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为疏解前的动物园批发市场外景(2013年12月25日摄);下图为已经疏解完毕的动物园批发市场外景(4月3日摄)。 (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摄)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徐旭 赵梓涵
每次路过北京动物园,在万寿寺附近居住的张敏都会驻足向对面张望,“我在那儿卖了十年衣服。”张敏张望的地方,就是曾经享誉全国的北京动物园批发市场,商户们都习惯地叫它“动批”。
曾经的车水马龙没有了,路边的“黑物流”消失了,环境变美后的“动批”变成了高大上的写字楼。张敏感慨“这里变漂亮了,真好。”
作为北京市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标志性项目,2015年,北京“动批”地区疏解工作启动,用了两年时间,西城区啃下了这块“硬骨头”,2017年11月30日,有着30余年历史的“动批”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动批”“变形”的背后,烙印着西城发展理念升级、发展方式变革的鲜明轨迹。
“动批”,一个承载梦想的地方
如同到法国旅游不看一下罗浮宫是遗憾一样,到北京旅游一定要逛一下“动批”。话虽有点夸张,但12年前那次逛“动批”的经历,着实改变了山西姑娘张敏22岁以后的人生轨迹。
“当年人真多,商品也多,本来是想逛逛看看,没想到一圈下来,手里肩上全是手提袋。”生意这么火,这让在家乡开小店的张敏有了在“动批”开店的念头。她迅速转让了家乡小店,想在“动批”租个店面。
“我当时太天真,没想过那么火的地方怎么可能租到店面。”租不到店面,张敏还是留在了北京,因为她有开店经验,一位福建老板留下她当了店员。踏实肯干的张敏在“动批”一干就是10年。
“没有‘动批’就没有我的今天。”说到这儿,张敏眼中噙满了泪水。
曾经,每天凌晨三四点,北京城大多数人还在酣睡,位于西直门外大街的“动批”已经开始了一天的繁忙。马路上,汽车鸣笛声、叫卖声、拉客声、手推车与凹凸不平地面的摩擦声混杂在一起灌入耳中,顾客们拿着、拖着一个或者几个黑色塑料袋仓促行走……
“我每天早上四点准醒,养成习惯了。” 来自东北的刘洪波18岁开始做服装生意,2002年,她在“动批”有了自己的档口。回想起当年揣着1000块钱来到北京,独自南下批货的艰辛,刘洪波百感交集,“那时创业没什么钱,能走路就不坐车,我南下批货从来不买卧铺。”
靠着吃苦耐劳,刘洪波逐渐发展成了当年流水达到1200万元的老板,有了自己的加工厂,还在北京成了家。在她的影响下,她的哥哥弟弟都在北京做起了服装批发生意。
“‘动批’给了我最好的发展机遇,我最美的青春年华也献给了这里。”16年后,已经42岁的刘洪波说。
“从2005年到2015年,可以说是黄金10年,只要你在‘动批’站住脚有摊位,很少有赔钱的。”曾在“动批”经营了20余年的李国富说。
“动批”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最初起源于一批路边服装摊位。来自辽宁和河北等地、多以拉板车为生的务工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在动物园对面的西直门外大街南路摆地摊、卖服装。彼时正值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北京的商业流通领域刚刚开放,个体经营者迎来了创业的春天。这种地摊式的“马路经济”让他们淘到了在北京的第一桶金。
“那个时候,‘动批’等市场业态对于活跃城乡经济发挥了积极作用。”北京市西城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北展地区建设指挥部总指挥孙硕如是说。
疏解,治理“大城市病”的重要手段
北京动物园东侧不远处就是西直门,那里有1906年建成的西直门火车站,1980年建成通车的旧西直门立交桥,1984年建成的北京地铁2号线站点。便利的地理优势加上从业者敏锐的商业嗅觉和吃苦耐劳精神,让“动批”的“马路经济”不断成长。
“从一个个地摊,到退路进厅、退厅建楼、老楼变新楼,动物园批发市场就这样慢慢做大。”孙硕感慨道。
