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家长很容易“感情泛滥”,越界包办,不懂得尊重子女。但“保姆式”的付出并不落好,反而会让子女不舒服,甚至反抗,以致父母屡屡受挫。
■ 丁宁
从来没有哪一代人像当今的独生子女一代这样,被家长如此地过度关注。对父母而言,自己的心肝宝贝,岂有不尽力之理,以前父母要分散到几个孩子身上的注意力,如今只集中于一人之上。可是孩子不是宠物,是有独立心智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说,父母的过度关注会变作对子女的一种捆绑。尤其是儿女已经是成年人,独立、有个性,就不能再把他们当成孩子。缺少了边界意识,会让彼此关爱的人相互伤害。
自我成功的希望
不应寄托在下一代身上
父母的过度关注会存在于儿女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更为集中体现在孩子的婚恋嫁娶之上。有些父母本身无力实现世人眼中所谓的“成功”,便寄希望于下一代,总想介入儿女的各种选择,希望儿女的婚事能成为可以增光添彩的资本。一旦觉得孩子找的对象不够理想,就会站出来横加干预,而这势必会造成冲突。
李老伯的儿子从小就听话,功课好,出国好几年了,前段时间终于从英国学成归来。全家原本高兴得不得了,但让人堵心的事儿发生了,李老伯的儿子竟然爱上了一个比他大、还离过婚的女人。李老伯夫妇坚决不同意,忙着给儿子另外张罗婚事,可张罗了好几位,儿子坚决不接受。到现在,一家人都不能谈及此事,一说准急。
儿子说,在国外,孩子到了18岁,自己的事父母就无权干涉了,况且他早已超过了这个年龄。如果爸妈继续摆出中国家长的这一套,他就要搬离父母家单过。李老伯本是最重视家庭、最重人情味儿的,和儿子之间竟然发生这样激烈的冲突,让他非常难过。
还有一家子,是准婆婆看不上准儿媳。准婆婆嫌那姑娘脾气暴躁,更嫌她的小市民家庭:一个婚礼,提了各种要求,排场要大,规格要高,还要这要那……准婆婆烦了,虽然都已经开始筹备婚礼了,但准婆婆仍然坚决地让儿子和那姑娘分了手。
儿子和女朋友分手之后,母亲拿出浑身解数来帮着儿子张罗对象,托七大姑八大姨找来不少女孩,年龄相仿、甚至学历比她儿子高的,儿子嫌人家老相;年轻清纯的,他说和人家没话说;门第相当、容貌姣好的,他又不主动搭讪,人家姑娘转身就拜拜了……儿子性格内向,他对母亲的苦心并不领情,母亲让他去见面,他也不拒绝,但是一点儿激情都没有。这个态度,能恋爱得下去吗?母亲心里倒是不太着急,她觉得儿子就是挑到30多岁也没什么。但是,母亲不愿意儿子老在心里和自己闹别扭,她希望儿子能早日成家,尽快添个宝宝,一家人其乐融融。可现在闹的,皇帝不急太监急,儿子不急妈妈急。
尊重是给子女最好的礼物
这个世界上,能达到满分的人有几个?当然,太差劲的也没几个,绝大部分人都是徘徊在中等水平。面对着优劣参半的恋人,犹豫要鱼还是要熊掌的,只能是当事人自己。父母可以提出建议,但无权将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儿女。
父母可以告诉子女,如果自己并不十分完美,势必要在欣赏对方优点的同时,接受他(她)的不完美之处,这的确需要慎重考虑。外貌、财富、能力、性格、品行、才华等特点构成不同的人,好比组成木桶的木板,最长的一块吸引你,而最短的一块则决定了你们在一起会过得怎样。看清最短之处,自己能接受,才能决定走到一起。
遇到爱情,再理智的人都可能会失控,可能会脑子一发热,想放下一切跟着爱人仗剑走天涯。提醒儿女现实是残忍的,这是做父母的责任。
然而,尽量不要轻易使用家长的否决权。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如果结婚,自己能够给予孩子多少资助,超出预算的部分得自筹。但是和谁结婚,由儿女自行决定,作家长的最好不掺和。筹婚是夫妻感情磨合的过程,即使有争执也可以好好协商解决。父母以出钱作为筹码来决定孩子结婚与否,这种做法不可取。
