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8年3月14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时代女性 让中国标准成为世界主流 武汉:“90”后地铁女司机5年安全行车百万公里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隧道女神”严金秀:

让中国标准成为世界主流

马来西亚项目,严金秀(左二)向业主汇报现场调查情况

严金秀(右)和来自挪威的国际隧协执委讨论工作

今年3月8日,严金秀(右)站在《花开中国——CCTV时代女性盛典》舞台上

我希望更多的隧道工程科研人员抓住“一带一路”机遇,多参与国际交流合作,研究国际课题,让中国隧道技术的实力在全世界都“叫得响”。

我希望更多的中国企业在开展国际合作中,要尽全力不放弃不妥协,有意识地让中国标准走出去,得到更多认可,逐渐成为世界主流。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许真学 任然

3月8日,严金秀一袭红衣,站在央视《花开中国——CCTV时代女性盛典》舞台上,娓娓讲述她三十余年隧道工作精彩故事,赢得在座观众阵阵掌声和欢呼声。

《花开中国——CCTV时代女性盛典》晚会,是在“三八”国际妇女节,由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与全国妇联宣传部共同创意推出。晚会上7个不同行业的优秀女性和女性集体纷纷亮相,严金秀便是其一。

面对众人,她很少讲述个人经历,在国内外众多大小讲台上,她讲述的大多是中国在隧道工程建设中如何攻坚克难,积累了哪些丰富经验,又做了哪些创新……

前不久,国际隧道大会上,54岁的严金秀,便以《中国重大隧道工程的挑战》为题,为本次会议的主题——“价值在地下”带来了中国声音。

这位来自四川的女专家,早已知名于国际隧道工程界——

2013年5月,她在国际隧道和地下空间协会(ITA)会员国大会上,当选为执委。目前,是该协会执委中唯一一位中国人。

ITA是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学术组织之一。目前共有74个会员国,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

2016年4月,她当选为ITA副主席,刷新亚洲女性在该组织的任职纪录,成为该组织成立44年来,首位亚洲女性副主席。

此外,她兼任ITA国际隧道工程奖组委会主席,负责组织评选世界各国杰出隧道工程和创新技术。

仔细看严金秀的身份,长长的一串,诠释着她在隧道工程领域的成就——现任中铁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及该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副理事长、该学会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委员会理事、副秘书长。

严金秀的职业生涯已近34年,正是中国隧道工程技术从“落后”走向“先进”的爬坡登顶阶段。

她也因此感恩于这个时代:“改革开放40年来,国家实力不断增强,人民对更美好便捷的生活需求随之增长。对隧道人而言,能在各种复杂的地质中砥砺前行,没有国家的支持,中国隧道工程技术就不可能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她对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说:“特别是在国际领域,我能得到认可,一直保有自信,关键是我身后一直有一个安定开放的强国在做后盾。”

中国从隧道大国走向隧道强国之路上,严金秀一直在努力。

初心:大瑶山隧道成为重要节点

严金秀最初是想学医的,高考报了医科却被调剂到了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专业。看起来“隔行如隔山”,但她说:“我一学,就渐渐地喜欢上了这个专业。”

“诊疗”的对象,从人体变为地质节理,严金秀的初心,始终未改——服务于人。

记者:从事隧道工程研究的女性,应该不多,您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职业选择?

严金秀:其实,这个选择就是一个自然简单的过程。

上学时我喜欢理科,数理化的成绩都不错。考大学被调剂到成都地质学院学习,1984年毕业后,便在铁道部科学研究院西南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遇到的大瑶山隧道工程,在中国隧道技术发展中是一个重要节点,也是我人生中一个重要节点——从此开始,我便扎根在隧道技术领域了。

在我的学习生涯和我的工作领域中,身边的女性确实一直是少数,20世纪80年代,学习理科的女性少,一个学校能考上大学的就更少,在我们专业中,大学时一个班级有32个学生,女生就5个。到研究生后,我导师的女弟子,至今就只有我1个。

在学习中,我觉得理论方面的学习,男女生是没有什么差别的。只是野外课程中,女生在体力上有时会比较吃亏。但这方面,我很有优势,我体力很好,大学期间是我们学校田径队的跨栏运动员,所以野外课方面,我也不输男同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因为学习这个专业的女性少,自然工作领域中的女同事就少,但我明显感觉到近几年女性的比例越来越大,不只是中国,全球都有变化。在ITA的执委中,过去一直是清一色的男性,而近些年共有5位来自欧洲、北美、亚洲的女性先后当选。

我相信,这个领域中的性别差异会越来越小。

记者:大瑶山隧道为什么会成为您职业生涯中一个重要节点?

