,对普通劳动力、尤其是体力资源和劳动人手的需求较大;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转型,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和企业对劳动力和劳动潜能的需求发生替换,降低了对体力劳动的需求,提升了对脑力和智力劳动(“劳动能力”)的要求。而此时,女性人力资本得到很大提升;2009年,受过高等教育的女生比重首次超过男性,达到50.27%;2016年,全国女研究生的占比首次超过男性,达到50.36%。性别红利不是劳动力的简单增加,而是劳动力和劳动能力的共同提高。

第四,性别红利是一个复合概念,可激发多重效益。首先,它无疑表现在女性劳动力带来的经济效益上。约占人口一半的女性若能充分参与社会劳动,就会显著增加人力资源供给,填补劳动力短缺;同时,其劳动生产率和创造力可转化为未来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2017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显示,性别平等可提升英国国内生产总值2500亿美元、美国 17500亿美元、日本 5500亿美元、德国3200亿美元和法国3100亿美元。中国若能在2025年提升女性参与度的25%,则GDP将增加2.5万亿美元,同期全球GDP亦可增加5.3万亿美元。可见,有潜力的女性能被纳入市场工作系统,并获得平等待遇,既关乎社会公平正义,也会惠及个体和群体利益。

发展效益也是性别红利的必然结果。性别平等能让女性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和延展,且其进步必然也会推动男性的进步,产生因性别撬动而形成的红利。公共领域的平等具有正向溢出效应,推动私人领域的性别平等。当性别红利得以激发、创造出更多的经济财富时,女性的独立性也不断提高。这既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家庭的经济负担,减轻男性“养家糊口”的压力,减弱妻子对丈夫的单向依附,营造更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女性的社会劳动参与,还可为子女营造更有利的原生家庭环境,提供更坚实的经济基础和更丰富的社会资本;父母双方的教养也会让子女占位更高、视界更广,成长空间更大。

性别红利的实现路径

性别红利实现的前提条件是性别平等,是(有意愿的)女性全面且平等地参与社会劳动,这需要营造有利于女性能力充分发挥的文化环境、社会环境、制度环境和政策环境。

第一,要真正认识到女性人力资源的重要性。社会变迁和人力资本结构的变化,将女性历史性地推上并站立在公共舞台,公私领域的彼此侵入已不可逆转,女性完全圈囿于家庭的现象已成历史。必须平等对待两性的人力资源,认识到在新时代,产业结构调整、知识经济兴起,公私领域的渗透,扩大了女性发挥作用的空间,她们过去是、现在是、未来更是推动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力量和重要支柱。

第二,真正落实保障妇女平等就业的法律法规。必须真正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其他相关政策法规,保障男女公民基本且平等的就业权利,“推动妇女和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积极保障妇女权益,努力建构和谐包容的社会文化”,发挥女性的人力资本优势,从而将女性的潜能汇聚成强大的经济社会发展力量。

第三,推动公共服务领域的供给侧改革。在市场竞争激烈、生育成本单位化的情况下,女性因生育和母职等客观属性,在一段时间内难以避免地会对工作带来一定的负效应,生育的张力效应阻碍女性劳动力市场的平等参与。为此,政府应积极推动公共服务领域的供给侧改革,从家庭服务体系的建构和服务的提供、市场的监管等方面入手,多方联合发力,为家庭提供婴幼儿照护和养育支持,消减人口再生产与社会再生产间的矛盾,帮助女性更好地平衡工作与家庭责任。

第四,加强妇女组织的力量,提升女性自身发展内力。妇女组织需拓展新的工作思路,创新政策手段,激发女性就业潜力,推动她们的全面参与。女性自身也需提升能力,保持学习新知的兴趣与热情,加强职业技能教育与培训,增强平等的社会参与意识和潜能,驱动人力资源红利与性别红利相联手,使之内嵌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发院社会转型与法治研究中心研究员)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项目号为:17ZDA12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号为:71673287)成果。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