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耿兴敏 叶海燕 林志文
□ 见习记者 刘昱卓
改革,让这个城市日新月异;
开放,让这个城市年轻包容;
创新,让这个城市活力四射!
走在色彩斑斓的深南大道,沿线林立的是城市建筑的精华,而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一个个市民脸上充满着希望。
40年改革开放征程中,崛起的鹏城深圳奉献给世界一个奇迹。而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的威力和影响正迸射于深圳的各个领域。
科技资源从“一穷二白”到“创新绿洲”
在位于龙华区的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机房内一排排闪烁的计算器令人震撼。
这个目前计算资源利用率全国最高、计算机资源服务形式最为宽泛的超算中心,创造性地将超算资源应用于云计算服务,使计算机资源既满足高性能计算需求,又能提供强大的云计算服务能力,还为社会提供IDC服务。
近年来,深圳超算将其强大的计算力运用到科学计算、工程计算、动漫渲染、云计算平台等多个领域,参与众多国际国内重大科研项目,累计申请国内专利和知识产权36项,承担国家和省市级科研项目37项。为国内科研机构和深圳、珠三角地区做出难以估量的贡献。
如今,国内第一个超级计算云平台——深圳市城市公共服务云平台即将启动运行。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城市公共服务云平台将开发部署各类增值服务组件,例如人脸识别、支付、数据处理等,供云平台应用系统(用户)共享使用。
建市之初,深圳全市大学、科研院所的数量都为“零”,科技资源可谓是“一穷二白”。
经过30多年不懈努力,深圳率先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了“4个90%”的鲜明特征,即90%的研发人员、研发机构、科研投入、专利生产集中在企业。
到2017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4.13%,接近全球最高的韩国、以色列水平;PCT国际专利2.04万件、占全国的43.1%,连续14年居全国城市第1位;拥有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达1688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12万家,各类人才总量超过510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42.9%;2017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2.8%,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
改革开放深刻改变着中国,深圳更不例外,包括因之爱上这个城市并为之奋斗实现梦想的深圳人。
深圳市神州云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大客户副总监刘华光的微信签名是:为智能机器人繁荣普及而奋斗!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办公室副主任刘亚敏的名片上用紫红颜色印着8个字:创新、高效、务实、包容。
在深圳,创新的气息和氛围无处不在。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的语气中透着百分之百的自豪:“可以说,现在的深圳已经是一片生机勃勃的‘创新绿洲’。”
科技创新载体呈现裂变式发展
深圳深入实施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成为全国首个以城市为单元建设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深圳自2010年以来,连年斩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等国家科技奖项达到99项。
在福田区,越来越多的市民深切感受到身边的变化。科技创新正让市民的生活得到高质量的提升,开放创新取得新突破。
福田区联合深圳巴士集团在福田保税区全球首发试运行智能驾驶公交,建立对接以色列希伯来大学专利许可和开发的“中以国际创新中心”,并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共同成立了“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深圳创新及技术中心”。
实践证明,改革开放的历程中,中国人民始终与时俱进、一往无前,充分显示了中国力量。 深圳人民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空前高涨,充分显示了人民作为国家主人和真正英雄推动历史前进的强大力量。
奋斗不止,深圳自主创新能力稳步提升。2017年,福田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为429.37亿元,增速8.6%,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1.2%,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41家,总数达1063家。全年专利申请数为16332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数为5295件;专利授权数为9911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数为2251件。
时代推进历史,福田区知识产权代理机构已增至66家,占深圳总数的44.9%,全国知识产权服务品牌(培育)机构有9家。2017年4月,“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揭牌仪式上,福田区是全国首家获此殊荣的区级政府。
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离不开载体。
在深圳这个平均年龄只有32.5岁的城市,仅福田区就拥有各类创新载体119家,科技孵化器园区5家,2017年园区入驻企业546家,营业收入91亿元,税收2.7亿元,园区有大专以上学历11022人,硕士以上学历472人,博士以上学历101人。
年轻人托举起深圳的梦想,而深圳也像位于深南大道的京基大厦一样,助力年轻人把梦想和潜力一再放飞,尽情遨游于创新发展的蓝天白云间。
银星集团总裁叶嘉嘉是一位不到30岁的海归,在她的集团运营中,只要是院士级别或者在自己的学科领域研究突出者,都可优惠甚至减免费用入住,为高科技创新创业者提供广阔的平台和空间。
在这里,什么创新都皆有可能。深圳市政府和清华大学合作的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创新体制和机制,打造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孵化体系。
尽可能为创新人才培育环境,福田区政府加速推进“福田英才荟”计划的配套政策落地实施,2017年奖励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2934人共8875万元。破解房价高等制约人才落户难题,成立区人才安居公司,通过实物配置和人才补贴等方式,多渠道筹集保障房2755套。同时在全市首推城中村统租运营的“水围青年公寓”保障房项目,在玉田村试行“统租运营+物业管理+综合整治”新模式,为“双创”人才提供高品质、低成本的居住空间。
科技创新加速向引领式创新迈进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回顾深圳改革开放历史,从一个渔村建设成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和创新力的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第一”的特色一直贯穿着这个城市的灵魂。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深化改革的新时代,从“摸着石头过河”到“顶层设计”,深圳的创新发展更是如虎添翼。
——2017年,深圳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60258件,同比增长22.60%;国内发明专利授权18926件,同比增长7.13%;PCT国际专利申请量20457件,同比增长4.12%;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06917件。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与生命健康、新材料、石墨烯等领域部分核心技术水平跻身世界前列。
——深圳大亚湾中微子“第三种振荡”科研成果入选《科学》杂志年度全球十大科学突破,青年科学家王俊入选《自然》杂志年度全球科学界十大人物。
——深圳进一步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由2010年的2867家增加到11230家,形成了强大的梯次型创新企业群,成为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先锋队。世界500强企业累计7家,仅次于北京、上海。
在前海蛇口自贸区,记者发现如果要数“第一”的话,要花费一些时间。深圳市政府党组成员、前海管理局局长杜鹏掷地有声地说:“坚持高标准改革,这里的制度创新走在全国前列。”
未来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北有雄安,南有前海!这是蛇口人的骄傲和自豪,更是他们砥砺奋进的底气和动力:
——片区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达到319项,其中全国首创或领先达131项。前海在全国率先重启QDIE,累计注册QFLP企业和基金148家,注册资本342亿元。
——科技创新更要法律护航。去年,前海蛇口自贸区出台全国首份自贸区法制建设的系统规划文件《前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示范区规划纲要(2017—2020)》。
深切感受到改革开放甜头的深圳人,敢想敢干更有梦想。到2020年,深圳计划把位于大鹏新区的深圳国际生物谷科研、教育、产业、生活等软硬件设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立起全球最大的基因诊断平台、生物样品和细胞库,成为国际领先的生物科技创新中心、全球知名的生物产业集聚基地,成为诺贝尔奖获得者、两院院士、“千人计划”等高端人才团队落户的首选之地。
如今,深圳致力于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金融创新等方面有机结合,努力构建综合创新生态体系。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中央在新时期作出的重大部署。作为首个国家创新型城市和首个以城市为单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深圳经济特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指示批示以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践行“四个走在前列”工作要求,坚持把创新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以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为契机,把创新的旗帜举得更高,更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正奋力向竞争力影响力卓著的创新引领型全球城市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