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最新数据显示,全国恶性肿瘤年新发病例约为380.4万例,死亡病例229.6万例,平均每分钟就有7人被确诊为癌症,4人因癌症死亡。目前我国肿瘤治疗五年生存率大约在30%左右,和欧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专家提醒,如果能做到早期发现,许多肿瘤的5年生存率均可达90%。而癌症的筛查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三早”策略已被公认为是癌症防控的最有效途径,通过主动积极的预防和干预,至少30%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4月16日至22日,是第24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的宣传主题是:“科学抗癌,关爱生命——抗癌路上,你我同行”。随着癌症发病概率不断增加、发病人群不断扩大,专家建议,抗癌关键在于引导公众远离不良生活习惯,培养均衡膳食、戒烟限酒、定期筛查、规范诊疗、快乐生活等健康生活方式,用“生活规矩”来改良“癌症概率”,提倡“没病找病”的主动预防意识。
定期筛查+早诊早治
癌症也是可防治的“慢性病”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高丽
■ 朱芸 敏稳
最新数据显示,全国恶性肿瘤年新发病例约为380.4万例,死亡病例229.6万例,平均每分钟就有7人被确诊为癌症,4人因癌症死亡。恶性肿瘤发病率在40岁以后开始快速升高,80岁年龄组时达到高峰。
近年,我国肿瘤防治效果渐显,癌症病人的5年生存期有所改善,但与欧美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4月16日至22日,是第24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的宣传主题是:“科学抗癌,关爱生命——抗癌路上,你我同行”,旨在帮助癌症患者正确认识癌症,与医院和社会各界携手努力战胜病魔,提高生存率。
在2018年北京和天津的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现场,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和天津市肿瘤医院了解到,百姓的防癌治癌意识正在逐年提高,越来越多的肿瘤患者通过防癌体检得以早期发现从而及早接受治疗,生存质量和生存期均有所提高。
三分之一的肿瘤可以预防,肿瘤防治重在“三早”
长期从事遗传毒理、肿瘤病因及癌变机理研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程书钧表示,数据显示,我国肿瘤治疗5年生存率大约在30%左右,而美国5年生存率在70%~80%之间。而天津市最新数据也表明,该市居民前5位恶性肿瘤分别是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肝癌和胃癌。
程书钧说:“目前肿瘤的发生率还是处于缓慢增长的阶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我国整体人口寿命在延长,肿瘤是一种跟衰老密切相关的疾病,随着老龄化的到来,肿瘤的发生也会不断增加;二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大环境污染,及一些家庭小环境的污染,促使一部分肿瘤的发生增高;三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吸烟、肥胖、缺乏运动、不合理膳食习惯、酗酒、压力过大、心里紧张等都是癌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国家癌症中心主任、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兼党委书记赫捷表示,我国肿瘤防治战略将重点体现在建立肿瘤防控体系和网络、建立完善的肿瘤登记制度、建立完善的肿瘤防控预防宣传工作、建立完善的早诊早治制度、建立完善的肿瘤规范化诊治制度五个方面。
目前,在临床上常遇到患者因为恐惧肿瘤的发生而忽视身体征兆、拒绝必要的定期检查等现象,导致对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延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我国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偏低而死亡率相对较高。赫捷提醒,通过主动积极的预防和干预,至少30%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
自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提出癌症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三早”策略以来,癌症的筛查和早诊早治就已被公认为是癌症防控的最有效途径。赫捷指出,一级预防是宣传科学防癌知识,二级预防是早诊早治,三级预防是规范化治疗。预防肿瘤,除了要改善生活方式,避免和减少相关危险因素,更应该针对性地接受肿瘤筛查,在癌症早期就得到及时发现和有效治疗,降低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生存率。
普通体检不能代替防癌筛查,定期筛查提升早诊早治率
天津市肿瘤医院的专家还特别提醒,肿瘤早期不一定会出现明显症状,难以及时察觉,不能以自查代替体检。同时肿瘤筛查与健康查体的内容也不完全一致。防癌体检是借助多种专业检查手段,在健康人群中发现早期甚至是尚未出现症状的肿瘤患者,以便于尽早进行诊断并开展相应治疗,使患者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因此,除了普通的内外科检查,肿瘤筛查一般还会加查甲状腺癌、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等一些常见高发的癌症项目。
程书钧指出,目前在我国发病前十位的肿瘤中,肺癌的发病和死亡率都排在第一位。晚期肺癌5年生存率不足20%,但通过体检发现的早期肺癌如果及早治疗,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0%。肺癌是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吸烟越多,吸烟史越长,肺癌的发病率越高。因此除了常规体检项目,建议40岁以上、常年吸烟、有肿瘤家族史的肺癌高危人群每年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尽量早发现疾病。
