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8年4月24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女报视点 “让我代替战友做你们的儿子” 从企业家到农村脱贫致富带头人 学者自觉与科学考评同样重要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武警红瑶女童班”走出的陈英花

从企业家到农村脱贫致富带头人

陈英花和何方礼一起研究食用菌种植技术。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见习记者 陈姝

□ 文雁 高传开

当陈英花成为瑶族历史上第一位女企业家时,她最大的感慨是,没有“武警红瑶女童班”,就不会有她今天的样子。“如果没有武警叔叔和社会上慈善人士的帮助,我就没有书读,就会像我母辈们那样连钱都不认识,更不用说外出做生意赚钱了!今后我要尽我所能帮助家乡人民,为家乡贡献力量,以回报社会。”

在陈英花的家乡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白云乡,生活着瑶族的分支——红瑶,过去一直有不让女孩子上学读书的习俗,当陈英花注册成立了“融水苗族自治县红瑶女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和“红瑶女农业合作社”,成为带领乡亲们致富的女能手后,当地重男轻女的陋习已得到很大改变,女娃也要去读书渐渐成为共识。

家乡独特资源是致富的“根源”

融水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白云乡地处大瑶山深处,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相对更加滞后。2015年春节,陈英花带着儿子回乡陪父母过年,她了解到附近的麻蒿河山距离村子有近10里路,由于不通路,山里的药材没有办法运出来。

于是,陈英花先后投资近80万元,用了半年多时间把路修通。路通后,为乡亲们开启了一条财富之路。

但这种“输血式”扶贫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家乡的贫困问题的。陈英花认为,家乡的自然资源、旅游资源、民俗风情、瑶医瑶药都非常丰富,如果开发利用好就可以带动更多乡亲发家致富。

经过反反复复做工作,凤金花、兰汪梅、凤周梅等十几个第二届“武警红瑶女童班”的学生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加入合作社。

为了转变社员们的思想观念,陈英花自掏腰包组织她们到大山外参观学习。参观之后,大家决定,合作社要走的第一步,就是充分利用家乡自然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种养业。

榜样的力量就是致富的“养料”

在成立合作社初期,陈英花也曾面临失败的考验。白云乡山高林密,很适合养殖地黄蜂,山上就有很多野生地黄蜂。地黄蜂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一个种蜂可以卖3块钱左右,一窝地黄蜂就有成千上万只种蜂。地黄蜂的蜂蜜营养价值更高,野生蜂蜜可以卖到100多块钱一斤。

2017年5月,陈英花为合作社垫资3万多元,买了15窝地黄蜂,在大坳屯办起了地黄蜂养殖基地,这是合作社的第一个项目。

凤金花是地黄蜂养殖基地的负责人,她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为了把地黄蜂养好,合作社专门从贵州请了一个很有经验的师傅到山里指导。师傅反复告诫,在选择地黄蜂的窝地时一定要避开洼地,地黄蜂的窝最怕被水泡,一泡就会全军覆没。

凤金花为方便守护,就在村后山选了个地方作地黄蜂养殖基地。当时,陈英花见那个地方是一个小小的洼地,就提出反对意见。凤金花坚持选定在这里,认为只要把排水沟修好就不会被水淹。谁知道,因为排水沟长时间没有疏通,一天晚上,一场大雨把整个蜂场给泡了,如果不是有几窝地势比较高,几乎就“颗粒无收”。

陈英花并不心疼自己几万块钱打了水漂,她怕的是,养蜂失败会打击社员们的积极性,更让其他群众失去信心。把蜂场转移到地势高的地方以后,陈英花又自掏腰包买了十几窝回来补上,继续养蜂。

在地黄蜂被泡后不久,一件让陈英花感到困惑的事发生了。

2017年年底,武警柳州支队政委何方礼为支持合作社发展,买了2000元的食用菌种送给合作社。陈英花及时把菌种送到了社员们手里,但有些社员却没有按要求及时播种,导致错过了生长期。

后来了解到,有些村民对合作社抱有怀疑的态度。乡亲们的议论和误解传到陈英花耳里后,她的心就像针扎一样地痛,委屈的泪水禁不住往下流。她经常反问自己:我放下好好的生意不做,自己还倒贴那么多钱想帮助乡亲们做点事,还要遭受怀疑?她也想到过放弃。每当陈英花想要放弃的时候,就会想起曾获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中国儿童慈善30年感动人物的何方礼告诉她的:“不要在乎别人怎么看怎么说,只要做的事是对的、是值得做的,只要是利于大家的事,就要坚持做下去。”

榜样在身边,陈英花又信心百倍地投入到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当中。

打开销路就打开了致富的大门

陈英花意识到,合作社当务之急就是销路,找到了销路,增加了收入,就会赢得乡亲们的信任。为打开销路,陈英花可谓煞费苦心,白云乡的大瑶山素有“竹海”之称,而挖竹笋卖历来又是当地群众很重要的一个经济来源。柳州的螺蛳粉名扬天下,做螺蛳粉有一种很重要的配料就是酸笋。酸笋腌制工艺简单,瑶族群众历来就有腌制酸笋的传统。陈英花想,如果把竹笋加工成酸笋再卖,其价值就成倍增加了。

于是,陈英花跑遍柳州所有螺蛳粉厂给酸笋找销路。嘻螺会沪桂食品有限公司是柳州市最大的螺蛳粉加工企业之一,陈英花三番五次去找该公司董事长,董事长终于被她的精神所感动,答应每年收购50万斤酸笋。同时,何方礼还促成柳州市四川商会与她合作,从而消除了瑶族同胞“生产出来的东西没有人收”的后顾之忧,竹笋价格还翻了几番,极大地调动了乡亲们生产酸笋的积极性。

2017年初,陈英花在组织合作社的社员们去融水县富恒种养基地参观学习时了解到,种植百香果见效快、收益高,当年种当年就可以挂果,而且一年可以结三次果,每亩纯收入可以达到1.5万元左右。而白云乡的土质和气候比较适合种植百香果。如果种植成功,仅这一项,就能给乡亲们带来可观的收入。

今年春节过后,陈英花就到融水县富恒种养基地为合作社联系种苗的事,得到了大力支持,基地免费送给合作社2000多株百香果果苗,并承诺保证全部回收合作社生产的百香果。

让陈英花开心的是,如今,当地许多乡亲们都打消了顾虑,合作社已经由当初的10户发展到现在的30多户。“而且,还有很多人都准备放弃外出打工,回乡和我们一起干。”看到能带着更多乡亲们脱贫致富,陈英花说,我知道,功夫不负有心人。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