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生活是由无数个人生活构成的集合概念,如果自己不主动维护公共秩序或公共文明,最后每个人的生活质量都会遭到严重破坏。那什么是应有的公共教养?就是在公共场合做任何事情时,要怀有一份“为别人着想的善良”,不要给别人添麻烦。
■ 曹徐光良
春运期间,多家航空公司宣布:乘客可以在飞机上使用手机了。但这个喜大普奔的事情,却让来参加《歌手》节目的英国女歌手Jessie J崩溃了。她坐飞机赶回英国时,她旁边和前排的中国乘客,优哉游哉地捧着手机一边看视频一边将声音外放,旁若无人地自嗨着。累极了的“结石姐”本想好好睡一觉,结果却被吵得无法成眠。下飞机后,她“崩溃呼吁”:“请不要让手机影响到他人。”
而前不久另一条新闻“女教师挡高铁,致发车晚点”也震惊了朋友圈。女教师罗某死扒着车门不让发车,理由是:“我老公还没上车”,列车因此而晚点。
我为什么要讲这两则新闻呢?我想说一个概念——公共教养。什么是公共教养?就是一个人在公共场所或公共场合,所应该具备的公共意识和公共精神。
林语堂有句话说得好:“中国人只知家庭,不知社会。”就是说中国虽有五千年历史,但由于文化、体制等原因,中国人一直缺乏公共空间意识。缺乏公共意识的我们,常常不自觉地侵占和损害公共空间。
这是网友“达达令”讲的故事:“每天早上,我工作的公司茶水间都很热闹,但很多人洗杯子的时候,总喜欢直接就往水槽里倒,不一会儿,水槽就堵住了,于是大喊清洁阿姨过来清理下。但清洁阿姨清理了不到一刻钟,又堵了……”其实垃圾桶就在茶水间不远处。
在学校食堂吃饭,吃不完的剩菜剩饭,很多人也不倒进垃圾桶,而是连着盘子放进餐具箱里,整个餐具箱不堪入目。有一次,我半开玩笑地提醒一男生:‘垃圾桶就在旁边,你把剩饭剩菜倒了,再放盘子也行呀!’结果他哈哈一笑说:‘我都做了,那清洁阿姨干嘛?’”
这样的故事、这样的情节,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发生,甚至我们就是其中的主角。而缺乏公共意识,有时会引发非常可怕的灾难。
去年6月,一条视频刷爆朋友圈——“女子遭车多次碾压无人施救。”事后有篇文章写得特别好——《先关了远光灯再来谈人性冷漠》。写此文的记者在调查后发现:女子之所以会被撞以及遭多次碾压,是因为事发时,女子右侧的车辆,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打了“远光灯”。强烈刺眼的远光灯,严重影响了左侧车辆的行驶视线。也就是说,这场碾压事故最大的祸首,其实是远光灯。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教授朱红文说:“公共生活是由无数个人生活构成的集合概念,如果自己不主动维护公共秩序或公共文明,最后每个人的生活质量都会遭到严重破坏。”
就拿我所居住的小区为例,小区里面养狗的人特别多,但很多养狗者缺乏公共意识,遛狗时让狗恣意乱拉乱撒,电梯里经常弥漫着一股尿骚味,小区步道上不小心就会踩到狗屎。大家都抱怨小区脏乱差,但始作俑者是谁呢?不正是缺乏公共教养的我们自己吗?
我讲了这么多例子,其实就是想表达——我们要学着培养公共教养,意识到:“一旦进入到公共场合,就涉及我和他人的关系,涉及我的行为举止对他人的影响,所以要培养一种新的公共生活思维和方式。”简而化之就是“不给别人添麻烦”的自觉。
我妈妈有一些特别的习惯,每次离开酒店,她都会把床铺整理一下,把摊在桌面上的东西整理好,尽量把房间恢复成进来时的样子。每次去公共卫生间上厕所洗手后,她都要用纸巾把台面上的水珠擦干净。每次逛完超市,她都会把手推车推到入口处塞好。有一次买的东西太多,我说拎到车上太远了。她说:“都这么晚了,你让人家还要那么辛苦整理手推车吗?”
我妈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不要给别人添麻烦。”那什么是应有的公共教养?进一步说就是在公共场合做任何事情时,要怀有一份“为别人着想的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