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处在愉快的、长期恋情中的情侣,造成问题的往往不是关系现状本身,而是当他们把外界对关系状态的质疑内化以后,而产生的不确定和焦虑。
■ Dr. Chen
小A初来咨询时,自列的目标是“婚前准备”。她和男友恋爱8年,其间也有过分分合合,但似乎总是卡在一个尴尬的位置上,彼此的关系质量甚至有退无进。小A自认和男友在恋爱阶段磨蹭太久,陷入了一潭死水的状态。她想,或许鼓起勇气迈出结婚这一步,两个人的关系便会随同关系定位的升级,而自然成长起来。很多人在对长期交往的对象感到失望时,往往认为自己有三种选择:
放手。他们担心选择放手,意味着得重新来过,意味着之前的时间和投入付诸东流。而重新选择风险成本高,需要面对来自社会、家人的压力,并且未来充满不确定性,不见得能找到比现任更好的。
默默观察,期待情况好转。这种选择在实践中,往往变成“耗”和“拖”。如果双方不共同做出切实的改变,感情中既有的问题不仅不见得会好转,反而可能愈演愈烈。当感情质量下跌到一定程度,两个人终归会再次面临当下的艰难选择。
做出“大动作”。出于对重新选择所自带风险的顾虑,他们劝自己说:谁的关系又是十全十美呢?他们可能忽视既有问题,甚至迎难而上,和对方结婚、生子,期望关系定位的改变,会促使彼此间的问题自然化解。
放弃需要勇气
咨询中,有位姑娘哭诉先生反复出轨。先生刚开始还稍加掩饰,后来,干脆直来直去,被她捉住,亦气定神闲,吃定她即使再伤心,也不会怎么着。夫妻俩尚无子女,这位姑娘各方面条件也都不错,远不至于无路可退。我问她,为什么一味忍耐退让?她说:“不管怎样,我和他在一起十几年,经历了那么多事儿,不舍得就这么放弃啊!”我想,这位姑娘最舍不得的,除了多年的感情之外,更是自己这么久以来的付出和投入。
有多少人,在爱情的第一个年头,已经意识到彼此间存在难以调和的问题,却因为放不下这一年的光景和投入,而接着赔进第二个、第三个、第N个年头呢?对他们来说,最需要的既不是坚持,也不是技巧,而是止损的勇气。
婚姻不是化解感情危机的答案
有的朋友在感情遇到危机时,会指望通过结婚、生子等大动作来拯救挽回。然而,如果关系本来存在深刻的问题,冲喜式的结婚,多半只能成为问题的催化剂,而不是感情复苏的灵药。这是因为,恋爱时,很多事情尚可敷衍回避,而一到谈婚论嫁,免不了会有各式各样的具体问题,时时处处考验彼此关系的质地。
有的朋友在爱情长跑多年后,为给对方、给自己、给身边人一个交代,勉为其难地迈出结婚这一步。结婚对他们来说,是力挽狂澜的最后一发大招。而建立在如是基础上的婚姻,维系难度自然高出许多。
重新定义“正果”
有读者来信问我:和男友恋爱三年半,双方都见过家长,还一起买了房,为什么还是不想结婚?
仔细听来,这个问题带着股自我谴责的意味,而这份自我谴责,往往源自对外界期望和世俗标准的内化。也就是说:本来我不这么想,但别人都这么想;潜移默化中,他人的标准慢慢变成了指导我行为、看法的内在标准。
对于处在愉快的、长期恋情中的情侣,造成问题的往往不是关系现状本身,而是当他们把外界对关系状态的质疑内化以后,而产生的不确定和焦虑。在这份不确定和焦虑中,他们所关注的核心问题从:“我们快乐吗?”变为“我们达标了吗?”这个标准,便是经过内化的某种期望值。
实际上,“爱情长跑”这样的表述,无形中即可能形成一种自我暗示:目前的关系状态需要通向一个必然的终点,冲线,才算圆满。这个终点,可能是一纸婚书,一个名分,一个交代。然而,如果两个人都很享受当下的状态,感到幸福开心,那过程亦可是终点。
日子还得自己过
不为求得他人的接受认同,而刻意改变、坚持,或抵触某种关系状态,会给自己的人生解放掉许多不必要的桎梏。
如果你正处在一段爱情长跑中,担心是否已经到了该结婚的时间,不妨用以下三个问题跟自己摸摸底:
对于目前的关系状态、质量,我们彼此感到满意吗?最盼着我们结婚的,是我们自己,还是其他人(包括父母家人等等)?一想到要和他(她)成为夫妻,我有怎样的情绪体验呢?比如,开心喜悦?温暖踏实?焦虑侥幸?抑或抑郁烦躁?
别忘了,婚可以为了别人结,日子还得自己亲自过。
(作者系美国心理协会会员,美国婚姻家庭咨询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