严金秀: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的隧道工程技术有了很大进步。修建长隧道的能力提高了,速度快了,机械化程度提高了,对不良地质条件的适应性也提升了。而这其中一个标志性工程就是大瑶山隧道,被看作是我国隧道工程技术现代化的起步。

大瑶山隧道位于京广铁路衡阳至广州的复线上,不仅是当时中国最长的铁路隧道,而且地质复杂,有F9断层等一批重大技术难题。

该隧道采用当年国外最先进的设计和施工方法以及最先进的凿岩台车等施工设备。铁道部成立了科研攻关组,来自铁路勘察、设计、施工、科研单位的一大批隧道专家对此进行联合攻关。

当时,我所在单位在工地上有科研组驻扎。我到单位时,领导最初考虑女生到工地不方便,准备安排我到实验室工作。在我的主动要求下,领导最终安排我到大瑶山隧道工地参与科研工作。

记者:参与这个项目后,给您带来怎样的改变?

严金秀:这段经历对我的成长过程非常宝贵,那时我20岁出头,就在这么重要的隧道施工现场得到了锻炼,让我也知道了隧道工程有多艰险,更让我了解到了中国隧道施工技术现状,让我对未来的工作方向有了深入思考。

刚到工地上,首先我的住宿就是一个问题,单位现场科研组就我一名女性,不能和其他男同事一起挤大帐篷。后来与施工单位一位工人的女儿一起住,在工地不远处的一个河边小木屋里,住了一年。

当时我们的工作是F9断层地质超前预报,每天施工前要做地质调查,地质素描,测试围岩弹性波速度等,从而给出施工建议。工作有些时候很危险。

大瑶山隧道不仅从两端开挖,而且还有斜井和竖井。我们这个科研组当时在一个斜井工区工作。记得有一次,我和一位老专家刚从斜井进洞往里走时,就有人喊“涌水啦,涌水啦”,所有作业人员都开始往外撤。但是老专家不仅没撤,还往最里面的开挖面赶,眼看着涌水从脚底涨起来,我心里很害怕,但只能硬着头皮跟着,直到把开挖面涌水情况调查清楚了,才撤出来。

在工地上,汇聚了大批业内精英。与专家每天交流,我从中不仅了解到了中国隧道施工技术,而且对国外先进的隧道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回到单位后,我便申请从事国外隧道信息研究方面的工作,也得到了单位领导的大力支持。

1986年,我被调到铁道部隧道情报中心工作,每天收集、分析国内外资料,了解国内外的重大工程建设情况和最先进的隧道技术,并组织动态报告向隧道界发布。这些工作为我后来从事隧道科研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成长:走向国际

长期保持专注和勤奋,对严金秀而言,已是习惯。

那份长长获奖清单,是无言的证明——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中国公路学会二等奖;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科学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科学技术二等奖;铁道部科技拔尖人才、第五届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人才奖……

她认定,不仅要把国外的先进技术引进来,还应该主动走出去,与各国进行深入交流和互动,取长补短,这才更有利于中国隧道技术的发展。

严金秀的成长,绝非偶然。

记者:据我查询的资料,您参与的课题,后来很多都获了奖,有让您至今印象深刻的吗?

严金秀:以野三关隧道和青岛海底隧道为例吧。

宜万铁路上的野三关隧道,因地质结构复杂,被专家列为世界级施工难题。“野三关隧道风险评估和控制的研究”,是我国铁路第一个隧道风险管理研究项目,这个项目比较系统地阐述了隧道的风险管控,应该算是开了先河。

青岛胶州湾与海底隧道,要穿越18条断层破碎带,密密实实被海水包裹的长度达4公里。如何解决隧道的防水和排水是一个难题。“青岛胶州湾隧道防排水系统、防排水结构及其施工质量控制研究”解决了这个难题。如今,胶州湾隧道已建7年,表现很稳定。

记者:在您看来,您本人是如何走向国际的?

