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永平
家庭教育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和孩子良好地沟通,达到此心通彼心的效果。如果沟通不顺畅,亲子之间会产生矛盾和误解,影响亲子之间进一步的了解和交流。但是,生活中有很多家长并不在意沟通的积极意义。他们在和孩子沟通时,只顾自己说起来没完没了,很少关心孩子是否在注意听、听进去多少。更有甚者,以瞪眼、训斥、打骂三部曲的方式和孩子沟通。
亲子沟通的无效和扭曲,会导致父母和孩子之间本来亲密的关系出现裂隙,影响家庭教育的效果,是家庭教育的不幸。
教育是育人育心的工作。沟通是了解孩子、增进亲子感情的一个重要途径,但要做到良好有效的沟通并不容易,需要时机、耐心和言语技巧。
父母的话只有说到孩子心里,才能产生共鸣,达到交流的效果,实现了解的目的,从而对症下药。那么,沟通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呢?笔者以为掌握沟通六法,可以增进亲子交融——
切忌唠叨。 好话绝对不是说三遍,一遍足够。唠叨是人之大忌。一唠叨,本来平和的语气容易变成急促的提问、责问,进而发展成义正词严似的训斥,容易使孩子恐惧不安;一唠叨,本来简短明了的话语变得絮絮叨叨令孩子心烦。所以,语言一定要少而精,讲清楚道理就足够了。
给孩子留说话的机会。 沟通是双向的,一人只顾讲,一人只有听的份,这不叫沟通。真正的沟通是父母说一会儿让孩子说一会儿,父母提的问题孩子要考虑,孩子说的话父母也应该有反响,双方要有意见的交集。
给孩子争辩的机会。 当孩子争辩时,允许孩子说出争辩的理由,这是培养孩子思辨的好机会,也是让孩子明辨是非的好时机。硬性压制,只会打击孩子为自己争取正当权利的勇气。不轻易打断孩子的话,让孩子在思辨、倾述中,言语流畅、思维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言为心声,通过孩子的话,恰好让父母了解孩子心里的所思所想,这比直接问孩子“你怎么想的?你为什么这样想”掌握的思想程度更深。所以说,聪明的父母不会轻易打断孩子的发言。
查微知著,停于所当止之处。 父母和孩子沟通交流时,时间和话题的主动权一般都掌握在父母一边,沟通要止于所当止之处。不要以为多说有益,说起来没完没了,造成孩子烦躁抵触的心理,影响以后进一步的沟通。在沟通过程中父母应该查微知著,善于发现,及时察觉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变化。孩子的言语和身体动作往往透露了他们的心理状态,也是掌握良好沟通时机的一个重点。当孩子发出不想继续交流的信号时,家长应该及时打住,停止交流,待孩子情绪积极时再进行沟通交流,以免破坏原有的良好气氛。
讲信用,守诺言。 对孩子说过的话要遵守,对孩子承诺的事情要及时落实。不要以为孩子小就可以敷衍塞责,否则会让孩子以为守信用是随意的、不严肃的事情。
形式多样,展现亲子连心。 很多父母事情繁多,若是外派工作,便会更无暇经常与孩子面对面交流,但这并不一定影响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电话、微信、QQ、视频,许多新兴技术让远隔千山万水的人实现了同步交流的愿望。借助这些新兴工具,不仅不会失去沟通时的正式性有效性,甚至是严肃性,反而会使孩子倍感新鲜,轻松接受,顺畅入耳,谨记在心。
教育无定法,沟通也无定势。但亲子之间任何一种形式的沟通,都应是心与心之间的不断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