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修好了,兰贵春一家回家很方便。
开栏的话
公路通,百业兴。“四好农村路”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总结提出、领导推动实践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农村公路发展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
近年来,“四好农村路”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日前,本报记者走进山西吕梁、四川阿坝、山东临沂、浙江安吉、福建永安等地的乡村,与当地领导干部对话,与公路养护人员和农民促膝详谈,挖掘各地在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过程中的生动案例,感受公路建设助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的成果。
本报今日起开设“四好农村路”栏目,为读者讲述农村如何因路而兴、因路而富、因路而美,农村地区的资源优势如何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让广大农民受益的动人故事。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田珊檑
四川省阿坝州小金县是少数民族深度贫困县,属于典型的高山峡谷区,有一半的行政村位于高半山上,老营乡下马场村便是这样的村子。
“看见屋,走到哭,望着山,走得瘫”一度是下马场村民出行的真实写照。山高谷深,由于交通的限制,村里的农产品很难“走出去”,村民脱贫增收困难重重。“要想富,先修路”曾是每一个下马场村民的迫切愿望。
路通了 我们走出了高山
兰贵春一家住在下马场村海拔三千米处的山顶上,以前没有通水泥路,一家人下山不方便,只能靠天吃饭,生活极度贫困。
“以前村里只有一条很窄的坑坑洼洼的土路,还是人工凿出来的,从山顶走到山脚就要两个小时!”今年三十出头的兰贵春回忆说,以前一家人靠种点粮食吃饭,因为交通不便很少走出村子,去趟县城得要一天,去成都差不多要一周,农产品基本卖不出去。遇到大雪天,路直接封了,下山更难。遇到大雨天,出门全身都是泥,还可能遇到滑坡,根本不敢下山。
兰贵春用“封闭”来形容高山上的日子,村民很少走出高山,不知道外面的精彩世界是什么样,也不知道该如何脱贫致富。“我因为路不通而过早辍学,这是我人生的遗憾!”以前村里只有小学四年级,五年级后需要到镇上上学,走到镇上对兰贵春来说并非易事,加上家庭贫困,她便放弃了学业,而在当时,小孩辍学并非个例。
走出高山,是兰贵春及每一位下马场村人的心声!
“政府帮我们,我们自己也捐钱修路,路终于通了!”兰贵春欣喜地说。近年来,在国家“四好农村路”的建设下,下马场村硬化了8公里产业路、8.66公里组道、5.5公里村道、14.5公里入户路。在修路的过程中,除了政府投入农村路建设专项资金外,村民也主动募捐共计13万元用来修路,并积极投工投劳。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下马场村民“出门水泥路,抬脚上客车”的梦想已变成现实。
路通后,村民居住和出行条件改善了,客运也发展起来了。现在兰贵春一家下山只需要十几分钟,一天至少三趟公交通往县城,到成都也只需要几个小时。公交车、出租车、小轿车、摩托车、自行车……都出现在了下马场村的路上,下马场村人真正地“走了出去”!
路通了 葡萄产业“走进了”高山
农村没有路,致富有难度。路通了,村里的农产品“走了出去”,“走进来”的便是产业的发展、先进的技术和村民的增收。
下马场村的气候和土壤十分有利于葡萄的生长,早在2001年,村里就建了葡萄园基地,但由于路不通,影响了销量和种植规模,村民增收困难。2014年以来,过去没有通路的葡萄园通了路,村里的毛石路升级成了水泥路,耕道也变成了柏油路,还像国道、省道一样安装了安全防护栏,葡萄种植户从田间管理到产品运输既方便又安全。
路通了,企业进村了,先进技术引进来了。九寨沟天然葡萄酒业有限公司在下马场村建立了1200亩的葡萄种植基地,一亩地产值达5000元,带动全村200多户800多人脱贫致富。兰贵春一家便是其中的受益者。
“以前我们靠种玉米和土豆,一年只有几千元收入,现在翻了几番!”兰贵春说,路通后,她与母亲便在葡萄基地干活,积极投入到葡萄的种植、采摘与日常管理中。她的父亲兰国华则在村里的牦牛养殖基地务工,每月也有1000多元的工资。她的丈夫更是做起了货运生意,每日开货车帮人运货。现在,一家人每年收入近四万元。
不仅仅是兰贵春一家,全村的人都分享着产业发展的“蛋糕”,“蛋糕”还在继续扩大!
路通了 “心路”也通了
“以前我们上学不方便,也不敢生病!”兰贵春回忆,上学时为了不迟到,她早上5点就得带着干粮从家出发,遇到下雪天晚上根本回不了家,只能寄宿在别人家里。平时最怕生病,遇到有邻居重病,大伙儿得用担架将人抬下山再送去医院,费时费力还容易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路通了,我的孩子可以到城里上学!”兰贵春说,以前路不通阻断了她的求学梦,现在她最大的希望就是自己的两个孩子可以和城里的孩子一样接受更好的教育。家庭条件好了,她特地在县城租了房子,让上小学三年级的大女儿和上幼儿园的小儿子可以在县城上学。路通了,孩子们也可以随时从县城回家。
如今,村里若有人生病,再也不用靠担架抬了,开车十几分钟就能到医院。
“一条道路就是一条惠民富民的连心桥”。路通了,村民们富起来了,精神文明水平也大幅提升了。现在的下马场村每年都举行“不忘初心·干群连心”等主题活动,全村的人都参与进来,藏族歌谣唱起来了,锅庄跳起来了,篝火燃起来了,好日子过起来了,村民们的“心路”通了!
不仅仅是下马场村享受着“四好农村路”建设的“福利”,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6万建制村解决了道路硬化问题,新改建农村公路超过125万公里,建制村通客车率已超过96%,全国城乡运输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出行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铺下的是路,竖起的是碑,连接的是心,通达的是富。”“四好农村路”建设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已成为历史,今天的中国农村,让城市更加向往。