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
记者 吴苏锦
17年前,她放弃月薪3000元的工作,毅然回到村里拿着140元的工资当起村支书……
17年间,她带领村民撸起袖子加油干,修道路、兴水利、种蔬菜、开展新农村建设……
17年后,这个当年的“落后村”已发展成为全国宜居村、文明村,人均年收入突破两万元……
带领这个村脱贫致富的,就是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保和镇晏家坝村村支书查玉春。
干练有魄力,大方热心肠,是查玉春留给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的第一印象。“我的胆量可是很大的哟!”查玉春爽朗的笑声随之响起。胆大心细的“领头雁”查玉春勇于尝试、不断创新,使得贫穷落后的晏家坝村改了旧貌换了新颜。
“我嫁到晏家坝村的时候这里很穷,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由于生计,上世纪90年代初,查玉春选择南下广州打工。几年后,为了照顾孩子和老人,查玉春回到资阳市,在建筑工地上搬水泥、开吊车……踏实肯干的她凭借出色的成绩,一路做到了公司管理层。
2001年,保和镇党委书记找到她,希望她能回到晏家坝村竞选村支书。“我是党员,得为家乡父老做些什么,不能让大家穷一辈子!”最后,查玉春义无反顾回到晏家坝村。
“当选村支书那天,一位老婆婆拉着我的手说,‘小查啊,我们信任你,以后的生活就交给你了!’当时我想,既然当了村支书,就要为老百姓办实事!”短短半年时间,村里的碎石路铺好了,村民用水用电的问题解决了,大家的生活随之改善,村民们对查玉春这个女村支书刮目相看。
晏家坝村三面环水、一面环山,土地肥沃,特别适合种植蔬菜。查玉春到成都周边学习种菜技术,最后背了一筐花菜种子回村。哪知村民们并不看好,查玉春先把自家的三亩地全种上了花菜,还发动亲戚朋友一起种。第二年,花菜大丰收,一亩地算下来能挣好几千块钱。“村民一看,这个好哟,纷纷跟我们种起了菜!”查玉春笑着说。
蔬菜多了,查玉春就联系做蔬菜生意的老板来村里收菜,但是村里的路面太窄,大车很难开进来,”查玉春决定修一条更宽的水泥路。除了向政府争取的“以工代赈”项目、村民集资和社会爱心人士捐赠,查玉春还带领村干部向信用社贷款,东拼西凑,修路的钱终于够了。
通过种菜和修路,村民的收入翻了好几番,生活越来越好。2009年,晏家坝村入选四川省首批新农村示范点村,到了2010年,村里通气通水通路,新房子拔地而起,尤其是路面升级成柏油马路,拓宽到5.5米。还被评为全国美丽宜居村庄和全国文明村,与十几年前相比,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村里的生活好了,在外打工的人纷纷回家创业,开起了农家乐、便利超市、民宿。“我们村以前有40多名留守妇女,现在只剩两名了!”查玉春告诉记者,2012年,晏家坝村被全国妇联等部门授予“全国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荣誉称号。“我们村的妇代会改建成妇联后,妇联执委队伍扩大了,建书屋、组舞队、搞评选,村民的生活过得丰富多彩。”
查玉春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村民们都积极响应起来,在“好媳妇之星”“良母教子之星”“家风家训传习”的评选中,涌现了一大批典型。“现在全村都在‘比学赶帮超’,你比我好,我要比你更好!”
2015年,查玉春的腰椎出了问题,走路都吃力,只好做了手术,“乡亲们都来医院看我,让我不要太辛苦,当时我就哭了。”时隔三年,说起这段经历,查玉春忍不住又流下了泪水。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这位一心为民的村支书表示,要进一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只要我在任一天,就要让村里的老百姓过上更美好的生活,绝不辜负大家对我的信任!”查玉春朴实的话语中,透着无比的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