自此, “动批”迎来了“黄金时代”,这一区域形成了囊括东鼎、聚龙、众合、天皓成、金开利德、世纪天乐等12家大型服装批发市场多足鼎立的局面,“动批”也成为这个市场群的代名词。
“那时马路两边全是地摊,出行真不方便。”在“动批”的鼎盛时期,三轮餐车、“黑物流”、黑车将周边弄得乌烟瘴气,生活环境脏乱差,一直是影响周边居民生活的难点问题。就是到了夜里,这里都不得安宁,大货车每天凌晨三四点就会从四面八方赶来,将一包包货物堆放在路边,等待小推车将其运往市场。
“动物园待客最多一天是10万人,而‘动批’鼎盛时每天接待的顾客都在10万人左右,35万平方米要承载10万人次,火灾及踩踏的危险让人细思极恐。”原西城区商委副主任李云伟以前经常为“动批”的消防、治安等担忧。
数据显示,“动批”年均为西城带来经济效益约6000万元,但政府支付的管理费用年均超1亿元。人口增多、资源有限,“大城市病”的问题凸显,治理和解决成为当务之急。疏解非首都功能,成为重要手段之一。
2014年2月和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在北京考察时,对北京城市规划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等作出重大部署。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面对这一重大命题,作为首都核心区域的西城,以“红墙意识”为指引,勇于担当,敢啃“硬骨头”——
2013年12月3日,北展地区建设指挥部成立,2015年1月,“动批”等市场疏解时间表公布。此后一年,北京调整疏解了350家商品交易市场。
“‘动批’疏解,不仅是一个业态的疏解,也是产业链的转移,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西城区围绕城市发展定位,按疏解非首都功能要求腾退空间和空间的再利用,提升首都功能,提升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发展水平。”孙硕说。
12家市场闭市、1.3万个摊位疏解。2017年11月,随着最后一家市场闭市,“动批”彻底告别西城。而目前,旧的批发市场已经变身为宝蓝金融创新中心、北矿金融大厦、首建金融中心等,容纳以科技、金融为主的“白菜心”产业,昔日的“动批”正迎来新生。
对商户“扶上马送一程”
“接到疏解通知那天我哭了,之后好几天睡不着觉。”刘洪波说,当时不仅有对未来生意的担忧,更多的是对16年来这一打拼之地的不舍。“最近流行‘情怀’这个词,‘动批’就是我的情怀。”
2016年,56岁的李云伟正式调任北展地区建设指挥部任副总指挥。由于指挥部是临时机构,办公就租用附近的快捷酒店。为了完成对聚龙批发市场的疏解,李云伟在最忙的时候,天天待在聚龙,谈、聊、磨,跟各方拉近感情,“把这辈子的话都说了,跟很多人都成了朋友”。
“有一次去聚龙市场,50米的地下通道我歇了两回 ——憋得上不来气。”李云伟回忆,多亏聚龙的市场方负责人老高提醒,“你得赶紧看看,估计是心脏问题。”
“虽然咱干的是把商户疏解走的事,但人家还是很体谅我们的工作,这句提醒保住了我的命。”后来李云伟去了医院,安了两个支架,“您看,我这不又满血复活了!”
“任何一个市场,产权方、市场方和商户,都是从不理解到理解,从不支持到支持,这个过程非常艰苦,但最终大家基本形成共识 ——疏解是大势所趋。”李云伟说,达成共识,就有了合力。
2017年11月,“动批”市场中的东鼎市场宣告闭市。这也意味着北京“动批”就此成为历史。
在疏解对接过程中,北展地区建设指挥部专门派出多人工作组,带商户实地考察,先后赴天津和河北沧州、白沟的三个市场,行程1000多公里。
“‘动批’商户到了河北和天津以后,我们不能简单地一疏了之,还得扶上马送一程。我们希望通过政府之间的协作搭建平台,为‘动批’的商户创造更好的条件,让他们在河北、天津能够去得了、住得下、活得好。”孙硕说。
2018年正月二十八,刘洪波在河北沧州明珠商贸城的档口开业。“运营两个多月了,生意比预期的好。”让刘洪波最满意的是沧州给予“动批”疏解商户的优惠政策,承接没有费用、档口两年免租金,成本价购买当地住房,孩子上学是当地最好的学校……“挺感动的,我对这些安排很满意”。
由于业务需要,刘洪波还会经常开车到北京,“听老乡说,‘动批’那儿治理得可漂亮了,找时间我一定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