如果老人心里还留着三世同堂、四世同堂的传统概念,潜意识中认为什么都应该依父辈的意志办,那么,矛盾冲突自然容易升级。父子分属不同的时代,看问题当然会有不同。像是李老伯的儿子,在国外留学,本就不易融入当地人的圈子,不可否认,中国教育理念中,过分注重成绩和高分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他要完成学业,取得成功,需要各方面的才干、才能。儿子有了这些体会,但未必能向父母抱怨。这时,他在异乡异地,得到了爱的滋润,有了可以倾吐心声的对象,才会不考虑世俗。对此,父母应该予以尊重。
有些父母总爱不自觉地拿孩子炫耀,似乎自己也跟着沾光。一说娶离过婚的女人,心里就不开心。儿子不在意外界评论,他要的是自己的幸福。如果父母不接受,是否就干预过度了?这样造成代际冲突,需要调整的是父母。
父母是怎样干预子女的
老人的干预集中在几个方面:
一、决定儿女的婚事。如果孩子结婚时花费的不是自己的收入,而是动用了父母的钱,父母就认为自己对这桩婚事有绝对的话语权,那就是干预过头了。父母过于强势。从小替儿女做主惯了,又出钱又出力,恨不得替他们操持婚事。可要是两边父母的意见都加入进来,小情侣两个人的事一下子变成了六个人的事,你有你的想法,我有我的顾虑,一些顺理成章的事反而会横生枝节。
要知道,家长的选择不能代替孩子的选择,可以将自己的意见委婉地告诉孩子,让儿女做参考,最终还是得儿女自己做决定,父母绝对不能擅自替孩子做主。
二、轻易使用家长的否决权。像是前面提到的那个准婆婆,在她看来,孩子重新选择对象顺理成章,但是,对于儿子来说,本来性格就比较内向,虽说硬件不错,但是缺乏主动,在情场上也会丢分。这样性格的人,心有所属又被母亲勒令分手,他的情感世界未必能转过这个弯。他很难立刻腾空心房,再做一次激情投入。
如果儿女在热恋之中,尽量不要轻易使用家长的否决权。可以告诉他,父母可以在多大程度上给予资助,至于如何安排,孩子自行决定,家长最好别掺和。还有一点很重要,孩子办婚事,父母有权不出钱,但是无权要求孩子终止婚恋关系。是否分手,只能由当事者自己决定。
三、不信任儿女。在筹备婚礼时,需要双方一起来商定细节和做决定,毕竟婚礼是两个人的事情。在筹婚过程中,出现分歧是常事,如果对同一件事情抱有不同的态度,不妨尝试着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双方都让一步,事情才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比如,有时只要稍微注重一下细节,就有可能提升婚礼的档次,既不太破费,又能照顾到排场,这都是可以协商的。如果出现了争执,得好好协商解决,经过了这个过程,儿女才能得到成长。不给孩子独立与成长的机会,孩子永远不会成熟。
人老了,要想和下一代相处好,就别介入儿女生活太多,不要无谓添乱,让孩子独立做出选择。无论是父母,还是成年的儿女,都需要独立空间,缺少这个空间,会让人很不舒服。
生儿育女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父母参与到儿女的成长过程中,体会过其中的欢乐与烦恼,充实了自己的生活,这已足够。子女一旦独立,就不太需要父母对他们的生活过多干涉。至此,父母的生命历程又进入了新阶段,需重新回到自己的世界,和老伴终身相伴,彼此全身心关注。这种从三人世界转到两人世界的角色转变,需要自觉地适应。
独生子女的家长很容易“感情泛滥”,越界包办,不懂得尊重子女。“保姆式”的付出并不落好,反而会让子女不舒服,甚至反抗,以致父母屡屡受挫。这类父母需要调整自身观念,如果能把子女真正作为独立的个体来看待,过度关注就会有所改变。这与是否只有一个孩子无关,却与个体意识逐渐苏醒有关。已经长大成人的子女,渴望自由与独立,而不要爱的捆绑。放孩子一马吧,让他们自由地决定自己的事情。
(作者系北京出版集团编审,曾任红枫妇女热线首批咨询员、教练,著有《女性眼中的外遇》《脆化的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