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8年2月14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综合新闻 祝福全国各族人民新春吉祥 祝愿伟大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总书记买了她亲手做的唐昌布鞋 中央领导同志看望老同志 王沪宁看望文化界知名人士和科技专家 把小木耳做成大产业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3.0参与评分人数:6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安徽省太湖县天华镇李杜村:

把小木耳做成大产业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王蓓

冬日午后,波光粼粼的花亭湖边,高高低低的梯田里,一根根长约50厘米的白色菌棒斜斜地靠在田间,错落有致。看着菌棒上一颗颗正在“冒头”的黑木耳,安徽省太湖县天华镇李杜村41岁的贫困户黄雪莲眉眼间都是笑。

在过去半年多的时间里,靠着村里发展黑木耳产业和这25亩8万根菌棒里长出的第一茬黑木耳,黄雪莲家去年增加了近万元的收入,成功摘掉了“贫困帽”。

这8万根菌棒的主人是村里的6名妇女,“领头人”就是李杜村村主任、村妇联主席朱庆荣。

春节近在眼前,朱庆荣瞅准了采办年货的好时机。就在10天前,李杜村第一茬采摘的600多斤黑木耳刚刚上市,就以每斤40元的价格被抢购一空。“每根菌棒成本3元多,纯利将近6元,这8万根菌棒预计可带来40多万元纯收入。”朱庆荣给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算了笔账。

2017年,李杜村村“两委”调整扶贫策略,希望在茶叶种植加工、湖羊养殖、猕猴桃种植之外,再发展一项“短平快”的产业,帮助贫困户尽快脱贫。有着女能人和村干部双重身份的朱庆荣,众望所归成为产业发展带头人。

根据地形特征、土壤结构,结合产业用工特点、产品附加值,村“两委”到池州市石台县考察,学习黑木耳种植技术。“愿意干、敢干又能干”的朱庆荣发动村里妇女积极入股,“很快,曹霞云、段美荣、周菊芬、杨金萍、周会玉和我,以每家11万元入股,从石台请来的技术员以技术入股,成立起李杜村为民养殖农业合作社”。

从去年7月起,流转土地、招募工人、搭建工棚、制作菌棒……在朱庆荣带动下,“黑木耳养殖产业”飞速运转起来。最高峰时,养殖基地用工达50多人,几乎都是村里的留守妇女、贫困妇女。

55岁的李艳荣已经是基地的“老员工”,“需要用工时就会过来,做菌棒、摘木耳,适合妇女干。每天100元工钱,还不耽误照顾孙子”,采访时,已经“攒”了4000多元工钱的李艳荣笑着说:“这个春节肯定会过得比过去都舒心。”

“扶贫不能只看眼下,还得想得长远”,朱庆荣说。去年9月,太湖县妇联举办“互联网+巾帼创业联盟”座谈会和电商创业培训班,亲身“触网”体验,让朱庆荣开拓了思路:“现在咱们黑木耳养殖刚刚起步,等扩大了规模,不但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销售黑木耳,还可以把村里的茶叶、羊肉、猕猴桃等土特产都放在网上卖”。如今,基地边上,朱庆荣主张建起来的李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即将投入使用。

“有了村里的支持,我们干起来也特别有底气”,眼下,朱庆荣已经有了产业发展和帮扶计划:“2018年要扩大到50万棒,不光咱们村干,还要带着邻村干。”

不久前,相邻的马庙村、涧水村、黄庙村妇联主席都在跟朱庆荣联系。“准备采取‘合作社+能人+贫困户’的方式,由我们提供菌棒和技术,木耳成熟后我们回收销售,到时候电商平台真能派上大用场了。”朱庆荣信心十足。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