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张园园
晚上七点多,赖志权终于闲下来,连工作服都来不及换,就在他所就职的餐厅里接受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采访。在碗碟碰撞的叮当声中,他向记者讲述了一个海南普通家庭30年的奋斗故事。
往事
赖志权祖籍广东惠阳,是归侨后代。上个世纪,他的爷爷离开惠阳老家,漂洋过海远赴马来西亚以打鱼运货维生,父亲则在马来西亚出生长大。20世纪60年代,爷爷带着一家人结束了海外的漂泊回国,在海南万宁的兴隆华侨农场安家落户。而兴隆华侨农场,早在1951年就是马来西亚归国难侨的安置地之一。
“去国迢迢作客佣,归来重作主人翁。”回到故国的祖辈和父辈们有了安身立命之所,在兴隆重新白手起家。他们筚路蓝缕,垦荒种植,没有路,就用砍刀披荆斩棘开路,没有房子,就自建茅草房,靠双手建起了新的家园。
1971年出生的赖志权就生长在兴隆华侨农场,父母都是农场职工,父亲在村里当会计,母亲是割橡胶的胶工,全家每月收入也就几元钱。
包产到户后,赖志权家承包了800多棵橡胶树,母亲成了割胶的主力。放学后下地帮母亲做工成了赖志权难忘的童年记忆,“尤其橡胶树更新换代时要重新栽苗,打梯田、挖洞、栽苗、用草覆盖……费很多工,还要忍受太阳暴晒,非常辛苦,但家家都是这样。”
一些人也先富了起来。赖志权一家吃苦耐劳,家庭条件在村里尚属不错,20世纪80年代中期,家里就买了手扶拖拉机和电视机。
巨变
1988年海南建省,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彼时,海南人均分配水平只有全国分配水平的83%,85%的商品靠内地调进,“就是一根铁钉也要到岛外去买”。之后,生活开始一点点发生变化,用赖志权的话说,“什么东西都好买了”。
地处海口与三亚中间点的兴隆,早年就因温泉、咖啡和独特的东南亚文化风情在海南小有名气,是当时多数旅游团从海口前往三亚途中必来的景点之一。海南办经济特区后,这里迅速有了新时代的气息,马路扩建,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以前来兴隆游玩的大多是中国人,1988年以后外国游客开始变多,这里更热闹了。”赖志权说。
酒店对于儿时的赖志权来说,曾是新奇的所在。过年过节他都会跟着哥哥姐姐到附近的温泉酒店看热闹,“因为那里装饰得比较漂亮。”那时的他完全没有想到,自己长大后也会从事酒店服务业,不但吃上了“旅游饭”,还成了当地最早“国际化”的一批人。
1990年,赖志权入职当地新开业的康乐园酒店,学习西餐制作,姐姐也在这里当服务员。这家涉外的五星级酒店当时就很注重国际化服务,前台还设有专门的英语接待。
2000年,海南开始实施21国旅游团队免签证政策,扩大了入境旅游市场,通过这一途径前来旅游的外国游客越来越多。赖志权也观察到了这一点,“2000年以后,来自韩国、日本、德国等国的客人明显多了。周边陆续建成了多家大型涉外酒店,都是四星级、五星级”。
享受到了改革开放和旅游业发展的红利,赖志权的工资水涨船高,刚入职时月收入仅70多元,半年后涨到了200元左右,2005年涨至1000多元。
2009年年底,海南在国家支持下建设国际旅游岛,这让赖志权很兴奋,“建国际旅游岛很好,我们做旅游业的,客人多了,收入自然就提高了”。
期待
近年来,海南着力打造一流的国际旅游岛,加快了发展高水平旅游业的步伐:
以前从海口到三亚要走国道,路途颠簸时间也长,高速建成后,开车从海口到三亚只要3个多小时;
贯穿海南著名景点和重要城市的环岛高铁全线贯通,与全岛高速公路、港口、机场互联互通,形成了“环岛三小时交通圈”,人们出行更加便利快捷;
推动59国公民来琼免签政策落地实施,便捷的通关将吸引更多境外游客;
……
祖辈在这里落地,父辈在这里扎根,自己在这里发展,赖志权热爱海南这片播撒了三代人汗水的热土,也期待看到更加绿色、美丽、开放、活力的海南,“我是海南人,希望这里越来越好”。
如今,赖志权和妻子都在万宁石梅湾旅游度假区一家海鲜舫工作,已升为厨师长的他月薪从2005年的2200元涨至七八千元,还能领到年终奖,家庭每月收入有1万余元。这几年,家里还买了车,翻盖了房子,住上了二层小楼。而他家所在的兴隆华侨农场已成为著名的侨乡文化旅游经济区,母亲也有了养老的好去处。
对于提高服务质量、推进精细化管理,当了28年厨师的赖志权有着更深的感触,而他所提供的优质服务,就是每天为游客奉上一道道可口的美食。西餐、中餐、东南亚特色菜……赖志权样样拿手,但他并不满足,这几年一直潜心于新菜研发,“现在我们餐厅菜式经常变化,每个月都要研发出5道新菜。”对这位老厨师来说,游客的笑脸和称赞就是最好的褒奖。
如今,大女儿已经工作,11岁的小女儿身上寄托了全家的希望。上小学四年级的小女儿已经有了心仪的中学——北师大万宁附中。这所由北京师范大学与万宁市人民政府合作建立的中学,正是海南省创新思路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吸引国内知名学校来琼办学和优秀教师加入的典范。
孩子是家庭的未来。说到教育,赖志权有着朴素的认知,就是让孩子“上好学”,“孩子只有读到书,有个好的文凭,将来才能找个好工作”,此外,还要不忘传承这个归侨家庭的奋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