严金秀:1990年,第十六届ITA年会第一次在中国成都举办。当年,我英语比较好,对国内外的先进技术熟悉,又具有工地的实践经验,所以被选为此次会议的翻译。这次机会让我和ITA结下了不解之缘。

会议不仅让我结识了很多外国的专家,通过他们开阔了自己的视野,也看到了当时中国隧道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的差距。此后几年,我花了大量精力研究世界各国隧道技术信息,主持完成了一批结合国家重大隧道工程建设的信息研究课题,并积极参与国际隧道技术交流活动。1999年,我第一次正式代表中国参加ITA会员国大会和世界隧道大会,成为国际隧道协会的一员。

此后,我积极参加ITA的各项活动,并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写成英文论文,在会议上演讲,逐渐地,我的工作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先后担任ITA会刊编委,第17工作组(WG17大埋深长隧道)副组长等职务。

我们公司的海外经营常常是从“技术交流”开始,我把这种经营方式叫做“技术经营”。具体到我们的海外经营开发,便常常是从技术研讨会开始,通过会议了解当地技术和需求,结识同行,到后来大家一起合作,成为合作共赢的伙伴。

记者:能拿下“海外项目”,对中国隧道技术意味着什么?

严金秀:要想在海外拿下项目,其实并不容易。中国虽然修建了大量隧道工程,但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还不够,中国经验和标准还没有被世界广泛接受。

现在很多国家对中国隧道技术的进步不了解,有些国家还是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待中国隧道修建技术,在经营工作中,经常会发现他们对于西方技术的“青睐”。再加上我是一名女性,很多人开始时会怀疑女性也能干隧道?

而要迎接挑战,应对质疑,需要锲而不舍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还要让他们看到“中国自信”。

以马来西亚项目为例,项目中标后,本以为接下来就是谈具体方案,但当地竞争对手却通过降低报价,以低于中标报价30%的价格说动了当地业主和当地合作伙伴。我们得知此情况后,积极主动和业主、当地伙伴联系,陈述我们合法中标的事实。他们觉得我们是外国公司,加上负责这个项目的是一名女性,也就没有把我们放在眼里。

不久后,业主星期五下班前通知我们星期一早上9点到总部开协调会,打我们一个措手不及。他们料定我下班后不会收邮件,周末更不会加班。他们没想到,我们从来就没有周末的概念,晚上也基本上在工作。

由于亲自参与整个项目投标,了解具体细节,我们很快在周末整理出关键文件,考虑到我们对当地法律不熟悉,还专门聘请了当地非常有经验的律师一同前往参会。

会议开始时,他们还是那副不屑一顾的态度,预计我们很快就会被降服。但是,当我们逐一出示各种关键材料,特别是我们聘请的律师最后发言时,他们感到十分吃惊,这次是他们 “措手不及”。

当然,这个项目最终还是我们拿下了,我们的技术优势和敬业态度也彻底让他们折服,最后各方还都成为好朋友。

愿景:让中国隧道技术的实力在全世界都“叫得响”

严金秀常说,自己对未来的规划,就是在中国隧道技术走出去方面多做些工作。

诚然,中国的隧道技术在短短几十年间赶上甚至超过了很多国家,现在中国隧道数量和里程都是全世界最多的国家。

但严金秀很清醒:我们在理论创新上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要形成中国特色的隧道修建技术理论体系,还需要继续努力。

关于愿景,严金秀言简意赅——让中国标准,成为世界主流。

记者:“一带一路”作为国家战略正不断推进,对中国隧道也是重要机遇吧?

严金秀:是的,在“一带一路”不断深化推进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项目的建设。我在各国开会时,很多时候都可以在会场看到中国企业的身影,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我在和很多企业交流时,他们均表示,遇到的难题是中国标准被国际接受的问题,给我们的企业带来很多困难。

我们在“一带一路”中,不仅要输出中国技术,更重要的是要进而形成被国际认可的中国标准。

目前,中国标准正在被国外接受,这也是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

中国是一个隧道大国,但我们还不是隧道强国,要实现隧道大国向隧道强国转变,就要不断展现中国隧道技术的研发实力,并系统提炼中国先进的隧道技术经验,并把这些经验介绍到国外。

我接下来科研项目的重点目标便是降低工程造价并提高结构的耐久性,这个研究目标为国际关注,我也会利用自己在国际隧道界的交流机会和影响力,把中国的隧道实力、科技成果传递出去。

我希望更多的隧道工程科研人员抓住“一带一路”机遇,多参与国际交流合作,研究国际课题,让中国隧道技术的实力在全世界都“叫得响”。

我希望更多的中国企业在开展国际合作中,要尽全力不放弃不妥协,有意识地让中国标准走出去,得到更多认可,逐渐成为世界主流。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