除肺癌之外,乳腺癌、结直肠癌、肝癌、胃癌等天津市民排名前五位的恶性肿瘤,也都是能通过相关影像学检查得以早期发现的病种。如果能做到早期发现,上述肿瘤的5年生存率均可达90%。
而了解自己的高危因素,定期进行预防咨询,30岁以后每年定期做个体化防癌体检等,都是提高癌症早诊率的有效途径。据天津市肿瘤医院预防体检中心数据显示,近年来,市民主动防癌意识普遍提高,每年在该中心主动接受防癌体检的人数已由10年前的3万余人上升至如今的8万余人。同时该医院也开通了预防咨询门诊,帮助百姓正确解读体检报告,开展肿瘤家族史或者肿瘤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工作;并正在开展肺癌、乳腺癌、肝癌、胃癌4种常见恶性肿瘤的筛查工作,探索符合天津实际的多种肿瘤整合式筛查模式,进一步提升常见恶性肿瘤的早诊率。
患癌不必盲目出国治疗,许多诊疗我国优势更突出
中国工程院院士林东昕表示,现在肿瘤研究已经进入了基因组的时代,肿瘤遗传因素及基因对于肿瘤预防和治疗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在新药研究方面我国确实和美国有一定的差距,但是绝大多数我国的诊疗水平并不差于美国。”中国内科肿瘤学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孙燕提醒,一些人得了癌症选择到国外去治疗就存在一定的误区。
孙燕举例道,如食管癌、鼻咽癌、肝癌的治疗,这些肿瘤在欧美国家都比较少见,他们很多头颈方面的专家,一生只看过几例鼻咽癌,我国医生的临床经验远远比他们丰富。
同时,赫捷也指出,“目前,我国的诊疗水平在很多方面还优于西方发达国家,如外科技术,我们普通医生一年做的手术,是很多外国医生一辈子都达不到的数量,看的病人多,临床经验比较丰富。随着近期国务院宣布进口抗癌药实施零关税,国内的诊疗优势更为突出。”
多位专家也同时呼吁,每年一周的集中宣传期远远不够,肿瘤防治宣传应成为常态。防治肿瘤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倡导科学的防癌抗癌理念,通过积极预防和定期筛查,进一步严密肿瘤监测,最终提高癌症早诊早治率。
其实,只要能够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多数肿瘤都能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相信随着医学的进步发展,以往被认为是“不治之症”的癌症正逐渐演变为可控可治的一种“慢性病”,大家不必谈癌色变,应积极主动参与到肿瘤的科学规范化防治过程中。
精准治疗,讲究底线,“没病找病”
中国式抗癌迎来“三新”
■ 吴志
在第24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期间,国家中西医结合肿瘤重点学科、解放军福州总医院肿瘤科负责人陈曦主任医师指出,癌症的发病概率不断增加,发病人群不断扩大已经成为一个新常态。抗癌的关键,在于引导公众远离不良生活习惯,培养均衡膳食、戒烟限酒、适时筛查、规范诊疗、快乐生活等健康生活方式。
新时代:“大数据”精准治疗癌症
随着分子靶向药、微创外科、细胞疗法等各种新技术的运用,癌症并不是绝症,患者应更多将其当成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只是一种慢性病。有些晚期恶性癌症没有更好的治疗方法,也可以尝试新药临床试验,得到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治疗。
“‘精准医学’将为每名患者提供国际权威、前沿性、精准个性化的‘个体化’治疗方案。”陈曦透露,今后当医生选定了某一种治疗方案之后,还将借助全球肿瘤疾病大数据,根据以往的病例数、生存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相关信息,给出世界顶级肿瘤医生团队的建议,确保治疗有更强的针对性、更高的效率和更小的不良反应。
新常态:讲“规矩”更讲治疗“底线”
癌症的致病机制复杂,往往是多种复杂因素以及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长期吸入二手烟,大气污染、房屋装修污染,西方化的饮食习惯、吸烟酗酒、过劳状态等各种因素,都是引发癌症不可忽略的因素。
防癌是讲“规矩”的地方。陈曦指出,癌症就是一种生活方式病,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要讲“规矩”,根据不同的体质、性别、年龄等因素,用生活“规矩”来改良“癌症概率”。平时粗茶淡饭,权衡好荤素的搭配,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尽量少外出就餐,多在自家吃饭。工作有劳有逸,睡眠质量、健康运动和愉悦情绪也不可少,平时多清理“情绪垃圾”,善于自我安慰,自我解脱。
抗癌也要讲“底线”。“宁可错杀一千,绝不能放过一个”的“过度治疗”,往往是得不偿失,“高难度”手术或新技术滥用,对病人几乎没有什么好处,甚至可能导致“瘤去人亡”的后果。“在提倡‘带瘤生存’的今天,更注重的是治疗能让患者活多久,活的生活质量好不好?以提高患者生活‘舒适度’为‘底线’。”陈曦主任医师一再强调。
新思维:懂“健康理财”需“没病找病”
想要不得癌症,一定要有“没病找病”的意识。就是说,不要等到很难受了再去医院检查,比如咳嗽超过2周以上、咳血或痰中带血这种初期症状,就应及时到医院检查。体检是最有效而经济的健康投资,但不同人群的高危因素侧重点不同,体检时建议进行个体化的精准防癌筛查。比如,有乳腺癌、卵巢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检查,可以考虑做BRAC1、BRAC2的基因检测。
医生和家属都要有“健康理财”观。在确诊癌症之后,紧随而至的就是放疗、化疗、手术,各种治疗的高昂费用,往往令很多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财两空。因此,“理财”观也应当作为肿瘤医生和家属对自己的基本要求,懂得为患者“当家”,使患者能有钱做持续的治疗,带着肿瘤长期生存下去。
陈曦还强调,患者切勿轻信某些补品的虚假治癌广告,不要盲目地把生命押在所谓的“神芝”“神医”或者“祖传秘方”上。癌症患者服用补品或营养剂,最好咨询医生后再用,因为有些补品功效还有待进一步验证,而且“因人而异”,功效也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